- 蛋雞健康養殖與疾病防治寶典
- 王艷豐 張丁華
- 1259字
- 2019-03-20 14:59:53
十、蛋雞舍的設計與規劃
1.雞舍跨度、高度和長度 雞舍跨度一般根據屋頂形式、內部設備的布置及雞舍類型而定。開放式雞舍,一般寬度6~9米,長度30~60米;半開放式雞舍,長65米、寬12米,建筑面積780平方米;密閉式無窗雞舍,跨度可達12~15米、長度70~80米。機械化程度較高的雞舍可長一些,但一般不宜超過100米。雞舍高度(屋檐至地面高度)在2.2~2.5米,舍內中部的高度不應低于4.5米。
(1)雞舍長度計算 雞舍長度(米)=雞舍容雞數÷(每組籠容雞數×雞籠列數)×單籠長度+橫向通道總寬度+操作間長度+端墻厚度。
例:如一棟雞舍容雞10 000只,每組籠容雞90只(三層)或120只(四層),單籠長2.0米,三列四走道排放,雞舍兩端留兩條橫向走道。每個走道寬1米,鄰凈道一側設置一操作間,長度為3米,兩端墻各24厘米厚,則該雞舍的長度為:10 000÷(90×3)×2.0+2×1+3+0.24×2=79.55(米)或10 000÷(120×3)×2.0+2×1+3+0.24×2=61.04(米)。
(2)雞舍寬度計算 雞舍寬度(米)=每組籠跨度×雞籠列數+縱向走道寬度×縱向走道條數+縱墻厚度。
例:如上例中,每組籠的跨度為2.3米,每條走道寬度0.9米,縱墻厚度0.24米,則雞舍兩縱墻的軸線長度為:2.3×3+0.9×4+0.24×2=6.9+3.6+0.48=10.98(米)。
2.雞舍屋頂和墻壁 雞是恒溫動物,在環境溫度為7~30攝氏度時,能自行調節體溫,當外界環境溫度超過30攝氏度或不到7攝氏度時,雞就不能自行調節體溫。因此,雞舍應冬暖夏涼,不論何種雞舍,都應有隔熱、保溫性能良好的屋頂和墻壁,尤其是屋頂。屋頂最好設置頂棚,填充稻殼、鋸末屑等,以利隔熱。屋頂兩側下沿,應留有適當的檐口,以便遮陽擋雨。雞舍隔熱、保溫性能的優劣,對雞群生產會造成長期的影響。
3.門、窗和過道 門、窗、過道的結構要便于工作、運輸和防暑防寒。一般單門高2米、寬1米,雙門高2~2.2米、寬1.6米。窗戶須兼顧通風與采光系數(面積與地面面積之比值),窗戶位置,籠養宜高,平養宜低。網上或地面養雞,在南北墻的下部,應有通風窗,規格為30厘米×30厘米,并在內側安裝鐵絲網,設置外開的小門,以防禽獸入侵和便于冬季關閉。一般采光系數為0.1~0.07,寒冷地區可低一些,約為0.04。過道的寬窄應考慮到人行和操作方便。籠養雞舍的過道寬度以不少于1米為宜。
4.地面與運動場 雞舍地面要高出舍外。地面應抹水泥,并設有下水道,以便沖洗消毒。在地下水位高或較潮濕的地區,地面下應鋪設防潮層。飼養育成雞與種雞的開放式平養雞舍,應設有運動場,一般與雞舍等長,寬度約為雞舍跨度的2倍。運動場設在南面,地面平整并稍有坡度,以利排水,運動場應有圍籬或圍墻。
5.間距與道路 雞舍間距要符合衛生防疫、防火、通風、采光需要。一般同類型雞舍之間的距離不少于20米,不同類型雞舍一般不建在一個場內,如果有不同類型的雞舍則間距不少于30米。
雞舍間的道路分為凈道和污道。場區內有主干道作為凈道,連接各個雞舍的前端作為人員通行、飼料和設備運送的通道。在各雞舍的末端要有污道相連,作為清理糞便、墊料的專用通道并與儲糞場相通。在道路與生產區交匯的地方要建造消毒室和消毒池,用于人員和車輛的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