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武功薪傳
  • 張義尚
  • 3552字
  • 2019-09-19 11:55:57

《金家功夫原譜》回憶錄

余18歲時,學此功于梁平石安周之德先生。據師云:金家功夫,原名姬家功夫,源出山東姬姓。(尚按:《形意拳譜》明言山西姬隆豐所傳出,師言山東,當系誤記或誤傳耳)又云:姬家秘不傳人,金一望先師與馬龍、馬虎兄弟結為弟兄,每夜輪流往姬家屋頂竊窺,如是等三年,而金先師所得特多,所悟更深,較技自勝,因與馬氏弟兄不睦。三人原俱少林福蔭寺學徒,原福蔭寺老僧授馬氏弟兄以五雷火法(邪術),欲傷先師,先師因遁,輾轉至梁平,迷路于袁家溝。適袁二老爺攜其幼子一才(庶出,另有長子一培、次子一發為嫡出,均年已及冠)散步田間,先師見一才氣色,有殺身之禍(一培等欲除之故),因異而問之,觸動袁老心事,并求解救。先師念其良善熱忱,因留其家,教其子以功法。后共傳八徒,由李少侯傳麻貴廷,麻傳萬玉成,萬再傳之周師云云。考《形意拳譜》載姬隆豐傳李洛能、馬學禮、戴龍邦三人,李傳郭云深、劉奇蘭,郭傳李魁元、李存義、張占魁等。《金家原譜》有“藝在青山傳三友”之語,而馬學禮、戴龍邦即馬龍、馬虎之來由。又就二譜觀之,金家有內五勁外五勁、內五行外五行、內六合外六合、四把捶、十二形,以至頭肩肘手臀膝足等打法著法,皆與形意大同小異,余故敢斷定二家功夫同出一源,而分支不同耳。

金在梁傳八徒(即袁家三弟兄、李少侯、李丹翼、丘六老爺、張占寬父子等,其中以李丹翼為大成就者),唯少侯有傳人(傳麻貴廷、杜伯長、劉子連三人),但已各有所擅(麻頭風、杜膀子、劉拿法),三傳而至萬玉成太先師(麻為正師,亦參劉杜二人)。萬生平授徒,著重專門,純以單式練法為主。劉傳文煥章,文徒袁樹滋等,余曾遇之,功之名目雖同,其練法著法已大異,其剪樁四把捶尚有歌訣(剪樁四把一名虎翻身,歌曰:虎路三把洞內藏,神仙指路最難防。猛虎伏身隱臥地,翻身一起虎攆狼。撲虎轉身十字露,白鶴亮翅非尋常。六合埋伏藏火印,攢心一舉鷹撲王〔亡〕。搖頭撥云燕含珠,游龍戲水火交通。清身暗藏猿猴膝,翻山擰陰草尋途。猛虎撲羊騰窩旋,大展入洞伏虎眠),而周師則全不重視,雖亦曾受教于萬師祖,早已忘之。其開合勁亦異:合勁時,頭仰,手背相接,指尖抵心部,后背微弓,目觀頭上,以鼻吸氣,動作緩和雍容為要;開勁時,身直,頭微上頂,兩手先交叉,再挨身分向左右下落,須極自然下垂于胯旁,手心向內,兩足前弓后箭,兩目平視向前,口念“壹”字吐氣。(袁云“一字御天干〔街〕”,即氣轉周天,復返丹田之意)如是周而復始行之。其練白鶴亮翅,則是一路拳架,內中頗多擒拿手法。于此亦可證明太極、八卦之架子各派不一,不足為奇矣。

《原譜》略云:合勁一個蛋,起翅一大片。拳去不空回,空回不如再起。起是交口,落是空步。步步不離陰腳把,把把不離虎撲羊。出洞入洞肚內藏,起心打人最難防。雙手常帶鋸子手,量人也難防。十字鏟臁,神仙難免。蛇無頭不起,鳥無翅不飛。蛇有分草之巧,虎有靖山之威。打人如走路,不是走路不打人。打人不現形,現形不得靈。粘連隨合,進退起落。空中作有,有中作無。奇窮變化,變化無窮。逢人須奪位,兩手不空回。動機在目,含藏于腰。上下不離腮,左右不離懷,兩手不離奶,手手不離肘,肘肘不離把,把把不離虎撲羊。高來低對,低來高對,橫來直對,直來橫對,高矮寸中,穴下藏身,藏身手才發。

又曰:欲學真妙訣,須知琢磨意。黃金難買道,傳與忠孝義。藝在青山傳三友,專在勇毒,慎之!慎之!逢異人不可深說,常帶心意,謹慎!謹慎!

