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如何欣賞電影

欣賞電影就像看日出一樣,不僅涉及眼睛和耳朵,更涉及整個心靈,涉及各方面的知識、經驗和理論。一個人能從電影中看到什么,這和他積累的理論知識、生活經驗、審美意識修養、對電影藝術的掌握程度等都有關。

欣賞電影要一看、二聽、三想。

一、看

1.電影資料

了解電影拍攝的時間、影名、出品公司、導演、編輯、主演、類型。

2.故事情節及敘事手法

電影中最具誘惑力的就是故事情節,電影的成敗大部分取決于它所講述的故事,因此,好電影都有個好劇本。

電影是講故事的,好電影往往都有一個好故事,或者說它需要導演或編劇的巧妙的講故事的能力。因此大部分影片主要在故事情節上下功夫,制造懸念、吸引觀眾。一部好的影片,往往注重影片情節的起承轉合,即講究序幕、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和尾聲。因此,在影片欣賞過程中,可以從影片故事情節是否吸引人,是否緊湊、連貫,安排的主線有沒有伏筆,懸念是否引人沉思等方面來思考。比如意大利電影《美麗人生》的情節設置就相當巧妙。

影片敘事手法有7種,常規線性敘事、多線性敘事(影片有很多個小故事組成)、回憶敘事、環形結構敘事(影片的開頭與影片的結尾相互輝映)、重復線性敘事(整部影片在時間上會有一個重復的時間點,每個故事都會從這個時間點上再次開始)、倒敘線性敘事、亂線性敘事(整部影片毫無邏輯性,所有片段、情節、人物全部攪亂)。

不同的敘事手法會產生不同的感官思維,因此影片對敘事手法的選擇很講究,比如電影《撞車》采用了多線性敘事,《羅拉快跑》采用了重復線性敘事,《英雄》使用了倒敘線性敘事,《瘋狂的石頭》所采用的則是亂線性敘事。只有掌握了影片的敘事手法,對影片的情節安排、人物性格和審美特性的欣賞才會顯得自然易懂。

看電影不僅僅看劇情,還與導演的拍攝技術和演員的精湛表演息息相關。

3.畫面、場景及攝像技術

電影鏡頭是由一幅幅運動畫面構成的。

電影表現人物活動背景、烘托環境氣氛和塑造人物形象都離不開畫面,包括它的布景和色彩。一部影片的畫面是否唯美、是否符合意境等,成為影片欣賞過程中的重要環節。

好電影往往都有幾個經典場景,比如《泰坦尼克號》男女主人公站在船頭似飛翔的動作;電影《亂世佳人》整部影片氣勢恢宏、場景豪華,戰爭場面宏大逼真,開篇充滿田園牧歌般的塔拉莊園等;《羅生門》中開創的“攝影機初進森林”;《拯救大兵瑞恩》中20多分鐘的諾曼底登陸搶灘的充滿血腥恐怖色彩的戰爭場景都已經成為電影史上的經典。

借助電影的高科技制作,詹姆斯·卡梅隆為人們逼真地再現了“泰坦尼克號”災難發生時的場景,又在《阿凡達》中用3D技術為人們制造了夢幻唯美的“潘多拉星球”。

現代電影攝像技術就是數字電影成像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融合,比如,特殊化妝技術可以從簡單的老人化妝成狼人;電子動畫學可以制作機器人演員;計算機圖形技術在《螞蟻》和《玩具總動員》中的展現;《阿甘正傳》中跟總統握手的場面運用了影像合成技術。把不可能實際拍攝到的布景、建筑物、城市景觀、宇宙飛船等做成微縮模型的CG技術,爆破效果技術等。這些以假亂真的影視特技,就需要觀眾有欣賞的眼光。

4.角色及人物表演藝術

人物塑造是電影(導演、作品)創作的核心。電影中的人物是敘事的核心,是矛盾沖突的核心,是影片造型的基礎。人們希望在一系列的電影場景,事件中,在動作、對話中看到的不是一般的人,而是鮮活的有性格的人物。

演員的表演,既需要演員有強烈的感情,以充沛的激情注入到角色的創造與表演之中,又要求以生動的形象(角色)來感染觀眾,以使觀眾深深地進入特定情境來感受、評價生活與藝術。

電影人物刻畫得深不深刻,欣賞者要根據人物的動作、語言、表情、神態、衣著這類細節來審度。好的演員往往能夠把握所要表演的人物的性格特點,通過人物語言、動作,表情表現人物內心情感的變化,痛苦、掙扎、幸福……跟著人物的內心,一起體驗電影是再美妙不過的事了。通過雕琢人物、深層次挖掘人物豐富的心靈世界、細膩地捕捉人物瞬時的內心情感變化。動作片則應緊緊盯住人物的動作,如《紅高粱》里“顛轎”的動作就很富有民俗韻味。

