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夢佛
- 瑯華夫人
- 江水杏
- 1271字
- 2019-02-21 23:52:58
六月十三日,周帝令大皇子啟行,告祭孝惠皇后陵寢。
當夜,御臨青鸞宮,方士羅濟隨行。
宮室燭火通明,周帝坐于屏風前,羅濟隱于后,手持孝惠皇后舊衣,面北三呼其字,喃喃誦讀咒語,招亡魂歸來。
未幾涼風起,燭火微晃,卻聽女子柔順的聲音低低傳來,于屏風后遙遙敬拜陛下,其聲與孝惠皇后別無二致。
侍從皆屏息埋頭,不敢冒犯,殿內靜悄悄的,雅雀無聲。
周帝不由起身,踱步于屏風前,良久嘆息問:“卿在泉下安否?衣食足否?仆從盡心否?”
屏風后女子泣涕道:“衣足食足,仆從侍奉無缺,妾一身無累,唯感陛下深恩,心不能安?!?
周帝撫慰幾句,正欲訴舊情,忽而大風起,燭光一晃,皇后已離去。
羅濟登時醒神,見大風止,燭火明,乃向北跪拜三次,口呼:“恭送孝惠皇后!”
回宮以后,周帝憶起皇后音容笑貌,愈感傷懷,即令承旨擬旨,冊封五公主為安樂公主,命禮部操持典禮。
話說謝述懷回到翰林,向人打聽伯賞可在方士之中,果真有其人,遂向前交付書信。
伯賞聽聞信是小妹所寄,將信將疑,回去后拆開來讀,卻驚了一身冷汗,連續幾日坐立不安。
原來伯菱在信中道,此信乃她親筆所寫,自言家中得貴人資助,已遷新居,特告知兄長。太翁重慈,高堂兄弟,家中諸事無論大小,具以傳達,教他不必牽掛,安心在宮中為君主分憂,早日光耀門楣。
信末另附一語,看似莫名所以,實則是一句讖文。
小妹并不識字,如何能寫家書?這是有人要借他之口,將讖文公布于眾,自己一家恐怕已被控制。
伯賞雖在宮中待了幾年,卻仍是個無名小卒,突聞噩耗,一時束手無策。再三思慮,最后只好按命令行事,逢人就說自己夜里做了夢,夢見佛陀一路往東行來。
因他說的神乎其神,連學士院的人都有所耳聞,但因他名不經傳,學士們聽了認為這是嘩眾取寵,不足以為信,唯有謝述懷暗中懷疑。
六月十五日,禮部侍郎上疏:盧溪荷坳溫氏,子孫世代濟困扶危,廣積善緣,可謂善門。本月,家主命人于宅院鑿井,井水出,涌現黃金萬兩,佛像一尊。佛陀端莊凝重,莊嚴慈悲,凡人觀之自愧形穢,愿奉供圣上。
周帝聽后稱奇,又得知佛像今夜將運至燕京,遂讓太監去傳口諭,命大皇子回宮之時,在城門迎接佛像,運入皇宮。
這是一尊鎏金銅佛像,底座十寸,通高十二寸,佛像著法衣,左手持無價珠,右手結三界印。
螺發右旋,豐頰廣頤,雙目微閉,悠然趺坐于蓮花臺上,莊嚴慈悲。
周帝初見此佛像,頓感親近,久視之后竟也生出慈心,命人將佛像供奉在菩提寺,好叫眾生感知我佛慈悲。
親筆題字“積善之家”,賜予盧溪荷坳溫氏,另賜百金與伯賞。
因是陛下欽點,佛像一送至菩提寺,便有王孫貴族陸續前來敬拜,觀佛像莊嚴,慈心清凈,莫不虔誠。
至此,伯賞夢佛的故事開始流傳。
羅濟與伯賞同為方士,名氣雖甚于他,卻被世家貴族視為裝神弄鬼,不屑與之往來。
如今伯賞因夢見佛陀,在貴族中有美名,羅濟因此嫉恨,重金賄賂大太監,讓他在陛下面前詆毀伯賞。
“溫氏護送佛像入京,并非秘密?!贝筇O道:“伯賞能預見,恐怕是早知道消息,故意說夢見佛陀東行,以此邀寵。”
不消他說,周帝亦有所猜疑。
然而既然有佛陀現世,何妨再添一則夢佛東行,美上加美?
流傳至民間,也好教百姓知曉,天子有仁德,佛祖感之而顯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