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肉牛健康養殖與疾病防治寶典
- 王艷豐 張丁華
- 927字
- 2019-04-03 17:34:32
十八、影響肉牛采食量的因素及提高措施
采食量大小是決定肉牛生產性能高低的首要條件之一。一般對于育肥牛而言,其采食量越高,日增重也越高。在自由采食條件下,肉牛干物質采食量在體重的1.5%~3.0%范圍內,平均為2.3%。按體重計算,成年牛干物質采食量比幼齡牛低。
1.影響因素
(1)動物因素 肉牛的年齡、性別、體重、體況和品種類型都會影響其采食量。犢牛隨體重增加其采食量也逐漸增加,但其相對采食量隨體重增加而減少。6月齡犢牛的采食量為體重的3%;12月齡犢牛為體重的2.8%,500kg體重的牛則下降到2.3%。一般青年牛比犢牛的干物質采食量高;體重相同的閹牛比青年牛干物質采食量高5%~10%。生長快的肉牛要比生長緩慢的肉牛干物質采食量高。
(2)飼料因素 肉牛飼糧營養缺乏或不平衡,可使其采食量下降。飼料的能量濃度高時會降低其采食量。肉牛日糧干物質采食量隨日糧消化率而發生變化。飼喂過度發酵粗飼料會降低肉牛對干物質的采食量。日糧的適口性也是影響其采食量的重要因素,特別對于一些未經加工的低質粗飼料(如秸稈等),在采食和咀嚼過程中需要肌肉大量運動,往往會產生采食疲勞使采食量下降。
(3)環境因素 環境溫度是影響肉牛干物質采食量的重要因素。在寒冷氣候條件下,肉牛干物質采食量會下降;氣溫過高和炎熱、潮濕的環境下,也會降低肉牛的干物質采食量。
2.提高措施
(1)日糧中精料和粗料合理搭配 先粗后精、少添勤喂,更換草料時應逐漸過渡。粗飼料經粉碎、軟化或發酵后與精飼料混合,有條件的可制成顆粒。當精料較少時,可以精帶粗、少添勤喂,適當投喂青綠多汁飼料。
(2)自由采食 確保每頭肉牛應有45~70cm的食槽間距;食槽表面應光滑;每次上食槽飼喂不應少于2~3h;剩料不應大于3%~5%;拴系時頸鏈有足夠的長度。
(3)調整飼喂時間 夏季盡量在早晚涼爽時飼喂,或夜里多喂1次;飼料不要在食槽中堆積,防止發熱、變酸。飲水要充足,冬天水溫應高一些,夏天水溫要低一些。
(4)注意日糧中蛋白質和粗纖維平衡 采食精料過多、粗飼料不足,引起瘤胃輕度酸中毒,用瘤胃緩沖劑可以緩解。為了促進牛的采食量,可以提高精料中的能量和蛋白度的濃度、質量,減少精料量,增加草料供給量;在飼料中可適當添加增食劑和健胃藥等。此外,為了提高粗飼料采食量,可適量添加糖蜜于粗飼料中,以促進采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