好角色都離不開好演員,正如程蝶衣之于張國榮“不瘋魔不成活”,電影角色的藝術魅力往往融進了演員的精彩演技甚至是靈魂。

對演員技巧的評價原則,主要有自然、可信、感人、個性。

(1)自然。自然是指演員所表現的角色,既符合生活中的自然現實,是經過加工的自然生活世界的組成部分,而不是明顯看出人為加工的生硬的痕跡,還包括表演過程中的人物活動,有其內心的心理根據,有其外在的活動流程。

(2)可信。可信是指由于角色符合生活規范的統一,而使觀眾認可。符合生活規范不見得可信,只有生活規范與藝術規范統一,人們才能在觀賞藝術時,既是評判生活,又是在進行審美活動。

(3)感人。感人是指角色能給觀眾以審美的震撼力。只有演員在角色中傾注了激情,賦予了創造,使得人物形象動人心魄,才能取得感人的藝術效果。

(4)個性。個性是創造的標記。當演員在角色中牢牢打上創造之后所產生的印記,便獲得了個性。能否獲得個性,能否達到創造,是演員是否成熟的主要分界。

一個好演員,往往能成就一部好電影。例如,電影《亂世佳人》中費·雯麗狡黠的眼神讓人們看到了斯佳麗的聰慧與精明;《羅生門》中三船敏郎扮演的強盜多襄丸偶然看到被風撩起面紗的真砂的美麗面龐時的眼神、表情、提劍的細微動作,讓人瞬間頓悟什么叫做“善惡只在一念間”。有時演員的表演可以幫人們生動地詮釋一個老掉牙的人生哲理。看過意大利電影《美麗人生》的許多觀眾都被羅伯特·貝尼尼扮演的滑稽、幽默的偉大父親圭多感動。據說當初很多影迷也是沖著阿米爾·汗才去欣賞印度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結果居然意外地發現了一部好看的青春勵志溫情喜劇片。好演員擁有好演技,能夠用自己精湛的演技征服觀眾。

二、聽

1.聽音樂,突出表現、構成、曲式

電影音樂是對電影主題的另一種詮釋,好的電音配樂能產生四維空間,讓觀眾通過音樂更好地理解電影。給大家提出幾點建議,幫助大家聽懂電影音樂。

(1)儲備電影知識與音樂知識。電影知識包括電影的審美特征,主要有文學、戲劇、美術、音樂的綜合美;科學與藝術的綜合美;畫面語言,如推、拉、搖、移、跟、降、升;遠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寫;平視、俯視、仰視以及色彩語言、構圖語言等;基本結構手段與敘述方式、獨特的藝術思維方式、組接剪輯手段;電腦三維動畫制作新技術等。音樂知識包括音樂藝術的審美特征和電影音樂的構成,比如抒情性、韻律性、形象性、節奏性、表演性等;音樂的形態,比如交響樂、爵士樂、電聲樂等;音樂與畫面的關系;電影音樂在電影中的作用;電影音樂的構成等。

(2)傾情投入,真情體驗。提高情感體驗、音樂想象、音樂理解、音樂感悟、音樂領略等。其中最為重要的是情感體驗。黑格爾曾說過:“音樂所特有的因素是單純的內心方面的因素,即本身無形的情感。”同樣,電影音樂也可以以情感作為載體。聽眾是情感的最后接受者,如果欣賞者不進行情感體驗,就不可能欣賞到音樂的精髓和靈魂。傾情投入,真情體驗,是電影音樂欣賞的關鍵。

(3)了解電影背景資料。電影背景資料包括作者(導演、作曲家)的生平、創作道路,作品的藝術特點與作品的時代背景等。

(4)理解作品的主題意蘊,解讀作品的藝術特點。理解一部電影音樂作品的精髓,掌握它的主題基調是關鍵;作品的藝術特點包括旋律特點、節奏特點、風格特色等。

電影音樂欣賞是一個長期的、反復的、動態的、發展的過程,必須不斷欣賞、循序漸進,由簡到繁、由小到大、由淺到深。在不斷反復的欣賞實踐中創造出新的欣賞方法。

2.聽臺詞,精彩對白、旁白、潛臺詞

電影臺詞,是電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電影里人物的對話。臺詞的作用:

(1)它具有敘述故事情節、刻畫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內心世界的作用。電影《紅高粱》以一個童稚的聲音講述了“我爺爺和我奶奶的故事(旁白)”,以回憶展開,交代故事情節,節省了電影語言,使電影畫面干凈利落。電影《三個傻瓜》男主角“圣人”蘭徹的口頭禪(即人生信條)是“一切皆好”。刻畫了蘭徹的人物性格,遇到事情,總能樂觀積極,永遠不被恐懼所控制,追隨自己的心靈。電影《中國合伙人》成冬青:夢想就是一種讓你堅持并感到幸福的事。揭示了成冬青創業成功的內在動力。

(2)臺詞還能表達電影創作者對于人生、對于社會的看法,或鞭撻、或贊美、或諷刺、或揭露。電影《獅子王》中木法沙訓導辛巴:“當太陽升起時,你必須學會為生命而奔跑。”這是父親給兒子的人生訓導。電影《阿甘正傳》中阿甘母親:“人生就像各種各樣的巧克力,你永遠不會知道會嘗到哪種滋味(每一個人的生命軌跡都是獨一無二的)。”

電影的語言是文化的載體,通過電影語言人們可以用心體會角色所具有的語言智慧,經典的電影臺詞具有鮮明的語言特點,通俗易懂、簡潔明快、節奏感強、人物語言性格化、幽默生動等。

三、想

一部好的電影就像一本書一樣,讀懂它之后,總會帶給人們一些心靈的震撼。所以一部好電影應多看幾遍,每看一次都會帶給人們不一樣的感悟。

1.影片片名的寓意

片名,是影片的具體名稱。片名不但是個稱謂的符號,還包含著如下含義:

(1)文化含義。片名包含著制作者對觀眾的誘導和暗示,因為它在一定的文化環境中,體現了一定的文化內容,如電影《死亡詩社》片名的寓意等。

(2)統領意義。片名起的新巧,固然有著給觀眾聯想的余地,包含著制作者對觀眾的誘導和暗示,起到審美作用。但最實際的,還應看片名是否承當了統領、指向影片本體的職能。換一個角度,就是看片名是否和影片內容相關或者一致。有的好片名不僅僅切合影視片內容,而且對幫助觀眾理解影視片的主題也有提示性的作用。例如,電影《美麗人生》片名的含義:人生因愛而美麗。

2.電影主題所反映的時代背景社會生活

主題是藝術作品所描繪的整個形象體系中表現出來的中心思想,又稱主題思想,主題是作品內容的核心,是作品的靈魂與統帥,既貫穿全部作品,又在其中起到作用。

主題,從作品中體現出來,同時又包含著作者對社會生活的認識、評價,滲透著作者的美學理想和社會理想、世界觀。

在影視作品中,主題蘊藏在整個畫面、聲音所構成的整體銀幕熒幕形象中,在作品的內容展現與形式中顯露出來。和這點相關,主題還可以在影視片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在主人公的形象上,在主人公的命運中,體現著生活、社會、人生的意義。對主要人物的塑造可以反映出作品的基本思想傾向。主題還可以體現在情節上。情節的發展,即事件的進程、結局,也包括作者對生活的認識與評價。情節的發展與人物命運、人物塑造密切相關,受其制約,同時又是主題的體現。

主題既然體現在作品的各個方面,分析主題就不能不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從整體上把握作品的整個思想體系。從頭到尾,從各方面來認識作品的總體傾向。

其次,分析具體的藝術形象。主題是從作品的藝術形象中體現出來的。主題的提示,須在具體藝術形象分析的基礎上才能實現。主題不是夾雜、安排在作品中的幾句評論,只有挖掘形象的深層意蘊,找出作家的思想感情,才能概括得準確。

再次,重視人物形象。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集中體現了作者的感情合理性。為提示作品的主題,必須認識、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最后,研究情節。情節安排,不單純是生活的直接展現。

一部好電影一定有一個深刻的哲理或寓意。每一部電影都有導演要表達的意圖,即電影主題,也是一部電影要告訴人們的道理。一部好的電影當然要有一個旗幟鮮明的主題,而這個主題也是電影自始至終貫穿其中的主線,如日本導演黑澤明就是借電影《羅生門》講述了一起兇殺案,揭露了人性的陰暗與丑惡。

3.注意電影的細節

很多細節會讓人看到別人看不到的主題和意蘊,看電影就會發現許多的樂趣。有的電影會賦予情節和畫面特殊的意蘊,在電影的某些細節的背后暗含著傳說、政治、文化意識等更加深刻的意義。比如電影《美麗人生》是一部充滿了隱喻與反諷的電影,經常會有情節或對話讓觀眾的心情嚴肅或震驚,其中男主角圭多在學校里穿著內褲站在講桌上向眾人炫耀自己完美的肚臍,“納粹種族主義的自戀與荒唐”被這一幕詮釋得淋漓盡致。