其內五勁為皮勁、抖搜勁(加勁)、急勁、靈急勁、快利沾連隨合勁。知起落,不知起落枉學藝;知進退,不知進退枉費力。外五勁為頭有頂勁、眉有粘勁、眼有認勁、耳有聽勁、口有清勁,無清不打人。內五行為……拳如膽、心如炮、炮如火、火如雷、雷如吼、遇敵好似火燒身。(外五行已忘)內六合外六合,略同形意。又曰:心意六合第一家,萬法全歸實堪夸。

四把捶為:頭一手,熊出洞單膀子;二一手,倒打紫金冠、翻身膀子(翻身入林肘附內);三一手,順頭鷂子入林、鋸子手;四一手,起六合捶、火焰闖心捶;五一手,順頭奪捶,又是虎抱頭、雞心肘;六一手,起挑領把、玉門單清;七一手,抓陰腳蓋十把;八一手,起展手膀子;九一手,開勁膀子兼頭風。

九家膀子十二樣做法。即熊出洞單膀子、六合膀子、合勁膀子、開勁膀子、展手膀子、裹纏膀子、燕漂水膀子、白鶴亮翅膀子、搜山膀子(搖山勁)、清身膀子、分草膀子、翻身膀子。

肘法方面有:鷂子入林肘、清步肘、清身肘、雞心肘、倒殺肘、分草肘、伏肘。

騰風(即臀風)有開尾騰、偏騰。

膝風有拋膝、猿猴入洞。

腿法有十字鏟臁、分草步子,另有雞形步、清身步之練法。

手法方面,有引把(直為引)、眼把(橫為眼)、挑領把、蓋十把。捶法方面有六合捶、奪捶、陰捶、陽捶。

十家拿法為:鷹拿兔、蚌吸月、狼拿馬、羊拿虎、虎拿羊、江豬拱船、美女曬羞(滾手鎖喉)、老秦王拿道、扭羊頭、白蛇絞棍。

十二形為:鵝頂頭、猴盜桃、雞撲窩、熊出洞、猴子背、鷂子入林……(其余已忘)

周師所傳之最主要者,則為熊出洞、六合膀子、鷂子入林、清步肘、挑領把、十字鏟臁、白鶴亮翅、搖山勁、雞形步、開合勁之十者。然即此十者,若真能一一練好,已可應用無窮矣,因其中頭、肩、肘、手、臀、膝、足皆已具足也。

此家功夫之身手,皆別具風格,不同其他一切拳法。尤其開合勁一功,最為深密,不特為拳法之基礎,真正練到極點,尚能提氣騰空(金家稱懸空)、入定出神也。其他鷂子入林、搖山勁、熊出洞、清步肘、清身肘、雞形步、清身步等,亦皆立法甚高,迥非外家功夫之所能及。

步法有馬步、寸步、墊步、坐腿步(后足實、前足虛、足踵著地),均要垂臀收尾、切忌后足蹬勁,須兩足如彈簧,既輕靈自然,又沉重有根。又初功兩足落地,大都沉實有聲,至功深之后,則樓上練功,樓下不知。

又六合膀子之六合,為左眼對右眼,右眼對左眼,左肩對右肩,右肩對左肩,腳趾至肩肩連合,左膝對右膝,右膝對左膝,膝對膝,左腕對右膝,右腕對左膝,膝對腕。

其鍛煉之法,初為皮勁,乃身手不靈之境域,過此加勁以至快利沾連隨合勁,皆是輕柔自然之所造致,切忌使用拙力,對此點非常強調,此較形意尚高一著也。

其練拿法,則以馬步而立,用重約五至八斤之毛鐵,一手拋于胸前之空中,另一手以小穿花式伸出抓握之,定住不動,隨即松放,又換另一手以小穿花式伸出抓握之,如此連環不輟,每早午晚皆如是行;但不要疲勞,要保持靈機,適可而止為要。

