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我撰寫的第一本與跨市場分析有關的書出版于1991年,書名為《跨市場技術分析:全球股票、債券、商品及外匯市場交易策略》(Intermarket Technical Analysis: Trading Strategies for the Global Stock, Bond, Commodity, and Currency Markets)。我寫那本書的目的在于證明全球的金融市場是緊密相連、相互影響的。那本書的主旨在于,技術分析師需要擴大圖表的分析范圍,應該將這些市場間關系(intermarket relationships)也考慮在內。比如,在單獨分析股票市場時,如果不將美元、債券及商品市場的最新動態考慮在內的話,這一分析就是不完整的。我在那本書中指出,金融市場通常可以作為相關市場發展趨勢的領先指標,至少可以用這一指標確認(或否認)其他現行趨勢。

由于本書初版中所包含的信息動了技術分析界的“奶酪”,對他們所持的單一市場理論構成了挑戰,因此某些圖表分析師對這些信息提出質疑,他們認為這一新的、應用范圍更廣的跨市場分析方法在技術分析領域不會有容身之處。許多分析師懷疑市場間關系是否存在,即便這一相關性真的存在,它們是否具備足夠的持續性,從而具備預測價值,這都是未知數。我曾向證券市場技術分析師協會(Market Technicians Association, MTA)提交了一篇與跨市場技術分析有關的論文,結果被拒稿,理由是缺乏證據。這一看似革命性的想法(全球市場之間存在著聯系,美國的分析師可以通過追蹤國外市場趨勢來獲得某些優勢)也飽受質疑。如今,20多年過去了,世界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20多年后,跨市場分析(intermarket analysis)已經成為技術分析的一個分支,其地位也愈加重要。《技術分析雜志》(Journal of Technical Analysis)對證券市場技術分析師協會的會員進行了一項調查,讓他們對各技術分析學科的相對重要性進行排名。在調查中所涉及的14個技術分析學科中,跨市場技術分析排名第五。此外,我出版的第二本與跨市場分析有關的書《跨市場分析:從全球市場相關性中獲利》(Intermarket Analysis: Profiting from Global Market Relationships),已經成為證券市場技術分析師協會注冊市場技術分析師(Chartered Market Technician, CMT)項目的必讀書目,而該項目恰恰就是此前拒了我稿件的那個項目注冊市場技術分析師項目是由證券市場技術分析師協會(mta.org)管理的三級考試認證項目,該項目的申請人需要證明其在技術分析方面的能力。成功通過考核的申請人將獲得注冊市場技術分析師的資格。。看到跨市場分析在過去的20多年里獲得如此長足的發展,并成功地為技術分析界所接納,真是令人欣慰。讀完本書之后,希望你也贊同這一點:跨市場分析已經成為技術分析領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寫的第一本跨市場分析的書(1991年)回顧了20世紀80年代以來所發生的事情。自那時起,發生于20世紀70年代的10年超級通貨膨脹期已經結束,商品泡沫于1980年破裂。這也導致了債券及股票市場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的大幅上升,長達20年的通貨膨脹放緩的大幕正式開啟,債券與股票市場也逐漸步入牛市。該書還分析了1987年的股市崩盤,而這一事件也讓我將跨市場分析的理論變成現實。在該書于1990年年底付梓時,我還介紹了導致第一次海灣戰爭爆發的全球事件。我寫的第二本關于跨市場分析的書(2004年)承接了第一本書未言盡的部分,并對第一次伊拉克戰爭(1990~1991年)與13年之后的第二次伊拉克戰爭(2001~2003年)進行了比較。這兩次戰爭的實際爆發時間也為股市在1991年與2003年的新牛市拉開了序幕。第二本書還描述了20世紀90年代的市場趨勢,其中包括1994年的那次隱性熊市,這也為市場間關系提供了另外一些啟示,石油價格的猛漲是債券及股票市場在這一年下跌的決定性因素。

