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十九、肉牛養殖的未來發展方向

轉變肉牛養殖觀念,變革飼養模式,走標準化、規模化、規范化、健康化、可持續發展之路是我國肉牛養殖的未來發展方向。

(1)適度規模化 綜合考慮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等因素,科學規劃規模養殖場的結構和布局,因地制宜發展適度規模養殖,推進標準化生產,提高養殖水平,增加養殖效益。大力推行牧區飼養母畜和生產架子牛、農區集中育肥的有效模式,鼓勵發展各種類型的農牧結合生態養殖,促進養殖糞污資源化利用。巫亮等(2015)對寧夏地區育肥牛不同飼養規模的成本和收益情況調查表明,架子牛的購買和飼料成本的投入對育肥牛飼養收益影響較大,分別占總成本的67%~71%和25%~28%;由于養殖戶(1~9頭)、養殖專業戶(10~49頭)和小規模養殖場(50~499頭)的飼養管理水平較低,育肥牛日增重偏低,達到出欄體重的育肥時間較長,養殖效益比中等養殖場(500~999頭)和大規模養殖場(1000頭以上)低;飼料投入和育肥時間直接決定育肥牛養殖的盈虧,按照育肥牛出欄體重為500kg計算,當育肥牛的育肥期超過260d或平均日增重小于0.58kg時,經濟效益為負值;發展適度規模(存欄500頭以上)養殖效益較好,有利于推進肉牛生產向高質量、高效益方向轉變,促進肉牛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2)標準化 按照畜禽良種化、養殖設施化、生產規范化、防疫制度化和糞污無害化等“五化”要求,建設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家庭牧場和專業合作組織,提高設施化和集約化水平。

(3)產業化 做大做強肉牛龍頭企業,改善屠宰加工、品質檢驗設施裝備條件,提高企業技術創新能力,開發特色肉牛產品,延長產業鏈條,加強品牌建設,增強市場競爭力,促進屠宰加工行業向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方向發展。

(4)聯合化 扶持家庭牧場和合作社、協會等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發展,提高肉牛養殖組織化程度。引導肉牛屠宰加工企業建立穩定的生產基地,通過訂單收購、返還利潤、參股入股等多種形式,與養殖場戶或專業合作組織結成穩定的購銷關系。

(5)龍頭化 牛源緊張和食品安全風險使得屠宰加工企業不能只專注于屠宰加工環節,為了保證牛源供應,實現產品質量安全,采用屠宰加工龍頭企業+育肥場(合作社)+繁育基地的產業模式下的訂單養殖,是屠宰加工龍頭企業今后的生存和發展方向。

(6)生態化 傳統的養牛方式由于基礎設施簡陋、飼養環境差、環境污染嚴重,已產生了越來越多的問題。肉牛業的生態養殖,就是以農林牧相結合,獲得經濟、生態和社會的綜合效益,如肉牛半生態飼養管理和肉牛生態養殖模式。

主站蜘蛛池模板: 蚌埠市| 苏州市| 横峰县| 米林县| 丽水市| 广昌县| 河南省| 阳春市| 象州县| 竹山县| 工布江达县| 浦江县| 东源县| 饶平县| 淳化县| 宕昌县| 吴桥县| 邯郸县| 商丘市| 连江县| 南投县| 建水县| 永平县| 德安县| 大兴区| 佛坪县| 随州市| 桐乡市| 定结县| 崇阳县| 隆德县| 寻乌县| 宝坻区| 寿光市| 霸州市| 广德县| 东平县| 恩平市| 饶阳县| 怀宁县| 万州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