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倉儲的制度困境與救災實踐(東方歷史學術文庫)
- 吳四伍
- 394字
- 2019-09-20 16:28:53
第二節 經營利潤:采買不敷、平糶盈余與借貸頻率
怎樣保持倉儲的健康發展,提供穩定優厚的盈利,無疑是有關官員的頭等大事。在分析清代倉儲的日常經營之前,必須弄清楚其谷本的來源。在清代倉儲中,常平倉和社倉建設之初,谷本往往有兩大來源:一是捐輸,主要是社會大眾的捐獻,包括捐監等行為,乾隆前期此項政策曾得到大規模的執行;二是政府財政開支,動用地方財政資源,購買倉谷。當然,也有倉谷互相借貸的,如南方江西等省就是借用常平倉作為社倉的谷本。在倉儲擁有一定的谷本后,怎樣維持倉儲的運營,包括應對損耗、擴大儲備等,這是倉儲經營面對的核心問題。從清朝倉儲的實踐來看,絕大部分的倉儲利潤主要寄希望于兩大渠道:一是常平倉的糧食買賣;二是社倉或義倉的倉谷借貸。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省份的常平倉也實行倉谷借貸,部分社倉在救濟中也實行平糶,不同倉類混用經營方式并不稀奇。對于常平倉和社倉盈利能力的檢驗,就是本節討論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