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直覺養育的力量作者名: (美)斯蒂芬·卡馬拉塔本章字數: 3212字更新時間: 2019-03-27 14:25:20
直覺式養育VS.規劃式養育
每一天,全世界的父母和他們的孩子都在進行輕松的互動,所以我們很容易忽視直覺式養育的意義及其純粹的教育力量。抱起嬰兒,對著他們柔聲細語,沖他們微笑,這些行為是父母對嬰兒的回應,出自直覺與本能,因此,我們不會后退一步想想,在以恰當的方式發展孩子心智、培養他們身心和情緒健康方面,這些活動具有多么重要的意義。從孩子呱呱墜地到進入學校,這些神奇的時刻在孩子的生活中無數次發生,不僅對嬰兒的情緒發育至關重要,也是在為訓練他們發育中的大腦做好準備,以進行終身思考、學習和社會交往。
由于以這種方式養育孩子不需要什么“特殊的”東西,無須特殊的器具、技術或者高學位,因而,盡管凱蒂和布倫特在尼娜和格溫生命的恰當時刻,針對孩子的需求為她們提供了正確的教導,但我擔心,他們以及像他們那樣的父母并沒有充分認識到,自己做得是多么的優秀。
如果讓我這樣一個研究兒童學習途徑的兒童發展專家為外孫女尼娜和格溫設計最佳的早期教育方案,那么,我就推薦我女兒和女婿已經實施的方法。實際上,如果我試圖設計“加快”小尼娜學習進程的方案,教給像凱蒂那樣的年輕媽媽采用“預先計劃”的特殊強化步驟,往小尼娜正在發育的大腦中灌輸知識,那么,我倒很可能是在破壞直覺的過程,而這個過程對于開發她成長中的心智必不可少。
為了闡明我的觀點,讓我來假扮一下足球解說員,通過即時回放,分解以上發生在我家里的直覺式養育案例。
從第一個例子開始吧。凱蒂抱著小尼娜,坐在搖椅上說話。看看她們的相對體位,凱蒂懷抱孩子,同時搖晃著椅子。凱蒂的手支撐著尼娜的頭,尼娜的臉朝上,但并沒有直視著媽媽。下一個關鍵事件是尼娜發出了“哦哦”聲。這是小嬰兒對當下狀態的本能反應:喝飽了母乳,尿布干爽,她覺得溫暖舒適,媽媽把她抱在懷里,以舒緩的節奏輕輕搖晃著她。還有什么比這更舒服的狀態呢?尼娜自然地發出了表示滿足的聲音。她的聲音觸發了母女之間一系列的互動行為。
下一個事件是凱蒂對這些滿足的聲音做出了回應。她雙手抱起尼娜,把她的身體往上舉,這樣,她們以不到半米的距離對視著。也許凱蒂自己都不知道,這是嬰兒雙眼聚焦于物體的最佳距離。38然后,凱蒂笑逐顏開,用歡快、歌唱般的聲音對尼娜說話。人們不太知道,嬰兒的耳朵特別適應母親說話的頻率。凱蒂語調夸張,尼娜因此注意到她言語的特殊聽覺特點。這為尼娜的言語感知打下了基礎,幫助她的大腦注意到母親言語的特點,包括語音、詞語和語調。而且,凱蒂以歌唱般的聲音說出詞語,這讓尼娜發育中的大腦適應了媽媽使用的英語語言特征,對生長在美國的她來說,英語是她的母語。如果我的外孫女生在泰國,并與媽媽進行同樣的互動,那么,由于媽媽講泰語,她的小腦袋自然就會接收泰語的特征,泰語比英語的音調更豐富。研究嬰兒感知發育的科學家得出了如下結論:
18~20周大的嬰兒意識到,以視覺方式呈現的聲音與聽覺信息之間存在聯系,這種意識對于察覺這兩者間的關系至關重要。
在實驗中,有些嬰兒會模仿聽到的聲音。覺察聽覺與視覺聯系的能力以及模仿聲音的能力,這些都反映了嬰兒對聽和說之間關系的理解。39說包括發音動作,即在母親說話的時候,看她的嘴發出聲音。
該研究以通俗易懂的語言闡明了凱蒂的行為是在教尼娜英語音素,即語音,也說明了耳朵在聽這些音素時的感覺,以及發音的方法。她們之間的互動也是在為閱讀打基礎,因為小尼娜學到了未來拼讀學習時將用到的語音。這多棒啊!她難道不是一位了不起的母親嗎?所有這么做的爸爸媽媽都很了不起!可這又有誰知道呢?
