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 社會組織參與治理的知識基礎

將公共管理領域的302篇文獻進行詳細的研究,進一步借助信息可視化軟件Cite Space進行科學知識圖譜的繪制,可以較為直觀地揭示復雜文獻背后的知識結構和研究規律,并通過可視化的方式展現出來,以進行多元、分時、動態復雜網絡分析和有效的可視化知識分析,如爆發點關鍵詞時間線所示(見圖3)。雖然早在1997年就有關于社會組織的研究,但是并未引起大的研究熱潮。對于社會組織參與治理的研究最主要的引爆點(burstterms)是2000年以后“治理理論”(governance)的興起。治理理論作為社會組織參與的理論基礎,引發了學界對社會組織參與的諸多探討。“治理”一詞的興起,源于西方國家空洞化的現實背景,以Rhodes R. A. W、Kettl. D. F、Allen. Schick以及J. Pierre等為代表的一批學者率先對此現象進行了分析。在Rhodes、Kettl以及Schick眼中,國家的能力在逐漸弱化,在能力不足而現實又緊迫的情況下,政府勢必會被迫交出手中的權力,分享給市場、社會,國家處于一種被動的地位(Kettl, 2000: 488-497; Rhodes, 1997:182-184; Schick &Finance, 1996)。而在Pierre眼中,他更愿意將國家的空洞化看作一種轉變和改革,而不是國家的弱化(Pierre, 2000)。


圖3 爆發點關鍵詞時間線


對于“治理”概念的界定,散落于包括全球治理委員會、聯合國開發署(UNDP)等諸多研究機構以及Rosenau、Rhodes、Stoker等學者報告以及論著當中。影響較大的是以Rhodes為代表的“治理”的“六種用法”(Rhodes, 2003)以及以Stoker為代表的關于“治理”的“五個核心論點”(Stoker, 1998: 17-28)。盡管治理的概念不勝枚舉,但是在治理的本質上學者們達成了共識:治理的實質在于其偏重的管理機制并不依靠政府的權威或制裁(Kohler-Koch & Rittberger, 2010: 27-49)。以俞可平為首的一批國內學者對治理也做出了諸多研究。在《治理與善治》一書的引論中,俞可平提出了對治理內涵的理解,“治理一詞的基本含義是指在一個既定的范圍內運用權威維持秩序,滿足公眾的需要”(俞可平,2000),并且指出善治的本質就在于政府與公民對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俞可平,2000)。綜合國內外學者的研究,對“治理”和“管理”的內涵做出比較。與傳統意義上的“管理”相區別,“治理”的重點在于多元主體的引入,而非政府的“家長式管理”;多元主體的參與為民主的、互動的方式,而非依賴于政府的權威或者制裁。

而對于目前國內提及的“國家治理”、“政府治理”以及“社會治理”,諸多學者也對其內涵進行探討。比如喬耀章分析國家治理、政府治理應當是寓于社會治理當中,社會決定治理(喬耀章,2014: 5~20)。而孫洪敏則認為國家治理包括社會治理和政府治理(孫洪敏,2015: 5~14)。王浦劬則將國家治理、政府治理以及社會治理的含義、包容性關系、交集關系以及區別性關系進行了細致探討(王浦劬,2014: 11~17),指出在中國政治話語體系和語境下,三者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共遵依法治國方略、共同目標指向),國家治理是總體治理,而政府治理和社會治理只是其中的分支范疇和子領域(王浦劬,2014:11~17)。而對于這三類治理究竟如何區別,國內學界尚未達成一致。就本文看來,不管是國家治理、政府治理還是社會治理,都由治理理論發展而來,因此本文不做過于詳細的區分,統稱為“治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宾阳县| 上栗县| 汽车| 调兵山市| 金昌市| 邵东县| 靖江市| 公主岭市| 芦溪县| 凌源市| 黑水县| 灵川县| 磴口县| 汨罗市| 新邵县| 金平| 奈曼旗| 扎囊县| 安阳市| 临漳县| 恩平市| 彭州市| 台中县| 海丰县| 德令哈市| 通化县| 永宁县| 富裕县| 田阳县| 河池市| 融水| 青岛市| 祁连县| 荔浦县| 孙吴县| 称多县| 澜沧| 宁津县| 洛川县| 和龙市| 浠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