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價值實現和權利保障的檔案資產論建構研究(福建省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博士文庫)
- 王小云
- 10字
- 2019-09-20 15:57:51
2.1 國外研究現狀及述評
2.1.1 國外學者檔案資產理論研究
2.1.1.1 從宏觀視角闡明檔案是國家資產或其他資產
F. Garaba和P. Ngulube指出解放東部和南部非洲地區的斗爭是當代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時代,出于留給后代銘記的緣故,需要精準地捕捉到這一歷史事件,檔案產生的類型和地位不同也反映出斗爭本身的多樣性,從20世紀50年代到90年代,非洲內外創造的歷史紀錄需要提供給公眾使用,因為它們是寶貴的國家資產。
Lih-Yau Song和Ko-Chiu Wu認為見證國家發展、創造國家智力資產是國家檔案館的使命,倡導利用宏觀評價來探討國家檔案學科分類(主要研究對象為英國、新西蘭、中國)對城市發展的影響。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ewsweekly曾刊文提到:“digilibe的基礎是一個動態的倉儲管理系統,可以通過集中式的信息政策引擎來識別、捕捉、控制檔案信息資產。”
日本學者夏井高人從法律語境中探討了檔案信息資產的存在必要和具體含義。
Mark Bourrie提出,在所有的國家資產中,檔案是最寶貴的,它們是一代又一代的禮物,我們對它們的關心程度標志著我們文明的程度。
安小米等(2017)在Journal of Documentation期刊中提出,基于框架的知識管理促進國家檔案資源的優化利用,這樣一個框架可以重新協調知識管理的作用,將保護國家檔案資源的價值作為一個國家的知識資產,它可以進行知識管理活動中的溝通,分享國家檔案資源的價值,體現社會知識資產的價值。此外,該框架重新配置知識管理文物的鏈接,增加國家檔案資源作為公眾知識資產的價值。
2.1.1.2 從中觀視角強調企業檔案是企業資產或應納入資產管理系統
Harold P. Anderson以醒目的標題“Business Archives: A Corporatr Asset”撰文指出,企業檔案就是企業資產。他認為舊文件、皮革裝訂的賬目、行政文件等如果按以往的方式被長期放在紙箱或沉睡在文件柜中,真就成了可有可無的,但是如果被集合成磁帶、縮微膠卷、光盤或創建在數據庫中并在計算機世界自由流動的話,其潛在用途就顯現化了,任何公司都會把它們當作無比重要的資產。
G. Bak和P. Armstrong針對加拿大國家圖書館與國家檔案館的聯合體,認為銜接兩種機構的數字出版物和數字檔案記錄的無縫長期存取,需要為用戶提供單一的搜索引擎訪問圖書館、檔案館以及它們的在線收藏,但是用戶需求、圖書館權利、檔案館權利的無縫接入必須厘清權利或控股比例,所以有必要引入一個可以量化或類似于貨幣化的資產管理系統作為該數字資產庫的后臺予以使用。
D. L. Hellesen等在信息資產價值評估以及價值量化方面的研究為這種多信息機構的融合提供了參考。
Quyen L. Nguyen基于資產包管理的設計理念,認為在開放檔案信息系統中必須兼顧系統的可擴展性和記錄類型的均衡性,將檔案信息置于資產包管理之中。
John Ladley認為信息資產概念在許多公司都沒有任何標準的創建和實際的操作,僅僅通過信息和內容管理公司業務而已,因此必須從正式經營的理念出發通過管理程序認識到規劃、指導、監督、執行這個實在的信息資產的必要性。
Analide、F. Silva和Cesar等認為風險評估對于金融機構而言非常重要,尤其是在貸款申請方面,而金融機構收集的檔案數據是創造信息資產的根本來源,完全可以開發信用評分機制。當然,作為檔案數據、信息資產、金融管理、風險評估、信用評級之間的銜接者,一個啟發性的算法必須足以很好地解釋原始檔案數據與前臺風險估算之間是如何價值鏈接的。該文作者的提法也闡明了特定數據(檔案)與特定機構之間,這種資產價值屬性體現得淋漓盡致。而金融業走在了檔案行業的前端,不再糾結于檔案與資產的關聯,而是要算出檔案與資產、檔案與信用、檔案與風險之間的內在量化關系。
N. Evans和J. Price從我們所熟知的首席信息官(CIO)的作用出發,探討了信息資產管理能力的重要性。因為在首席信息官看來,信息和知識作為寶貴的業務資產,必須充分理解管理這些資產的成本和收益,從而發展和維護企業文化,共享隱性和顯性知識。
Kathleen Eagle在Digital Archiving中撰文指出,多媒體檔案在進行檔案管理過程中,尤其是歸檔環節,可以嘗試向多媒體資產管理系統進行集成,將這一做法在廣播電視單位進行推廣尤為重要。該文在談及檔案資產的相關名詞時,強調特定載體形式的檔案對特定組織單位的重要性,認為如果僅僅憑普通的文檔管理系統或后端檔案數據庫管理的模式,恐怕不足以體現其重要性,必須前端控制進本組織的資產管理系統。