即時回放中的下一個事件是尼娜對凱蒂報以微笑。這激活了尼娜新的大腦回路。她大腦里的聽覺中樞無意識地注意到媽媽言語中的歌唱感,從而被激活,除此以外,小尼娜的視覺中樞也被激活了。而且,她的大腦自動協調了視覺輸入與情緒調節中樞,也就是說,小尼娜最初因為滿足而產生了反射發聲,這種發聲又與她和媽媽之間的積極互動聯系了起來。實際上,小尼娜的內在幸福感傳遞給了媽媽,而媽媽的反應又把自己的幸福感回傳給了她。微笑是人類和其他靈長類動物表達這種幸福感的視覺信號。40
當然,小尼娜的臉還不是很協調,她笑的樣子有點像在做怪相。但因為凱蒂也本能地夸張了自己的笑容,這幫助小尼娜留意了笑的主要特征,她學習到如何調節小臉蛋的神經運動,并復現這些特征。41其實,凱蒂是在訓練尼娜將視覺皮層與發育中的大腦運動中樞相聯通并進行同步,同時也與聽覺信息和那一瞬間的情緒相互整合。這種交流與互動給雙方都帶來了滿足感,所以她們會不斷重復這個過程。這是最能長時間吸引小嬰兒注意力的一項活動。42簡單來說,凱蒂的直覺行為正好是尼娜學習與大腦發育的舒適點。更令人驚訝的是,尼娜也不經意地刺激了媽媽的大腦,使其看見她的面部表情并予以回應。
直覺養育的科學
不久前,《兒科學》(Pediatrics)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為“微笑有什么含義?母親的大腦對嬰兒面部表情的反應”,作者的結論是,“初為人母的媽媽一看見嬰兒的臉,其大腦的網絡便廣泛地活躍起來,情感和認知學習因此相整合,導致運動和行為輸出……無論嬰兒是哭還是笑,理解母親如何對嬰兒做出獨特的反應,可能是理解母嬰依戀神經基礎的第一步。”43換句話說,小尼娜的微笑激活了凱蒂大腦里的特殊回路,導致她跟隨嬰兒的引導。這牽涉到母親大腦里負責愉悅與獎勵的神經傳導通道及特殊化學物質的分泌。誰能想到,這樣一個自然、直覺的互動行為,竟有如此強大的力量。
接下來,想象一下我懷著極度的傲慢,認為用一張DVD或者平板電腦的App就能替代凱蒂及大自然的力量來“強化”尼娜的學習。我錄下歡笑聲、歌唱般的說話聲,然后把DVD放給尼娜看,同時在她的搖籃里放上一臺監視器。我甚至可以讓凱蒂等到尼娜發出“哦哦”聲后再播放DVD。科學不是說,笑容和歌唱般的聲音可以觸發嬰兒大腦活動嗎?44我可以人為增加尼娜聽到這些言語信號的頻率,把母嬰之間10分鐘的直覺式養育情節變成長達1小時的DVD或者App轟炸。
我可以用動畫和音樂編輯軟件人為加強DVD的視覺和聽覺特征,使它們更加突出。我還可以教凱蒂使用電腦和DVD,人為重復她先前憑直覺采取的步驟。但是,由于我把互動行為分解為單個步驟來讓她學習、辨識并做出反應,結果她很可能無法做得像自然反應那么好,那么輕松自如。這種對自然互動的“改善”會使整個過程變得更好嗎?可惜,用DVD和電腦技術人為強化這一過程,并不能觸動父母大腦中回應嬰兒面部表情的特殊回路。45
直覺養育的奧秘
電子技術并不能亦步亦趨地以直覺的方式靈活回應孩子隨時變化的動作和表情,也不能直覺地復制媽媽的反應。類似嘗試的風險在于丟掉了關鍵因素,潛在地破壞了大腦發育和母嬰之間的社會性關系。
經過科學設計的DVD缺少靈活性,無法對小尼娜做出隨時隨地的個性化回應,此外,即便強化了某些視覺和聽覺特征,也仍然要通過二維而不是三維的播放系統進行播放,而神經科學家早就知道,大腦處理二維與三維信息的方式是很不一樣的。46即便最好的三維動畫與虛擬現實視頻也不具備真實世界的質感和細微差別,而這些差別都逃不過發育中的大腦的注意。還有,把嬰兒抱起來,對著自己的臉,這個自然的過程會因此而遭到破壞,徹底喪失母親自然強化的視覺關注。而且,母親的微笑是為回應嬰兒學習微笑的努力,而DVD的計時與嬰兒的努力不會同步,如此等等。
凱蒂和尼娜互動的首要因素乃是嬰兒自己的行為,即她的“哦哦”聲,這也是尼娜未來大腦發育的一個關鍵,這又引發了媽媽的反應,即把她抱起來靠近自己的臉,展顏歡笑,并以歌唱般的聲音對她說話。這一活動給母嬰雙方都帶來了積極情緒,同時也幫助尼娜采取下一個推動她向成人大腦進發的“初級步伐”,實現人類大腦的神奇使命。這個互動模式在尼娜上幼兒園之前會重復上百萬遍。47
這其中的美妙之處在于,嬰兒的引導能直接告訴父母她懂得什么,以及下一步準備學習什么。尼娜以她的“哦哦”聲無意識地告訴凱蒂,她發育中的大腦已經開始準備學習微笑、處理英語語言的特點,以及整合大腦中的視覺、運動、聽覺和情緒中樞。這就是全腦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