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離奇的故事
- 拳技與黑手
- 路羨生
- 2579字
- 2018-12-16 08:49:49
“戰國時期,王禪得老子傳道,通曉道家五術,始知天命,隱居鬼谷,故自稱鬼谷先生,又被世人尊為玄微真人,號玄微子。”
“玄微子和那九天玄女同出一門,他倆將所學整理成冊,得《奇門遁甲》一書,過程中玄微子心有所悟,將道法仙法相合,竟得長生之術。這長生之術暗合天道,取天地之氣補自身精氣,萬載不竭,不食不眠亦能精神煥發。想要得到長生不老,需要修煉者體內自成金丹。這金丹有內丹外丹之說,內丹屬陰,能取地之氣,需修煉者鍛心智,功成后元神出竅,肉體升華為通體,常人不能觸摸,世間凡物皆可為其所用;外丹屬陽,取天之氣,通五行,修煉者需煉其五臟六腑,以藥為輔,自身經脈運天之力,易筋洗髓,得金剛之體,刀槍不入,力抗九鼎。”
“戰國至秦漢,王侯將相大多熱衷于神仙之道,玄微子門下徐巿深諳其道,將長生之法傳于秦始皇,始皇聞之心動,徐市又上書言海上蓬萊三島一說,薦始皇入海求仙,實為海中取不死草為煉外丹,始皇恩準。徐市出海一去不返,始皇聽了大怒,玄微子為其徒所害,知始皇心胸狹隘,必會牽連其門徒,便只身入宮見始皇,史書所說玄微真人一生未出鬼谷,其實不然。他一身神通,金丹將成,萬兵不敵,始皇驚怒交加,正不知道如何對付他,鬼谷嘆氣,稱徐市所做有違信義,他能為始皇達成長生之愿,只求能放過自己門生。”
“始皇聽了便答應他,畢竟長生不老是每個皇帝都夢寐以求的東西,玄微子張口吐出自身金丹,那金丹如拇指大小,通體透明,外面一層金色,里面竟是灰色,玄微子將金丹傳予始皇,始皇終于得到長生不老之體,心中狂喜,在宮中大設酒宴,豈料玄微子那外丹尚未圓滿便傳給秦始皇,陰陽不正,宴席上始皇食肉竟不知味,便托人尋到鬼谷,卻發現那里已經空無一物,人早已遠去多時。”
林洋聽譚石這么奇奇怪怪的說了一堆,什么長生不老跟仙法都冒出來了,感覺和野史小說似的,他搖了搖頭笑笑:“先生所說的故事,不知有幾分真假。”
譚石知道林洋的反應是情理之中,他哈哈一笑:“信則有,不信則無,你權當故事聽了也罷。”
林洋也樂了,反應現在不能練功,在這偏僻的地方又沒什么其他的樂子,聽譚石說故事倒也不錯。
譚石繼續道:“秦皇認為自己著了玄微真人的道,惱羞成怒,下令捉拿天下術士,焚書坑儒,一時間天下儒生人人自危。之后又五次東巡,試圖尋找破解之法,然而東巡途中于沙丘宮駕崩,趙高說服胡亥威脅李斯,二人在沙丘宮經過一番密謀,假造秦始皇發布詔書,胡亥繼位,長生之法也跟著失傳。”
林洋有些疑惑:“說來說去怎么感覺都是在說長生,不應該是武術的歷史嗎?”
譚石也停了下來,轉而問林洋:“我問你,練武是為了什么。”
林洋想了想,說:“每個人有自己的目的,有的人是為了防身,有的人是為了健體,還有的人為了其他目的。”他自己就是屬于第三種,還是其中的純粹為了提升自己的武技的那類人。
譚石搖了搖頭:“現代社會科技發展,人能用外物登上月亮、潛入深海,武術早已沒落,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傳言玄微真人與九天玄女創出長生之法,世人無不向往,習道術者滿天下,長生之法將道家五術與天機結合,武術乃道家五術之山術,故修道者無不習武,那時的社會就是一片大武林,強者王,弱者亡。”
林洋聽了皺眉,這么說難道那時候的習武者目的是為了長生不老?
