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吾心安處是故鄉
- 輪回痣
- 葉上微光
- 2681字
- 2018-12-24 08:00:00
天漸漸暗了下來,站在院子中,越過西院墻,可以看到遠處連綿起伏的群山。
紅彤彤的太陽,褪去了白天耀眼的光芒,已經不是那么高傲的令人不敢直視。此刻,正戀戀不舍的,緩緩下沉。一會兒的功夫,就隱沒在群山后面,再也看不見了。
夜幕漸漸籠罩這個小山村,倦鳥歸巢,外出的人,也該回家了。
儲君坐在堂屋的階梯上,雙手托腮,無聊的發了一會兒呆。眼看天都黑了,爸媽哥哥妹妹還沒回來,不禁著急起來。
剛才她已經看過日歷了,是那種舊式黑白的、薄紙做成的小日歷本,過一天撕一張的那種。
今天是1994年3月5日,農歷正月二十四。爸爸應該還沒走,因為四月初,家里要春耕。每年,爸爸都要忙完地里,才會動身去東北。
一般爸爸在家的話,不會把她一個人扔在家里一整天的,這顯然不合常理。
不會是出了什么事兒吧?越想越慌,儲君一刻也等不了了。她要出去打聽一下。
儲君家東邊住著大叔一家,大叔的爸爸和儲君的爺爺是堂兄弟,兩家關系處的很好。
儲君家的大門朝東開,出了大門口,正對著的就是大叔家的西院墻了,他家門口朝南。
繞過這面石頭壘起來的西院墻,儲君來到大叔家門口,兩扇小木頭門此時正敞開著。
“大嬸子,大嬸子。”她一邊喊著一邊往里走,還要小心地上綠稀稀的雞屎。
看來大嬸子家的雞吃多了青菜……
“君君啊,吃飯了嗎?快進來,嬸子正攤煎餅呢!趁熱乎先吃一個。”大嬸子推開廚房的門,對儲君招呼。
儲君抬頭一看,大嬸子頭上包了一個土黃色的圍巾,把頭發都包在里面,上身穿了一件藍布的大棉襖,下身是黑色棉褲。
恩,鄉土氣息很濃烈。
好在,大嬸子生的眉清目秀,是村里數得上號的美人,這身打扮全靠顏值撐著了。
大嬸子叫王月花,是隔壁王家村嫁過來的,大家都叫她月花嬸兒。因為兩家是親戚,所以儲君喊他們大叔大嬸子。
說起來,大叔和大嬸子的確算得上是郎才女貌了。大叔叫儲成彥,年輕的時候,長的一米八的大個子,濃眉大眼方臉,是村里大姑娘小媳婦都喜歡的類型。
偷偷說一句,她家儲太太還曾跟她感慨過大叔的顏值,當然,這話可不敢讓儲先生聽見。
可惜藍顏薄命,大叔家里就他和姐姐兩個孩子,沒有兄弟幫襯。他自己又沒本事,在村里種了一輩子地,勉強溫飽。
一直到儲君回來之前,他家依然是三間破屋的這個院子。生的兩個女兒倒都是大美人,但是嫁的都不好,自己都顧不過來,也幫不上老倆口的忙。
“大嬸子不忙,我剛吃了。”儲君說著,隨著大嬸子進了廚房。看到廚房的灶臺上已經摞了一大摞煎餅了。整個廚房全是煙,霧茫茫的看不真切。
“大嬸子,你知道我爸媽干啥去了?一天沒見人了。”
“上醫院了,今早晨我在院子里聽著,你爸媽說送欣欣去醫院。”大嬸子一邊說,一邊把鍋上剛攤好的煎餅,疊起來遞給儲君。接著舀一勺黑乎乎的地瓜面,倒鍋上繼續攤。
儲君一聽也顧不上推辭,焦急的問:“欣欣怎么了?怎么去醫院了?”