金一望先師之功夫,入城不由門,八十里地往返,壺水未沸。(因師有懸空之功,據云遁離福蔭寺時,為馬氏弟兄發覺,雷火隨至,賴此得免,然指顧之間,已燼大殿一角矣)隨身攜帶之拂塵、錫杖、巖瓢,共重二百四十斤,本已殉葬,后卻在一木柜中。臨終之時,八徒家中各死一道人,逾年之后,梁邑復有人遇之于宜昌者,并托其傳語致謝張占寬,戒令斂抑意氣,諸事謹慎云。金之弟子中,以李丹翼得大成,惜未授人。李少侯晚年入魔瘋狂,墻壁屋柱,逢之則摧。麻貴廷原為李少侯之大師兄(余門拳),形體魁偉,諢號“麻大堆”,走鏢于川陜之間,前后十年,未遇敵手。以李改學金家,頗不然之。試而敗,且傷重,因拜李為師。開合特勝,能令頭發自在出入,使理發者無所措手足。杜精膀子,劉長拿法。萬先師為麻飼馬僮,甚辛勤,常隨麻往來于劉杜二家,故得三人之傳。師頂發一綹,人若握之緊,能隨意帶之翻滾空中。師前行,人若從后戲弄其發辮者,從無能逃其懲處。生平較技甚多,從未敗北。徒手裂猿,紙捻飛敵。大富紳譚某請師教其子,侍師之壯仆見師文質彬彬,風吹不禁,乘師蹲地洗臉無備之時,從后以手扳其肩,孰知剛一著力,飄飄而起,跌于師前三丈許,幾致斃命。周師初學余門拳于高憲隆,藝已大成。后復師徒共事萬先師,經萬之多方磨難而心不退,且侍師益謹,因盡得其傳。萬初傳周以熊出洞之法,專練二年有余。經一再請求,始傳開合(稱為換氣),練至六十日,丹田火熱,暖氣如沸水,貫尾閭、沿脊背,上行入腦,復返丹田。自是以后,精神大振,黑夜不辨五指,而師能于百步以外認物。用于清身步,能履稀泥田坎而不陷。萬謂拳腳功夫,金家已經到頂點,至于器械,據彼所知,當以子午棍為最,萬縣朱某,尤擅勝場。適朱于川陜鏢行告老歸來,周師迎之至家,習其藝,并愿供養終身(因朱無后)。我到師家來往時,朱尚健在,我輩皆以師爺呼之。但以科學昌明,武器日新,我遇師時,師已輟功不練,且染阿芙蓉癖,然于功夫,仍深自秘惜,不輕語人。經我一再竭誠請益,前后五載,方傾懷相吐。自愧資質愚鈍,鍛煉不力,成就甚微,然其高妙之處,尚能識之。今后再過若干年,恐此類功夫將如魯殿靈光,甚至完全湮沒無聞矣,惜哉!師又擅岐黃術,尤精傷科,新中國成立前后以醫為業,聲譽載道,活人無算,至今仍健在云。

此錄小史部分,超出科學常識,然原傳如是,未敢筆削,仁智之見,隨乎其人可也。

己酉古四月十二日

(公元1969年5月27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舟山市| 福泉市| 庆元县| 北海市| 新田县| 万载县| 西和县| 平昌县| 防城港市| 麻栗坡县| 高陵县| 铁岭县| 黎城县| 呈贡县| 荥阳市| 巴楚县| 巢湖市| 分宜县| 阳泉市| 东辽县| 于田县| 仙桃市| 颍上县| 沧州市| 陕西省| 澜沧| 钟山县| 南投市| 辽宁省| 尤溪县| 开封市| 大悟县| 芒康县| 喀喇沁旗| 郸城县| 沈阳市| 岗巴县| 长治市| 藁城市| 板桥市| 鄂尔多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