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個地球:人類家園的生存之戰
- (美)愛德華·威爾遜
- 1327字
- 2019-03-27 14:28:31
何為人類
他們是故事的講述者,是神話的創造者,是這個生機盎然的世界的毀滅者。他們將理性、情感和宗教摻雜在一起展開思考。他們是更新世晚期靈長類進化過程中幸運出現的偶然事件。他們是生物界的思想主宰。他們充滿神奇的想象力和充沛的探索欲,卻不甘為這顆走向頹勢的星球服務,而要坐上主人的位置。他們生來就具備生存和持續進化的能力,也擁有為生物界賦予永恒力量的能力。然而,他們卻傲視一切、行事魯莽,總是危險地將自我、部族和短視的未來置于最高位置。他們對幻想中的神明卑躬屈膝,而對更低等的生命形式充滿鄙視。
那些能將眼光放到10年之后的人們才有可能真正看清,人類正在玩火自焚。人類自以為對地球的主宰并不是真相,我們和自身家園之間的關系正越來越疏遠。人口數量龐大,使得安全與舒適成為幻想。飲用水日益短缺,陸地上的各類活動導致大氣和海洋的狀況每況愈下。氣候變化,除微生物、水母和真菌類生物以外,對其他生物均已造成負面影響,對許多物種來說甚至是致命的。
人類制造出來的問題是全球性的、漸進式的。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就將失去回頭的余地。這些問題無法分拆開來一一解決。用來生產頁巖氣的水資源是有限的,用來開發種植黃豆和棕櫚樹的雨林面積是有限的,可供儲存過剩碳的大氣空間也是有限的。
與此同時,我們依然無動于衷,腦袋中除了經濟增長、大肆消費、個人健康和幸福之外別無其他。而這樣的行為對生物界其他部分的影響是極其負面的。生存環境變得不再穩定,不再舒適,而人類的長遠發展也充滿了變數。
我創作的三部曲作品講述了人類物種如何成為人類世時代(Anthropocene epoch)的設計師和統治者,由此所產生的結果對所有生命形式都造成了深及地質未來的影響,其中包括我們自身,也包括自然界的各類生物。《半個地球》這部作品是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在《地球的社會征服》(The Social Conquest of Earth)中,我講到了先進社會組織在動物王國中是十分罕見的成就,而且是在地球38億年的生物歷史后期才出現的。目前已有一些證據證明,這一現象在當時非洲大型靈長類動物中已經出現。
在《人類存在的意義》(The Meaning of Human Existence)中,我從科學的角度分析了水平相當低下的人類感官系統和充滿矛盾、根基不牢的道德推理能力,解釋了為什么我們的感官系統和道德推理能力均存在缺陷,不足以承擔現代人類的使命。無論人類對此怎么看,我們都是駐留在生物界中的一個生物物種,神奇地適應了地球上過往的奇特生存環境,卻十分可悲地對當下的環境,或者說我們正在創造的環境,無法適應。無論從身體還是靈魂的角度來看,我們都是誕生于全新世的子孫,卻尚未適應全新世的后繼者——人類世。
我想在這本書中提出的是,只有將地球表面的一半交還給大自然,我們才有希望保留并拯救地球上的眾多生命形式。人類這種動物本能和社會文化意識的獨特混合體,已將我們和其他物種帶上了通往毀滅的軌道。我們需要對自身和其他生命進行比現有人文和科學成就更加深層的了解。我們需要盡快脫離教條式的宗教信仰和百無一用的哲學思想的泥潭。
除非人類能對全球生物多樣性有更加充分的把握,并迅速行動起來予以保護,否則我們很快就會失去地球生命中的絕大部分物種。而目前首要的緊急解決方案是:將半個地球甚至更大的面積留作儲備,這樣我們才能拯救環境之中的有生力量,實現人類自身生存所需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