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 “十三五”工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思想

2013年國民經濟三次產業的比例服務業已經超過了工業,而且到2020年我國將基本實現工業化,但是工業對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并沒有下降。一是因為工業最大限度地改善人類生活質量、增進了人類社會福祉,極大地滿足了人類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對人類社會進步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偉大作用;二是因為實現工業化并不意味著工業化時代的終結,對于剛剛步入工業化后期的中國而言,其工業化進程還遠未結束;三是因為工業不僅是技術創新的主要來源,而且還是技術創新的使用者和傳播者,這意味著從一個經濟體的能力角度看,制造業才是決定經濟發展的關鍵;四是當前我國服務業還無法完全替代工業成為經濟的主導力量,我國服務業發展戰略的重點應是圍繞“做強工業”而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黃群慧,2014)。工業對我國的重要性沒有下降,但進入“十三五”以后,其對經濟發展的核心功能將逐步由過去以促進經濟增長和就業為主轉向以促進新技術的創新和擴散從而提高整個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能力為主。要實現這種轉變,面對上述幾個方面的問題,“十三五”期間工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思想也要實現從“結構優化主導”向“能力提升主導”轉變。

隨著國內外產業環境和競爭環境的變化,傳統的產業結構概念對于我國工業轉型升級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已經大打折扣,工業發展的“結構紅利”日益弱化,具體分析如下。

(1)我國已經具備較為完整的產業結構,經典產業結構理論揭示的產業結構變動特征已經很難指導我國的產業結構升級戰略。經過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發展,我國本土企業的進口替代規模和外資企業的本地采購比例不斷擴大,各類產業的分工水平不斷深化,我國已經形成了產業門類齊全、行業覆蓋廣泛的制造業體系,已經成為繼美國、德國和日本以后世界上極少數具備完整工業體系的國家。隨著我國產業結構日益完備,制造業產業體系中的“短板”在不同的周期中被逐漸彌補,通過資源在產業間再配置提升總體生產效率的空間越來越小,制造業增長的主要動力正快速由產業間配置效率向動態效率轉變。

(2)我國的工業貿易結構已經呈現出“穩態化”的特征。“十一五”以來,我國工業出口結構呈現出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主要行業的出口比重變動明顯收窄、出口結構總體趨于穩定(宋泓,2010):以紡織服裝、鞋帽為代表的勞動密集型行業出口比重分別穩定在14%~16%和3%~4%的水平,以礦產品為代表的資源型行業的出口比重穩定在2%~3%的水平,以化工產品為代表的資本密集型行業的出口比重穩定在4%~5%的水平,而以機電產品為代表的技術密集型行業的出口比重穩定在55%~60%的水平。即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我國制造業出口結構已經由“極化”向“多元化”發展,由“動態化”向“穩態化”發展,經典產業結構理論指導下的“增長極”戰略的作用空間越來越小。

(3)從工業促進國民經濟增長的作用看,工業的能力而不是工業的結構決定了國民經濟的長期增長趨勢。對制造業與國民經濟增長關系的最新研究表明,在過去60多年間,由工業產品復雜性所反映的一國制造業能力是所有預測性經濟指標中能夠最好地解釋國家長期增長前景的指標,該指標甚至能夠解釋國家間收入差異的至少70%(Hausmann和Hidalgo, 2011)。如果說在經典的產業結構研究中,Fisher和Clark的三次產業劃分強調的是產品的物理形態,Hoffmann對制造業的劃分強調的是工業品的直接用途的話,Hausmann和Hidalgo等學者顯然更強調從產業所依賴的知識的復雜性,或者說工業所體現的技術的復雜性來認識工業的功能。因此,無論是從工業自身增長還是從工業促進國民經濟增長的角度看,工業的動態效率和能力提升都比工業產業結構變得更加重要。

在明確工業轉型升級指導思想從“結構優化主導”向“能力提升主導”的前提下,未來我國工業核心能力提升應重點圍繞以下兩個方向。

(1)一是由標準化、模塊化產品向一體化產品轉型升級。以日本東京大學Fujimoto教授為代表的經濟學家開創的基于產品架構概念的研究,通過利用產業一體化架構指數來測度不同產業的一體化程度(Integral Degree)。他們發現了一國制造業在全球產業分工體系中的結構性特征——中國在勞動密集型的模塊化產品方面具有優勢,日本在勞動密集的高一體化程度產品方面更具優勢,美國則在知識密集的低一體化程度產品方面更具優勢(Fujimoto, 2006)。基于技術模仿的大規模、標準化生產雖然有利于我國在短期內融入全球制造業分工,并快速形成完整的制造業體系,但產業創新能力弱、國際競爭力弱、分工地位低下的問題長期難以改善。在這種情況下,未來我國制造業發展,應當在依托既有的大規模生產優勢的基礎上,加強生產工藝提升、產業工人技能提升和前沿技術突破,實現制造業向技能密集和技術密集的一體化產品升級。

(2)二是由體現為裝備引進的簡單產品生產向以知識資源整合為核心的復雜集成產品轉型升級。在一些關鍵設備和核心零部件領域,我國長期陷入“進口替代和循環引進”的怪圈——中國企業不斷進入重大裝備和核心零部件的生產領域,但重大裝備和核心零部件受制于人的格局始終沒有改觀。造成這種狀況的根本原因在于,國內企業進入重大裝備和核心零部件領域的方式主要依靠生產設備引進,而且大部分是“交鑰匙”工程的設備引進。這種所謂的“產業升級”缺乏實質性的技術吸收和學習過程,因而最終陷入循環引進的怪圈。雖然從產業或產品的角度看,發達國家企業將大量的零部件甚至關鍵零部件的生產外包給了中國企業,而且中國企業確實逐漸掌握了這些產品的生產工藝,但是從知識分工的角度看,概念設計和檢測等關鍵能力仍然由領先企業掌握,僅僅是細節設計和工業設計等技術環節外包到了發展中國家。例如,在飛機發動機產業,雖然空客等飛機發動機制造商將大量的零部件進行全球外包,但由于其直接參與零部件等的設計,因此仍在相當數量的核心零部件領域保留著技術優勢。也就是說,簡單的產業分工和產品分工模式實際上掩蓋了企業間和國家間遠遠更為復雜的技術和知識分工形式(Brusoni and Prencipe, 2001)。比自主生產更重要的是本土企業是否掌握了重大裝備和核心零部件的設計知識。鑒于此,“十三五”期間我國產業政策應當重點扶持兼具自主創新和開放式創新的集成創新,特別是復雜產品集成創新的企業,通過全球知識資源的整合而不是“自主生產”,從根本上解決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問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武县| 娱乐| 合阳县| 金沙县| 鄂托克前旗| 东安县| 嘉黎县| 恭城| 神池县| 辉县市| 道孚县| 龙南县| 神池县| 华宁县| 金乡县| 郧西县| 辽中县| 江川县| 徐州市| 康马县| 宜春市| 巴林左旗| 和政县| 新昌县| 麻栗坡县| 金华市| 河池市| 育儿| 霍山县| 中山市| 班戈县| SHOW| 桦南县| 淄博市| 新余市| 岑溪市| 临洮县| 罗城| 渭南市| 西乡县| 柞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