20世紀90年代發生的兩起轉折性事件,為金融評論的字典增添了一個新名詞——通貨緊縮(deflation),這兩起事件分別是1990年的日本股市崩盤及1997~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通貨緊縮首次引起人們的關注。在2004年出版的書中,我介紹了始于20世紀90年代末期的通貨緊縮威脅,并對它如何改變某些重要的市場間關系,進而導致了納斯達克股市泡沫在21世紀初期的破裂進行了說明。在市場于2000年首次見頂之后的十多年里,這些變化仍在起作用。在第二本書的結論部分,我談到了新一輪牛市于2003年的春天啟動(和石油價格在第二次伊拉克戰爭開始時的崩盤有一定關系)。

我寫的下一本書名為《圖表炒家》(The Visual Investor),這本書包括了那些與2007~2008年金融危機有關的市場事件,在很大程度上,這次金融危機由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以來最大的一次房地產市場崩盤所引發。這本書說明了如何將傳統的圖表技術分析方法與跨市場理論結合,借此掌握事情的發展全貌。在這本書出版近5年之后,我們依然能夠感受到此次全球金融危機帶來的深遠影響。

《跨市場交易策略》將回顧2000年以來的市場事件,意在說明,在過去的10年里,通貨緊縮的威脅已經主導了大多數市場間關系及美聯儲政策。美聯儲為了消除通貨緊縮的壓力而將美元貶值(美聯儲曾在20世紀30年代嘗試過這一方法),這也是始于2002年的商品泡沫的直接誘因。跨市場相關性最重要的變化之一當屬債券與股票間關系的變化,自1998年以來,這兩者間的相關性已不復存在。在1998年之前的10年中,債券價格的上漲總是伴隨著股票價格的上漲,然而,自1998年以來,債券價格的上漲會讓股票的價格下跌,這一新現象在2000~2002年的股市崩盤中變得越發明顯,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則再一次重現。

自2007年房地產市場泡沫破裂以來,股票價格與商品價格之間的聯系日益緊密,這是跨市場相關性的第二個變化,這不禁讓人想起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股票與商品的價格自2008年以來日趨同步,這是因為兩者均依賴于全球市場的變動趨勢。與2008年金融危機有關的事件給我們上了另外一堂難忘的經濟課,即必須注重市場與總體經濟之間的關系。股票市場是一項領先經濟指標。股票市場通常先于總體經濟見頂及見底。在房地產市場崩盤后發生的大蕭條始于2007年12月(在股市見頂3個月后發生),終于2009年6月(在股市見底3個月后發生)。這也是自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影響時間最長、程度最深的一次經濟衰退。美聯儲所采取的措施與20世紀大蕭條時期所采取的手段如出一轍,也就毫不令人驚訝了。

在我看來,在過去的20多年里共發生了3個主要的通貨緊縮事件。首先,日本股市在1990年年初見頂,這一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在當時)隨后進入通貨緊縮螺旋狀態。其次是1997~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最后是2007年的房地產市場崩盤。在我們邁進21世紀的第二個10年之時,這3個通貨緊縮事件讓市場間關系進入一種新格局。本書的目的就在于解釋這些新的格局是什么,以及你應如何利用它們。

跨市場分析的視覺性極強。盡管本書所介紹的市場間關系有其堅實的經濟學理論基礎,也得到了相關統計的支持,但我的分析方法主要依靠的還是價格圖表,使用圖表來分析這些相關性。因此,你會在本書中發現許多圖表。圖表會讓我們更容易比較,而且更引人注目。請放心,要理解這些圖表,你不需要是一名圖表專家。你只要擁有辨別漲跌的能力,保持一個開放的心態就夠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曲阜市| 灵丘县| 奉节县| 隆德县| 莎车县| 定日县| 安乡县| 灵川县| 遂平县| 如东县| 饶阳县| 丹凤县| 平远县| 青岛市| 陈巴尔虎旗| 兴安盟| 武平县| 霍州市| 息烽县| 会昌县| 志丹县| 桓仁| 婺源县| 申扎县| 博爱县| 武威市| 璧山县| 宜兰市| 东台市| 孝义市| 赣榆县| 赣州市| 湘潭市| 宁南县| 桃园县| 曲沃县| 乌鲁木齐县| 霍山县| 成武县| 衡山县| 汉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