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自序

寫完博士論文到現在,已然12年。其間,雖然也在持續地做研究、寫文章、編論文集,也不乏奇思妙想、凌云壯志,卻總是因為這件瑣事、那種小借口,眼高手低,沒能沉下心來開始第二本書稿的寫作。最近,一則因為我的有限清高還不足以抵擋職稱評定的壓力與誘惑,另則,更為重要的是,覺得自己的研究遇到了一個瓶頸,不對這段時間的所學所思、所見所聞以及困惑糾結做一個梳理、沉淀與反思的話,便很難開始新的學途。因此,作為對自己前期研究的一個階段式總結,更為了開啟下一步研究工作,我才痛下決心,借著在浙江大學人文高等研究院(以下簡稱高研院)修行的機會,閉門碼字。

2005年以來,社會情境、研究語境與我的研究生活、心境也都在發生著變化。

首先,中國社會中的性/別有關性/別、身體、敘事、故事等基本概念的解釋與使用說明,統一放在導論部分。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除了調查數據所彰顯的中國人在行為、關系、觀念等層面的性之變,更為顯著的一點就是新媒體的發展極大地推動了性/別議題的顯性化與公共性。各類性/別故事——性侵、掃黃、色情、LGBT、同性婚姻、性教育、性治療,乃至因為一個公眾人物的死亡引發的窒息性自慰與SM的討論,諸如此類——在不斷地被“發現”、被創作,被再創作,被放大、被遺忘……

在消費主義與市場化的刺激下,在眾多國際機構的推動下,與媒體故事相伴隨的,還有越來越多的性研究與運動所生產的身體與性/別敘事。“不能說的秘密”,在近年日益加碼的掃黃與反色情的規制之下,在“不許說”的窺視之下,正在被大聲地喊出來:說出你的性!媒體的、科學的、醫療的、親密關系中的,??率降男栽捳Z爆炸正在中國發生。

對于這些話語的梳理,對于十余年性/別對話生態的變化與延續、聯系與張力的分析,對于熱議所透射的敘事結構的剖析是適時而必要的。我越來越覺得,在不斷涌現的熱議與新事件的背后,在一定時間范疇內,常常透露著萬變不離其宗的知識范式與(頑固)立場。

其次,身體研究的語境在發生變化。身體,如果說十年之前在中國的社會科學界依然是“缺席在場”,身體社會學也因此被認為是研究“前沿”的話,則現在已經有人認為身體“過時”了。先不論中國學界是否真的發生過“身體轉向”,還是已經“過時”,至少身體的社會學與人類學經驗研究在不斷增加。醫學的身體、殘障的身體,性感的身體、性別的身體,更為具體的諸如母職體驗、性別氣質、器官移植、乳腺癌、身體打扮、整形美容、變性等議題開始出現,其中不乏有趣且重要的研究成果。

對于“性/別與身體”的現實社會背景與研究語境的變遷與進展進行細致梳理與批判且積極的分析,非常重要。

就我自己而言,在這段時間,除了延續碩士階段的研究,持續關注“小姐”與“紅燈區”相關的議題之外,也回應自己在博士研究中提出的“下一步計劃”:繼續在性/別與身體社會學的框架下開展具體的日常生活經驗研究,在構建身體社會學的中國語境之路上繼續探索。

以“身體與性/別的社會學經驗研究”項目為基礎,以學生們的畢業論文為推動力,2007年以來,我們分別以月經、乳腺癌、色情、性別氣質、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身體與親密關系、婦科、變性、健身、婚姻家庭中的性/別、老年人的身體與性、自慰、生育敘事以及校園空間與大學生情愛實踐為主題,從主體理解與日常實踐兩個角度出發探討生活中的身體,尤其是女性以及多元性別的身體。學生們各自的作業已經順利提交了,我的研究卻遲遲沒能結項,積攢下一串串的問題。

如何將這一個個小的研究點串起來進行更為整體性的思考?如何把具體的性/別態身體放置在社會變遷乃至全球化的背景下進行分析,展現身體的多樣、多變、復雜、曖昧?在社會變遷與生活日常中,如何傾聽研究情境中的性/別故事?如何批判地審視各類性/別與身體敘事的創作與展演的社會過程?如何走出個案,選擇合適的片段將其串成一個有趣且重要的社會學故事?

