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傳送法陣
- 超級修佛系統
- 兩根羊肉串
- 2009字
- 2019-02-16 19:05:00
現在兩國交戰,可能是奸細?
一個主薄,能奸細什么?
中原王朝家大業大,要是因為一兩個奸細就失敗了,這些宗門,世家,朝廷所謂的大儒,智士,都白刃封喉,自裁于世算了。
名冊往下,就是宗門知事,教頭,教習,里正等官員。
未出意外,教頭正是他的外甥,韋明誠。
陳凱舒口氣,知道雙方的利益交換,勢力勾連成了定局。
最下面是里胥,捕快,衙役以及鄉勇等人。
人員很多,但鄉勇的特征非常容易發現,幾十人,都是越族,赤峰鎮本地人。
這符合朝廷對鄉勇的定義,本地人,平時訓練,戰時可能被征召入伍,偶爾會參與一些建設任務,在沒有任務的情況下,并不領俸祿。
但是,越族,本地人,難道真的是這些年在赤峰鎮出生的?
想起朝中對于越族處理方式有分歧的兩派,陳凱沒有深究。
這不是他需要操心,能夠置喙的事情。
在預覽了其他相關文件,包括倉儲、刑獄、地方產業等信息后,陳凱從兜里拿出一個圓盤。
圓盤巴掌大小,中間是黑白相間的兩條陰陽魚,天、地、雷、風、水、火、山、澤八種景象位居八方,又有用陰陽符號湊成的八種卦象,乾、坤、震、巽、坎、離、艮、兌,一一對應。
不是別的,正是一副八陣圖。
陳凱把趙文舉提供的文件簽上字后,放到了圓盤上面。
之后從兜里掏出一張黃紙,放到準備好的碗里,用火折點燃,自己靜氣凝神,嘴里不知道呢喃著什么。
等黃紙燒盡,碗里剩下黑灰,陳凱用手指沾著黑灰,在紙質的文件上寫了一個字,像是“元”字,又不太像,筆畫多了很多。
字寫完,陳凱抽身后退,靜靜的看著那個圓盤。
一會兒,紙上用黑灰寫出來的文字漸漸隱沒,而后一只墨魚突然從圓盤上躍出來,通體漆黑,只有兩只眼睛亮白如晝。
身姿如同鯉魚出水,如同海豚騰躍,悠忽之間,又從眼前消失,越入圓盤所在平面之下。
等景象消失,陳凱上前,把圓盤收好,揣入腰間。
而趙文舉提供的文件,早已消失不見。
“朝廷提供的這玩意,好是好,就是有點麻煩。”
陳凱小聲嘀咕著,這不是他第一次用這玩意了,是朝廷給監察司提供的,能夠傳送小型物件的東西,據說出自道門的手筆。
想起這些年來,正一道受天子寵信,陳凱臉上露出疑惑的神色,他不止一次思量過這個事情。
這天下,原來沒有道門。
…………
趙文舉處理好三林寨衙門事宜,將熊溪縣縣衙的牌匾立在三林寨門口,已經是七天之后了。
這些天里,多虧寨里人體力都不俗,服從性也很高,他不光重新修繕了三林寨,擴大了訓練場地的面積,增加了下水道,還處理了之前傷員撫恤的問題。
之前他答應過越族士兵死、傷皆有撫恤,死亡的給家人,重傷者不用上戰場每月也有收入,這些錢,本來是從茍志成提供的那一千兩銀票里面出。
但是撫恤是每月領例錢,那一千兩是有數的,他不能坐吃山空,現在大衛朝廷要是接手赤峰鎮周邊的政務,到時候還有財務人員過來,凡事走賬,他不能拿公家的錢給這些人,事情就麻煩起來。
他雖然不會在此地久待,但說出去的話,就是潑出去的水,人不能言而無信,他的威信來自于此,只要他還是此地的長官,就得把這個事情維持下去。
三林寨后山有個煤礦,之前也有開采,但是沒有投入太多,本來關押的黑石手下,就是要安排挖煤的,但是商路不通,挖出來不好賣,渝州地處南方,用煤也少,沒有多少收入,事情就沒安排進日程。
現在和鶴城幾個商行的貿易協議談的也差不多,商路通暢,煤礦的生意應該能順利很多。趙文舉按照前世公司制度,做了一個執行章程,理清了煤礦持有人和管理者,每年利潤的五成作為之前士兵的撫恤支出,多余的作為抗風險的資金池,剩下的五成可做其他投資,可以擴大煤礦的生產規模,或者購買田地之類的。
對于趙文舉來說,把縣衙遷到這里,可不僅僅是因為學堂和武館在這里,那只是對陳凱的說辭。
學堂和武館在這,就要把縣衙遷到這里嗎?反過來把學堂和武館遷到赤峰鎮不就好了。
所謂學堂武館,不就是老師在哪,辦學地點就在哪,可比遷一個衙門簡單多了。
陳凱也是個明白人,趙文舉這么說,他就那么聽,根本沒有細問。
而之所以把縣衙遷到三林寨,是因為三林寨是離鶴城最近的一個寨子,趙文舉剛來渝州,見到的第一個寨子,就是三林寨。
他想把這個寨子打造成一個貨物集散中心,讓此地以南各城鎮鄉村的貨物,如果要離開渝州進入陵州,都在三林寨做一次周轉,把收集商稅的關口放到這里,從而促進此地的經濟。
而這些,都不是選擇三林寨的主要原因,更重要的是,經過和敬葉青的一番談話,他不想讓赤峰鎮成為建設佛域的主要標的,那地方似乎真的有什么隱秘,可能會影響到他的計劃。
想要成為貨物集散地,道路通暢是必要條件,在縣衙修葺得差不多的時候,趙文舉就開始組織人手修繕三林寨旁,聯通南北的古道。
這一日,趙文舉一身泥土,正指揮手下除草,磊土,夯土,朝廷的傳令人員來了,同行的有幾十人,男女老少都有,還帶著行李。
“哪位是趙文舉趙大人?”
一位容貌干凈,戴著禮冠,身著官服的年輕男子,在道路修繕的工地前駐足,四處打量著。
趙文舉掃了掃身上的泥土,走上前來。
“我是。”
“在下旋和光,領陵州監察司司長陳大人之名,給趙大人送任命文件。”
說著,年輕男子遞過來一個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