“我也不知道哇,只聽著要去醫院,我跑過去的時候,他們已經走了。”
說完才反應過來,看儲君一臉著急,又趕緊安慰她:“你別急,應該沒大事,這都一天了,也快回來了。”
儲君胡亂點點頭,站起來就要走,“大嬸子,你忙著,我回家看看去。”
“哎,君君,別走了,在這吃吧,你爸媽要是回來,我們就聽見了。”說著放下手里的活,就要起來。心里暗暗后悔自己嘴快。
看把孩子急得,也不知道欣欣那孩子咋的了,小毛病也不能去醫院呀。
儲君推開廚房門往外走,“不了,大嬸子,我剛才在家吃過了”。
大嬸子看她實在不留,就趕緊包了十幾個地瓜煎餅,說什么也讓她拿著。
儲君知道,平時兩家做了什么好吃的,都是相互送的,也就接了。
一出大嬸子家的門,她就反應過來。在她的記憶里,妹妹儲欣小時候并沒有生過大病。
只是有一次,大姨給妹妹扎頭發,隨手把橡皮筋兒套在妹妹手腕上。后來勒到了肉里,就看不見了。直到手脖子腫得嚇人,流膿了,媽媽才發現。想來,應該是這次了。
想明白了,儲君也不著急了。
回到家,天已經完全黑了,借著清冷的月光,儲君看著黑漆漆,孤寂的院子。聽著周圍地里干活兒的人都已經放工回家了,雞、鴨、羊、狗叫聲,兩口子吵架聲,大人喊孩子回家吃飯聲……在寂靜的夜里越發清晰。到處都是煙火氣兒,也讓儲君深刻的知道,她不是在做夢,她活生生的成了六歲的小儲君。
儲君暗下決定,不管將來如何,眼下,她一定要好好生活。就當給自己放一個假,溫故一下長大后多次夢回的童年。學習一些從前想學,卻沒時間學的才藝和技能,好好提升一下自己。
如果能夠再回去,面對那樣一個局面,也不至于茫然無措了!最重要的,就是好好孝順爸媽,幫助爸媽管好哥哥妹妹,他們三個都要做個讓大人省心和驕傲的好孩子。
儲君,加油!
想到這里,儲君覺得渾身充滿力量。那個元氣滿滿的美少女儲君,又回來了!
她快速行動起來,準備先從做晚飯開始。
這個時節家里沒什么新鮮菜,就是蘿卜、白菜、土豆。她也不常做飯,沒啥好手藝,不講究這些了。
廚房里就兩個灶臺,一大一小。她準備用大鍋做一鍋疙瘩湯,小鍋炒兩個菜。
當年為了不愛吃飯的糖糖,她特意學過怎么做小疙瘩湯,做的最好的就是西紅柿雞蛋疙瘩湯。因為糖糖最愛吃西紅柿。每次給她做,不用別人哄著喂,她自己就能拿著小勺子吃一大碗。
想到糖糖,儲君鼻子一酸,隨即,使勁兒眨了眨眼睛。
就這樣吧,日子總要繼續過下去。
儲君先舀了一瓢面,倒在盆子里,又兌了一碗溫水,一點點把溫水倒進面盆里,倒一點水,就拿筷子攪拌一會兒面,然后再加水。
她細心的掌握每次倒水量,一次不能倒很多,不然就成大疙瘩了。中間她甚至微笑的回頭看了一眼,就像她的糖糖還在身后焦急等著她的疙瘩湯……隨即,身子一僵,笑容也淡了下去,又繼續專心做她的疙瘩湯了。
等儲君把菜也炒好之后,爸媽還是沒有回來。她只好在疙瘩湯上面放了個大屜子,把菜放到屜子上熱著,蓋好鍋蓋。
做完這一切,她沒有再等,而是回屋找出鐵皮做成的舊式手電筒。她要去村口看看。
也許是因為剛才的疙瘩湯,讓她沒法繼續一個人待在家里,現在的她,很怕一個人。
今天不是十五,月光并不太明亮,只依稀能看清房屋的大體輪廓。借著手電筒的光,儲君慢慢走在村子不大平坦的土路上。
看著兩側一戶戶陌生又有些熟悉的老房子,她忽然就明白了老人們落葉歸根的執念。一個人,無論他走多遠,有多高的成就,最令他心安的必定是家鄉的語言、家鄉的飯菜,家鄉的人、家鄉的老房子。回到這里,就像回到孕育他的母體一樣,熟悉,自在,安寧。
此刻的儲君也是一樣,她發現她是深深愛著這個小村莊的。
在這里,她有種前所未有的輕松自在。不必擔心說普通話偶爾帶出家鄉話,會被人嘲笑。不必因為別人詫異她來自農村,而感到窘迫。
朦朧夜色中,模糊能看見一個小小的身影,跟著手電筒的光越走越快,越走越輕松,到最后甚至小跑起來。啪嗒啪嗒的腳步聲,在寂靜的夜里,傳出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