“那時間道家風頭正盛,許多其他有心思的人也出來自立門第,說自己有其他的長生之術,廣收門徒,借機斂財,然而其所說實質與道術并無二致。”
“胡亥即位后,道家術士又起,嘗試從古典中找出長生之法,然而項羽一把火燒了阿房宮,典籍所剩無幾,幸虧張良隨劉邦入關在前,帶走了一批書冊,后人從中整理,但那玄微真人乃曠世奇才,所學道術不是后世之人可比的,怎么可能這么容易研究出來,所以自那之后長生之法便徹底失傳了。”
“東漢年間,魏伯陽整理道家古籍,機緣巧合下得到長生之術殘本,將其中所述寫入其所著的《周易參同契》,參考古煉丹術及煉丹古書,假借爻象,以論作丹之意。該書主要談外丹,兼及內丹,故《周易參同契》的注釋分內、外丹兩大派。其中所述有泄天機,故行文多恍惚之辭、類比之喻,文字古奧難懂,不易捉摸。”
“魏伯陽得道,被尊為火龍真人,后收張三豐為徒,傳他《周易參同契》與長生之法殘本,張三豐整理其師所學,又加入自己畢生研究的內丹修煉法,終于得道升仙,號通微顯化真人。張三豐創立武當派,將內丹修煉法與外丹煉制法分離開來,其所創太極拳,其實就是內丹的修煉之法。在外丹煉制方面,張三豐沒有把所悟天道告知后人,他知火龍真人所言““恐泄天之符(天機)”的意思,將內容藏在武當派中煉丹之法古籍里,留給后世有緣人。”
“此太極非彼太極,當為現代內家拳之祖,武當派中太極拳修習者雖不知其中所含真意,卻把內家拳理傳播出去,便又有了形意拳、八卦掌。清朝年間,河北順平縣出了一位名為孫祿堂的奇人,他天資聰穎,勤奮好學,酷愛武術,自幼隨拳師學習少林拳術,十三歲時孫祿堂拜HEB省名拳師李魁元為師,學習形意拳,他勤學苦練,進步神速,兩年后李魁元便把他推薦給自己的師傅郭云深,不久便把形意拳的真功學到手,隨后到BJ跟八卦掌名師程廷華學藝。孫祿堂曾只身徙步壯游南北十一省,期間訪少林,朝武當,上峨嵋,聞有藝者必訪之,逢人較技未遇對手。他天資彌高、性情恬淡,其形意拳功夫超逸前代,功臻沖空化境,為了研究拳與《易》之關系,又從程廷華研習八卦拳數月,多有心得,技藝愈發精深。
東三省總督徐世昌久聞孫祿堂武功絕倫,聘他為幕賓,同往東北,而后孫隨徐返回BJ。1912年孫祿堂在BJ遇太極名家郝為真,郝為真將自己所習太極拳之心得傳于孫祿堂。此時孫祿堂武功卓絕,德高望重,譽滿京城,他終于將三家合冶一爐,融會貫通,革故鼎新,創立孫氏太極拳,卓然自成一家,這孫氏太極拳,其實就是真正的內家拳。”
“徐世昌請孫祿堂入總統府,任武宣官,1928年南京中央國術館成立,孫受聘為該館武當門門長,后又被聘為JS省國術館副館長兼教務長。晚年正值列強環伺,國力衰微,民族危亡日趨嚴重,外侮面前,孫祿堂大義凜然,在年近半百時,信手擊昏挑戰的俄國著名格斗家彼得洛夫,年逾花甲時,力挫日本天皇欽命大武士板垣一雄,古稀之年,又一舉擊敗日本5名技術高手的聯合挑戰,故在武林中不虛有虎頭少保,天下第一手的美稱。”
林洋聽得一驚,講到這里才與他所了解的內家拳歷史對接上,莫非真如譚石所說,他不由問道:“那外家拳......”
譚石揮揮手打斷他,淡淡的說道:“不錯,外家拳正是外丹修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