4.用心體會潛臺詞

欣賞電影還有意境和弦外之音等多個角度,不僅需要眼睛和耳朵,更需要憑借自己各方面的知識、經驗和理論,用心靈去感受。就像前面說的那樣,每一部好的片子都有一些弦外之音,一定要看出這樣的弦外之音。比如大家都熟悉的《大話西游》,它是國內不多的能把一個娛樂片拍得像文藝片的電影之一。但是,人們往往有一種誤解,把它歸于無厘頭之類的搞笑片,其實這樣的片子已經完全超出子無厘頭片子的范疇,成為周星馳最有代表性的一部影片,也開創了一個很高的高度,這部片子多看幾遍,慢慢的就能看出幾個境界來,首先是動作片,然后是搞片,接著是喜劇、愛情片和悲劇。

5.注意聯系現實生活

要帶著心去看電影,說的高雅些,就是欣賞。

看懂了情節,聽著音樂,了解了每個人物的心之后,總會有一些感慨。走馬觀花的人會評價這是部好片還是部爛片。而真的用心去體會,會從電影中的人物看到一些社會現實,或者是自己的影子,也許是自己從前的夢想,或者是和其中某個人物相似的生活經歷,接著會感情洶涌,那看電影的目的就達到了,給人們有些麻木的生活一些波瀾,一些感動,或鼓舞,或安慰的情感,記住一些事,忘記一些人,然后輕裝、信心滿滿地生活。

希區柯克說過,電影就是剪掉平凡后的生活。好的電影不僅能給人們帶來一些感官上的享受,情感宣泄的愉快(喜劇片能讓人開懷大笑,悲情片能夠讓人感動落淚),還能使內心情感得到升華,精神得到啟發。

一般來說,從欣賞的角度出發,一部影片至少要看三遍。第一遍,主要是了解該影片的主要故事情節,如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等。第二遍,主要是欣賞主要演員的演技。第三遍,主要是欣賞藝術效果的運用,如配樂、音效、特技、色彩、服裝、造型、道具、臺詞、鏡頭的具體運用(如正拍、仰拍、俯拍、跟拍、追拍、側拍、逆光、濾光,以及全景、遠景、中景、近景、特寫、大特寫等等)以及它們所產生的具體藝術效果等。

四、查閱相關資料和閱讀影評

要想加深對電影的理解,還需要查閱相關電影資料和閱讀影評。比如電影《羅生門》中庭審現場,攝影機正面拍攝的含義,不是人人都可以在觀影后領悟到的,在此推薦《看電影》《電影評介》等期刊。

自覺而有意識地超越自己,更要注意相關理論知識(包括電影的形式規范、電影藝術的可能性、電影藝術的表現手段和技巧等)的積累,掌握了這一切,也就掌握了打開電影殿堂大門的那把鑰匙。

總之,電影欣賞就是從感性的視聽形象,到理性認識形象所反映的社會生活的面貌和本質,體會作品所蘊含的思想感情過程。

五、思考與討論

欣賞電影最好帶上思考題并與人討論,以激發探究興趣,加深認識。

(1)片名寓意、故事情節、演員表演、畫面與攝影、音樂、臺詞、主題、風格意蘊。

(2)歷史背景,社會意義。

(3)導演風格。

(4)同類影片比較。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欣賞電影也和閱讀文學作品一樣,也有一個由興趣到欣賞,由感性到理性,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當欣賞電影達到一定的數量的時候,自然會有鑒別好壞的眼光,興趣也會逐漸由一種電影類型向多種電影類型擴張,視野會逐漸開闊,欣賞品味也會逐漸提高,心靈會逐漸充盈飽滿,思想也會變得深刻起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北市| 聊城市| 望谟县| 名山县| 拜泉县| 长葛市| 吐鲁番市| 东乌珠穆沁旗| 密山市| 德兴市| 卢氏县| 惠州市| 四川省| 河池市| 米易县| 娄底市| 嘉禾县| 昭平县| 东乡县| 太保市| 顺昌县| 商城县| 黄浦区| 大石桥市| 富民县| 富锦市| 中宁县| 长寿区| 临湘市| 吴桥县| 江北区| 闸北区| 宁明县| 太保市| 射阳县| 若尔盖县| 读书| 蕲春县| 涿鹿县| 金寨县| 黑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