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1]
結(jié)廬在人境[2],而無車馬喧[3]。
問君何能爾[4]?心遠(yuǎn)地自偏。
采菊東籬[5]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6]日夕佳,飛鳥相與還[7]。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釋
[1]陶淵明(365—427),字元亮。一說名潛,字淵明。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山水田園詩人。他是一個正直高潔的人,看不慣官場上那些卑鄙無恥的小人和腐朽丑惡的生活,“不為五斗米折腰”。一生四次做官,三次歸隱。最后一次任彭澤縣令僅80余天就棄官回鄉(xiāng),直至去世。他的田園詩成就很高,風(fēng)格平易自然,而又韻味雋永,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
[2]結(jié)廬:構(gòu)筑房舍。人境:人聚居的地方。
[3]喧:喧嘩、吵嚷。
[4]爾:這樣。
[5]東籬:指菊圃。
[6]山氣:山中云霧。
[7]相與還:相伴歸巢。
譯文
安家住在人世間,門前卻無車馬喧。
你問如何能這樣?心離塵俗地就偏。
東籬之下采菊花,悠閑自得賞南山。
山間景象傍晚好,飛鳥相伴把家還。
此情此景悟真趣,想要說清真是難。
作品簡介
陶淵明(365—427),字元亮,一說名潛,字淵明,世稱靖節(jié)先生,因宅邊曾有五棵柳樹,又自號“五柳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他的祖父、父親均做過太守一類官職,但到了陶淵明,家境早已破敗。因?yàn)橛羞@樣的家世背景,陶淵明少年時代既好六經(jīng),有大濟(jì)蒼生的宏愿,又厭惡世俗,熱愛純凈的自然。他自29歲入仕,做過州祭酒、參軍一類小官。后仕途坎坷,于41歲毅然辭去在任僅80余日的彭澤縣令,回柴桑歸隱。此后直到他逝世的23年間,以耕讀自娛,未再入仕。陶淵明的田園詩主要見于他的組詩《飲酒》《歸園田居》《擬古》《和郭主簿》等。
閱讀訓(xùn)練
1.這首____言古詩是____時____寫的。
2.下面對此詩的賞析有錯的一項(xiàng)是( )
A.詩的前四句說明自己的住所雖然建造在人來人往的環(huán)境中,卻聽不到車馬的喧鬧。為什么會這樣呢?因?yàn)樽约簩幟麏Z利的世界采取隔離與淡漠的態(tài)度。
B.“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歷來被人傳誦的名句,因?yàn)樵谶@一微醉飄然中采菊見南山的形象里,寄寓著哲理。
C.日暮的嵐氣若有若無,浮繞于峰際;成群的鳥兒,結(jié)伴而飛,歸向山林。這是單純的自然景物描寫。
D.詩的最后兩句是總結(jié):在這里可以領(lǐng)悟到生命的真諦,可是剛要把它說出來,卻已經(jīng)找不到合適的語言了。這就提示了全詩的形象所要表達(dá)的深層意義。
3.此詩的風(fēng)格有何特點(diǎn)?
____
4.你還讀過陶淵明的其他作品嗎?聯(lián)系此詩說說自己的感受。
____
5.《飲酒》中作者傍晚還在山中,山間的美景使他____(填四字短語或成語)
6.“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中的“見”改成“望”好不好?為什么?
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