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肉牛健康養殖與疾病防治寶典
- 王艷豐 張丁華
- 1508字
- 2019-04-03 17:34:27
七、肉牛的育肥方式
1.按生長階段劃分
(1)犢牛育肥 主要用來生產小白牛肉。犢牛出生后6~8個月齡出欄,期間僅喂全乳或部分脫脂乳,不喂粗飼料,體重達到250~350kg時屠宰上市。小白牛肉呈白色或稍帶粉紅色,肉質細嫩又多汁,味道鮮美,是當今最高檔的牛肉,肉的價格高出一般牛肉的數倍甚至10倍以上。
(2)幼牛育肥 指18~24月齡前出欄的育肥牛,也叫小肉牛。主要利用幼牛生長快的特點,供給高營養水平的全價日糧,進行強度育肥,使出欄體重達到450kg以上。牛肉質地鮮嫩多汁,脂肪含量少、口感好,是上等的牛肉。
(3)成年牛育肥 指成年或近成年的牛育肥。這類牛在體況發育到了一定程度,經短期育肥后達到改善肉質、增加產肉量的目的。肉質和飼料利用率均不如幼牛,胴體脂肪也多,只能作為一般牛肉上市。
2.按管理方式劃分
(1)放牧育肥 指從犢牛到出欄,完全采用草地放牧而不補充任何飼料的育肥方式。適于人口較少、土地充足、草地廣闊、降雨量充沛、牧草豐盛的牧區和部分半農半牧區。如果有較大面積的草山草坡可以種植牧草,在夏天青草期除供放牧外,還可保留一部分草地,收割調制青干草或青貯料,作為越冬飼用。這種育肥方式最為經濟,但飼養周期長。
(2)半舍飼半放牧育肥 夏季青草期牛群采取放牧育肥,寒冷干旱的枯草期則將牛群置于舍內圈養。通常適用于熱帶地區,因為當地夏季牧草豐盛,可以滿足肉牛生長發育的需要,而冬季低溫少雨,牧草生長不良或不能生長。我國東北地區也可采用這種方式。但由于牧草不如熱帶豐盛,故夏季一般采用白天放牧,晚間舍飼,并補充一定精料,冬季則全天舍飼。采用半舍飼半放牧育肥,應將母??刂圃谙募灸敛萜陂_始時分娩。犢牛出生后,隨母牛放牧自然哺乳。這樣,因母牛在夏季有優良青嫩牧草可供采食,故泌乳量充足,能哺育出健康犢牛。當犢牛生長至5~6月齡時,斷奶重達100~150kg,隨后采用舍飼,補充一點精料過冬。在第2年青草期,采用放牧育肥,冬季再回到牛舍,舍飼3~4月即可達到出欄標準。
(3)舍飼育肥 即肉牛從出生到屠宰全部實行圈養育肥,又可分為拴飼和群飼。舍飼育肥較多的肉牛時,每頭牛分別拴系給料稱之為拴飼。優點是便于管理,能保證同期增重,飼料報酬高;缺點是運動少,影響生理發育,不利于育肥前期增重。一般情況下,給料量一定時,拴飼效果較好。群飼育肥是由牛群數量多少、牛床大小、給料方式及給料量決定的。一般將6頭分為1群,每頭所占面積4m2。
3.按飼料類型劃分
(1)精料型育肥 以精飼料為主的肉牛育肥,就是在育肥過程中最大限度地喂給精飼料,最小限度地喂給粗飼料,使肉牛快速生長發育,快速出欄。優點是肉牛增重速度快,飼養期短,肉質好,便于規模飼養;缺點是消耗飼料多。多用于幼牛育肥和高檔牛育肥。
(2)前粗后精育肥 就是在肉牛育肥過程中,前期以飼喂粗飼料為主,在粗營養狀態下維持牛體生長;后期以飼喂精飼料為主,在高營養狀態下發揮補償生長的優勢,加速肌肉和脂肪的生長。優點是育肥期消耗飼料少,后期增重速度快,出欄體重大,肉質好。缺點是總體增重速度慢,育肥期長。
(3)粗料型育肥 以干草、秸稈、糟渣等粗飼料為主,配以少量混合精料組成育肥牛日糧進行育肥,適于年齡稍大的青年牛育肥。
4.按營養水平劃分
(1)持續育肥(直線育肥) 指在犢牛斷奶后就轉入育肥階段,給以高水平營養進行育肥,一直到適當體重時出欄。采用舍飼與全價日糧飼喂的方法,使犢牛一直保持很高的日增重量,直到達到屠宰體重時為止。一般18~20個月齡時,體重可達500kg以上。
(2)架子牛育肥 又稱后期集中育肥。從市場選購1.5歲到2歲的架子牛,經過驅除內外寄生蟲后,利用精料型日糧(以精料為主,搭配較少量的秸稈、青干草或青貯料等)進行3~6個月的短期強度肥育,達到上市體重(500kg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