Gunter Vasold指出,一個功能配置合理的數字資產管理系統(GAMS),完全可以作為文化遺產檔案管理的典型工具或參考策略。例如,它可以包括基本的OAIS(英文全稱為“Open Archives Information System”,即開放檔案信息系統)的管理架構、靈活易變的背景模板、完善的功能定位等,在這樣一個系統中,文化遺產、檔案管理、數字資產實現了完美的契合與集成。
J. Wheeler和K. Benedict認為應該在地理信息系統中直接引入檔案資產管理的概念。他認為地理空間數據的復雜性和規模化,大大限制了單個供應商的服務能力,必須建立風險可控的長期保存和歸檔的檔案資產管理系統。這些數據或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或具有文化創新的使命,或具有科學價值,或具有商業開發潛質,那么要實現這樣一個動態互補的價值創造的動態服務,供應商就必須在設計系統之前將檔案管理、資產管理的功能需求同時嵌入其中,方可實現面向服務的體系結構化識別與功能整合。
2.1.1.3 從微觀層面具體列舉某類檔案是資產
Peter B. Hirtel在The American Archivist中以“Archives or Assets”為題向人們揭示檔案與資產的關系。他認為檔案所有權的性質應該是研究二者關聯的突破口,尤其是基于知識產權和公眾利益的平衡和考慮該如何設計,從而避免類似于“博物館因試圖壟斷、控制自身收藏品”而飽受質疑。檔案機構必須為了公共利益而尊重檔案的公共資產屬性,但是檔案實實在在保存在檔案部門手里,總是有股力量或沖動把檔案視為可以產生預期收入的“收藏品”,但作者認為應該慎重利用這樣的力量和沖動。
A. Pujari和P. Pai在文章“Newspaper Archives: a Knowledge Asset”中指出,報紙內容作為一種知識來源,以及時代集團的時代檔案如何將印度166年的社會政治內容和43年的經濟商業晴雨表“經濟時代”轉變為大眾易于獲得的檔案,作為一種知識資產的檔案的價值在于將檔案的潛力在集團各種風險活動中被召回、研究、重用和重新表達。
Deborah Kaplan認為對于檔案館或其他檔案機構而言,數字資產管理系統的引入只是時間的早晚問題,而如何選擇一種合適的數字資產管理系統已迫在眉睫。考量的因素仍然離不開檔案的基本屬性,即存儲的對象、對象來源、利用方式、最終用戶等。
G. Landgraf在“Library of Congress to Archive Twitter”一文中提到,微博服務Twitter決定贈送Twitter全部檔案,即博客帖子給美國國會圖書館,美國國會圖書館認為Twitter的數字檔案將是一份研究20世紀和21世紀當代生活的重要資產。
Alberto Bacchelli、Marco D'Ambros和Michele Lanza認為軟件系統演化的痕跡遺留在許多不同的存儲庫中,如配置管理系統、bug跟蹤系統和郵件列表,因此電子郵件檔案構成一個寶貴的資產。
Ernst, Katharina, Hofmann, Rainer指出檔案措施多樣性要求的標準化將是唯一的方法,是德國檔案工作規范化的價值和需要,它可以保證有價值的檔案文化資產不是臨時措施、不能任意處理。
Jerzy Adamczyk提出教會檔案是宗教用品及文化資產,因此需要適當地保護和尊重相應計價規范,這就是教會機構長期保存各種檔案的原因,教會當局通過制定必要的立法來保護這種資產。
村岡正司認為公共檔案和檔案是政府股票信息、專有技術(無形資產)和社會共同資本,應充分利用來加強國際競爭力,他還提及應充分考慮地方政府的處理方式及具體現實,提高檔案管理水平,發揮公共管理的記錄和檔案等無形資產的作用。注1
注1村岡正司:《公文書管理法対応
向
適正
公文書管理
方:今後
自治體
文書管理改善
課題
方策》,《
:記録管理學會誌》2012年,第39~56頁。
Lori Neumeier的研究視角則另辟蹊徑,作者從非學術型檔案館的管理視角出發,認為引入數字資產管理系統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檔案行業習慣使用的數字文檔管理系統并不足以解決數字材料的內容復雜性問題,尤其是數字材料在載體屬性之外的價值問題以及權利分割時顯得無能為力。當然他也認識到要在檔案行業引入這種行業之外的資產管理系統,取得相應機構的支持和領導的認同尤為重要,而這恰恰是當前缺乏的。
Diana L. H. Chan和Edward F. Spodick認為現在大多數圖書館除了它們的有形資產,還保存著虛擬資產。幾乎所有圖書館都有一個吸引人和精心制作的網站,虛擬圖書館為用戶提供了數字館藏的所有格式——電子書、電子期刊、數據庫和多媒體,此外幾乎所有的數字化的媒體——文本、圖像、音頻、視頻、多媒體,都成為圖書館的學術資產或檔案資產。
可見,國外檔案學者關于檔案資產的研究起點較早,筆者查詢到最早的資料在1982年,大多學者在2000年前后認識到了檔案資產的意義,具體時間分布見表2-1,并力圖從檔案的資產價值,檔案資產與圖書資產、內容資產、信息資產等的關系,檔案納入資產管理系統的可行性分析等多維視角探討,注重檔案資產在實踐活動中如金融活動、部門資產管理系統中的運用。
表2-1 國外學者檔案資產理論研究時間分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