回應這些問題是本書的主要目的,也是寫作初衷。

除了研究方面的這些進展,這十年來,我也投入了相當多的精力積極策劃與組織過多次國內與國際會議,大到上百人的群“魔”聚首,小到十來人的主題探討;嚴肅如學術論文,輕松似小品表演;觸及性/別與身體的角角落落,與圈子里形形色色的性/別主體有過交集,也與中國臺灣、香港、澳門以及海外的其他學者有過不少交流與討論。當然,也包括與正在興起的草根組織(如果不稱之為運動的話)的互動與互助。我的思考與生活受益于這些實踐。這些實踐,也讓我看到了另類的性/別與身體政治的可能性,以及“創造更好的社會世界”的可能性(Plummer, 1995)。

此外,非常重要的,研究與會議的性政治總是與審查機制或明或暗的關懷、賓館經理的機智與擔憂、會場工作人員的服務與干涉、財務處集中體現了極權與新自由主義混搭風的報銷治理術都脫不了干系。不管愉快或不快,都是不可抹殺的研究境遇。它們都參與構建了中國式的性/別與身體敘事。會議的性政治,也是我希望書寫的內容之一。

這十余年間,有很多機構與個人要感謝。

中國人民大學的青年明德項目以六年的時間為“身體與性/別的社會學經驗研究”提供資助(中國人民大學科學研究基金,項目編號:10XNJ059)。雖然報賬艱辛,但至少使我和我的學生們可以安心地、有計劃地開展調查研究,而不用忙于申請各類項目。

書中有關女性HIV感染者的研究受到北卡羅來納大學的CFAR項目的支持,特別感謝Gail Henderson、Suzanne Maman、Kathryn E. Muessig和孟林、少鵬及小利姐的幫助。

加拿大移民的研究受到加拿大衛生研究院的資助(CIHR, 2011~2016),尤其感謝加拿大McMaster大學的周艷秋副教授和華東師范大學的魏偉副教授,及項目組其他成員的支持與協作。

若干章節的部分內容,比如乳腺癌一章的主體部分已經發表于《社會》2013年第5期;有關女性HIV感染者的研究方法的部分內容發表于《探索與爭鳴》2017年第1期;有關跨國視野下的性/別與身體思考,主體內容發表在《開放時代》2017年第2期。對編輯及評審老師們的厚愛致以謝意,尤其感激幾位編審老師在涉及性議題這一敏感的學術灰色地帶能夠給我以空間與鼓勵!本書所涉及的這些內容,不同程度地有所改寫與增刪。

特別感謝高研院2016年秋季的駐訪項目以及2017年秋季的訪問。在高研院的訪學直接催生了這本書。毫不夸張地說,高研院有著國內高校系統很棒的行政團隊,年輕、高效、有活力,提供了令人艷羨的寫作環境。駐訪師友們的博學風趣,帶來了輕松的跨學科氣氛,使我在知識上受益之余也久違地狂笑不已。這段時間的訪學,讓我暫時拋開雜事,專注于書稿。不管是寫作進度,還是從玉泉到之江校區的一路風景都遠遠超出了我的期待。杭州的這段生活,在躲霾的同時,也多少喚起了一位在北方長駐了二十多年的溫州人心底的鄉緒。

我在京城的女博士讀書小組,以及陸續到來的小可愛們,除了給予我一如既往的鼓勵與支持,也讓我備感生活與八卦的樂趣。師門的各位兄弟姐妹,也會經常發個紅包、聚個餐,斗斗嘴、鼓鼓氣。人大社會學系的老師們,對于我這個本系元老級的學生(1995年入校,從學生到老師,已經22年?。瑢τ谧愿蔬吘壍奈覀儭澳且恍〈槿恕庇兄嗟陌菖c支持。這些,或許就是我留戀北京的重要拉力。希望好景常在。

尤其感謝潘綏銘、何春蕤、甯應斌、嚴月蓮四位良師益友長期以來的啟發與鞭策,一生受益!還有性研究圈子里的親朋好友們,“太太木木群”的微友們,“性/別兩岸群”的同道們,你們的“沒底線”時刻挑撥著我的神經,讓我在前進路上不敢懈怠。

福特基金會北京辦事處,尤其是李文晶女士與蘇茜女士對于整個中國性研究的支持,對于我們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舉辦、參加的國內外學術會議的支持,為包括我在內的許多性研究者提供了難能可貴的交流平臺。

最后,感謝直接參與了研究的學生與朋友們,不管是作為訪談者、被訪者,還是協助者,沒有你們的參與和激情,這本書不可能存在。你們的真名或別名(所有被訪者的名字均為代名)將會出現在本書的不同章節,你們是故事的主角。

我在這里不一一列舉要感謝的名字,但絲毫不減少我內心的感激,只是感覺名單越長,筆下的壓力越大。一路有你們,且行且珍惜。

書稿不盡如人意之處,文責自負。

黃盈盈

2017年秋冬,于浙大之江校區四號樓310室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湛江市| 宝坻区| 临漳县| 重庆市| 章丘市| 米脂县| 蓬安县| 隆子县| 柯坪县| 拉萨市| 宣威市| 西青区| 巨鹿县| 南木林县| 祁东县| 普洱| 普安县| 内乡县| 闽清县| 大荔县| 垫江县| 苍山县| 明水县| 互助| 文登市| 清河县| 老河口市| 乌海市| 榆中县| 德清县| 枣阳市| 延川县| 宽城| 岳西县| 若尔盖县| 灵丘县| 长汀县| 澄城县| 拉孜县| 定兴县| 太仆寺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