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卷一 書答

答周西巖

【題解】

本文約寫于寓居黃安或麻城之時。周西巖,生平未詳。在這封信中,李贄以談佛的方式,提出了“天下無一人不生知”的命題,反對在人的自然本性上劃等級,并進而把“生知”與日常生活聯系起來,把成佛同是否有益于事聯系起來,這就不但具有反對儒家上智下愚傳統思想的意義,而且體現了李贄講求實用、積極用世的思想。

 

天下無一人不生知[1],無一物不生知,亦無一刻不生知者,但自不知耳,然又未嘗不可使之知也。惟是土木瓦石不可使知者,以其無情[2],難告語也;賢智愚不肖不可使知者[3],以其有情[4],難告語也。除是二種,則雖牛馬驢駝等,當其深愁痛苦之時,無不可告以生知,語以佛乘也。

【注釋】

[1]生知:語出《論語》的“生而知之”,指先天就具有智慧覺性。聯系李贄的“童心”說可以看出,它與孔子的“上智下愚”命題有所區別。

[2]以:因為。無情:指沒有知覺。佛教把無知覺的生物及非生物稱為“非情”或“無情”,把有知覺的人等稱為“有情眾生”。《成唯識論述記》卷一載:“梵云薩埵(duǒ),此言有情,有情識故。今談眾生:有此情識,故名有情。”

[3]不肖:不賢。

[4]有情:這里指受感情的牽累。袁宗道《白蘇齋類集》卷二二“雜說類”引此文作:“賢智不可使知者,以其意見橫胸中也。”

【譯文】

天下所有的人沒有一個不是生來就具有智慧覺性的,沒有一樣事物不是人生來就能憑智慧覺知的,而且是沒有一刻不是人能夠憑智慧覺知的,只是大家自己不知道罷了,然而又不是不能告訴他,使他明白。只有土木瓦石不可以使其明白覺知,因為土木瓦石是無情眾生,很難告知明白;有情眾生中那些所謂的或賢能或不肖、或聰明或愚笨的人,也難以告知明白,因為他們被世間的情欲所累難以告知明白。除了這兩種眾生,那么即使是牛馬驢子駱駝等動物,當它們內心深處感到痛苦憂愁的時候,都可以告知它們生來就具有智慧覺性,告知它們成佛的道理。

 

據渠見處[1],恰似有人生知,又有人不生知。生知者便是佛,非生知者未便是佛。我不識渠半生以前所作所為[2],皆是誰主張乎[3]?不幾于日用而不知乎[4]?不知尚可,更自謂目前不敢冒認作佛。既目前無佛,他日又安得有佛也?若他日作佛時,佛方真有,則今日不作佛時,佛又何處去也?或有或無,自是識心分別[5],妄為有無,非汝佛有有有無也明矣[6]

【注釋】

[1]據渠見處:依據某人的見解。渠,他。指某人,該人不詳。

[2]半生以前:指未學佛的前半生。

[3]主張:主宰,支配。

[4]幾:幾乎,相近。日用:指日常生活。佛教禪宗認為,生活中就有佛性的體現。

[5]識心分別:主觀地妄加分別。即下文“妄為有無”。識心,即《俱舍論》卷四“心、意、識、體一”之意,識與心含義相同。

[6]“非汝佛”句:意為不是你認為有佛就有佛,你認為沒有佛就沒有佛。

【譯文】

依據某人的見解,好像有人有生來就具有的智慧覺性,而有人沒有似的。這個人認為,有生來就具有的智慧覺性的便是佛,沒有的還不是佛。我不知道他未學佛前做過些什么,到底是哪個在做主宰呢?這豈不類似于每天在日常生活中應用而不能自知嗎?不能自知還可以,更認為現在不敢輕易認定可以做佛就不對了。既然現在沒有佛,以后又怎能有佛?如果以后成佛時,才真有佛,那么現在不做佛時,佛又到哪里去了呢?有時有,有時無,這就是妄想心的分別作用,虛妄地認為或者有或者無。但事實是,不是你認為有佛就有佛,認為無佛就無佛的。

 

且既自謂不能成佛矣,亦可自謂此生不能成人乎?吾不知何以自立于天地之間也。既無以自立,則無以自安[1]。無以自安,則在家無以安家,在鄉無以安鄉,在朝廷無以安朝廷。吾又不知何以度日,何以面于人也。吾恐縱謙讓,決不肯自謂我不成人也審矣[2]

【注釋】

[1]“既無以”二句:“自立”與“自安”,是李贄對“成人”的要求。李贄反對“受庇于人”的“孩子”之見,《焚書》卷二《別劉肖川書》一文中有進一步的發揮,可參閱。

[2]審:詳細,引申為明白、清楚。

【譯文】

而且既然自認為不能成佛,也可以自認為此生不能成人了?我不知道持這種觀點的人,何以自立于天地之間。既然不能自立于天地之間,那么就無法安頓自心。不能安頓自心,那么在家就沒法安頓家庭,在鄉里就無法安頓鄉里,在朝廷就無法安頓朝廷。我就不知道這樣的人是怎樣度日的,以什么方式面對別人。我恐怕再謙讓,也決不肯自認為不能成人,這是很清楚的。

 

既成人矣,又何佛不成,而更等待他日乎?天下寧有人外之佛,佛外之人乎[1]?若必待仕宦婚嫁事畢然后學佛,則是成佛必待無事,是事有礙于佛也;有事未得作佛,是佛無益于事也。佛無益于事,成佛何為乎?事有礙于佛,佛亦不中用矣,豈不深可笑哉?才等待,便千萬億劫[2],可畏也夫!

【注釋】

[1]“天下”二句:李贄把成人、成佛看成是一致的,這就打破了“出世”與“入世”的界限,其目的在于希望人們不要脫離現實,這與佛教宣揚的消極出世思想不一樣,李贄是把自己的理想人物稱為佛的。寧,豈,難道。

[2]劫:佛教用語。指很長一段時間。佛教認為世界經歷若干萬年毀滅一次,再重新開始,這樣一個周期稱一“劫”。劫的時間長短,佛經有各種不同說法。

【譯文】

既然能夠成人,又為何不能成佛,而等待以后再成呢?普天之下,難道有人外之佛,佛外之人嗎?如果一定要等做官成家這些事完成之后才學佛,那么意思是一定要等待無事時才能成佛,這就是做事妨礙成佛;如果有事就不能成佛,這意味著成佛無益于做事。既然成佛無益于做事,那么成佛干什么呢?如果做事妨礙成佛,佛也是沒用的了,這樣說來豈不很可笑嗎?所以要把握眼前的光陰努力用功學佛,剛有等待懈怠的心思,時光已經過去了千萬億劫,可怕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巧家县| 湘阴县| 保靖县| 尉氏县| 隆子县| 柏乡县| 晋中市| 榆树市| 浮山县| 康平县| 新田县| 玉树县| 隆德县| 烟台市| 建昌县| 海淀区| 思茅市| 鄂托克前旗| 平潭县| 偃师市| 富平县| 岑巩县| 甘谷县| 泰顺县| 两当县| 泾源县| 凤阳县| 宣恩县| 博湖县| 台中市| 襄城县| 天峻县| 清水河县| 宝坻区| 黑山县| 佳木斯市| 普安县| 甘洛县| 格尔木市| 红桥区| 曲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