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引言
- 電白史話(中國史話·社會系列)
- 劉小濤主編
- 2322字
- 2018-12-19 15:06:21
茂名市電白區位于廣東省西部,粵西地區的東部,茂名市的東南部,位于東經110°54′~111°29′、北緯21°22′~21°59′。南部瀕臨南海,東部與陽江市陽西縣交界,東北部毗鄰陽春市,北部連接高州市,西部緊靠茂名市區,西南部接壤湛江吳川市。東西寬約50公里,南北長約55公里,陸地面積2229平方公里,海岸線長220公里,有放雞島等21個島礁,40米等深線以內海域面積約4300平方公里(其中20米等深線以內海域面積1047平方公里)。電白區人民政府駐地水東鎮,2014年末全區戶籍人口約200萬,距茂名市主城區20公里,距省會廣州市約350公里。
“電白”之名,源于兩個傳說。
一說,電白初建定址時,其后山為寶山。在寶山的懸崖峭壁上有一巖洞名龍湫巖,深不可測。相傳投石其中,即會雷電交加,白光閃爍,因而將郡名定為電白郡。
二說,粵西南的電白至湛江雷州半島一帶,地多干旱,一年四季都有雷電,尤以夏季為多,常毀物傷人畜,因而便有電白、雷州之地名稱謂。此說以電白多雷電而得名。
電白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堯舜時代為南交地,秦時屬南海郡,漢為合浦郡,三國時屬吳國高涼郡,南北朝析高涼郡置電白、海昌二郡,郡址設在高涼西北境(今高州市長坡舊城村);隋朝開皇九年(589),電白、海昌兩郡合并為電白縣,這是電白以縣稱之始,隸屬高州,治所未變;唐貞觀二十三年(649),高州徙治良德縣;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高州改為高州路,路治電白縣;明洪武元年(1368),高州路改為高州府;明成化三年(1467)九月,電白縣治所自舊城遷往神電衛城(今電城鎮),縣名如故;清仍襲明制,隸廣東省高雷道;民國隸屬廣東省南路專區、高雷專區;解放后隸屬廣東省湛江專(地)區,1983年隸屬廣東省茂名市。
電白依山傍海,區位獨特,水陸交通發達,戰略位置重要。既是粵、桂、瓊三省區的交會點和腹地,又是港澳和珠江三角洲通往大西南的過渡地帶,自古以來就有“粵西咽喉”之稱。
電白資源豐富,物華天寶。山區、平原、沿海臺地兼而有之,境內礦產已探明的有7類40多個品種,石灰石、高嶺土、鉀長石、油頁巖、鋯英石等儲量特別豐富;野生植物資源有480多個品種;境內土地肥沃,水資源充足,農業發達。盛產熱帶、亞熱帶水果和南藥,有“中國沉香種植面積第一縣”的美譽,是中國沉香之鄉;荔枝、龍眼、香蕉等水果名揚天下,其中荔枝是全國連片種植面積最大的產業帶;農產品品種多樣,是粵西著名的北運菜和淡水、海水水產品生產基地,其中水東芥菜、正紅紅心鴨蛋、羅非魚、極品海鮮等最負盛名,是全國著名的水果總產百強縣和水產品百強縣。
電白人杰地靈,名人輩出。古代主要有被周恩來總理稱為“中國巾幗英雄第一人”的冼太夫人,還有其子孫馮仆、馮盎、馮智戴及唐代宦官高力士(馮元一);南宋抗元英雄、被宋末帝敕封為“忠烈侯”的黃十九;為官清正廉明的“真御史”黃子平;愛民如子的羅城知縣黃廷圭;被人們稱為“虛堂一鏡”的明朝吳縣知縣、肅貪好官崔浩;清乾隆御筆賜《悼陣亡游擊邵應邲詩》的民族英雄邵應邲,等等。近現代主要有革命烈士邵貞昌、黃履韻、程允禎、王杰、林鳳文、李嘉、梁之模、黃祖文,已故抗日愛國將領李以劻,全國著名土壤專家謝申等;當代主要有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著名文學理論家楊義,中國稀土化學研究專家黎樂明,深圳市原市委書記李灝,陽江市原市委書記梁振元,以及嚴子剛、吳兆奇、陳光宗、蔡旭等。
電白文化多元,人文薈萃。這里曾是嶺南俚人聚居地,后來漢人從中原南移,多民族雜居,千百年來形成了俚鄉風情、冼太文化、民間民俗文化(含俚族、客家、疍家、龍舟及年例文化等)、海洋文化、荔枝文化等極負盛名,電白賽龍舟、高腳獅、麒麟舞、鰲魚舞、火龍舞、鳳雞舞、火把舞、木偶戲、客家山歌、咸水山歌、水東曲藝等名揚省內外,榮膺廣東省“龍舟之鄉”和“體育先進縣”;被列入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高腳獅、麒麟舞、鰲魚舞等底蘊深厚,其中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高腳獅于2010年應邀參加上海世博會“廣東周”文藝演出,引起轟動;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麒麟舞曾榮獲全國首屆麒麟舞大賽金獎;望夫山、虎頭山、放雞島、香女河等傳說美麗神奇;清煮海蟹、魚炸蠔炸、白切雞、水東鴨粥等舌尖上的電白美食令人回味無窮;血腥風雨(電白“四二二”反革命事件)、抗日槍聲(電白軍民打響南路抗日第一槍)等歷史事件引人注目。
電白山川秀麗,風景如畫。這里有被評為“國保”單位的隋譙國夫人冼氏墓,有娘娘廟(冼太廟)、晏公廟、莊山廟、天后宮、“神電衛城”鐘鼓樓、汪氏宗祠、黃十九墓、“羅城井”等名勝古跡;有海水能見度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的放雞島天然潛水基地,有中國最大的咸水潟湖——水東灣;有流量大和含有多種礦物質的溫泉——麻崗御水古溫泉、觀珠溫泉、沙院咸水溫泉。著名旅游景區,有冼太夫人故里景區,是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重要教育基地;有建于明弘治年間的“羅城井”(又稱“清官井”),是新時期開展反腐倡廉教育的活樣板;其他如鵝凰嶂嶺、浮山嶺、望夫山、虎頭山、龍頭山、浪漫海岸、沿海“綠色長城”、濱海公園、菠蘿山森林公園、水東灣紅樹林等景觀已成為登山、觀海、游覽、運動、健身、避暑、度假的勝地;唐朝宰相楊炎(727~781)、李德裕(787~850)被貶崖州時登過的放雞島,已是著名的“海上娛樂世界”,不但是廣東省首批旅游精品景區和“國家4A級旅游景區”,更是天然潛水、垂釣、度假的最佳選擇;曾是秦朝驛站、唐稱南國驪山的麻崗御水古溫泉,經過多年的開發建設,現已成為一座集療養、會所、觀光、游覽、度假于一體的好去處,等等。
新中國成立以來,鄧小平、楊尚昆、葉劍英、江澤民、朱镕基等國家領導人曾先后來電白視察、調研;曾來電白考察的國民黨將領有:李宗仁、陳明仁等;前來電白創作或獻藝的作家和藝術家有:馬思聰、關山月、邵宇、田漢、紅線女,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