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植物也有“語言”
- 青少年科普知識枕邊書:植物知識全知道
- 李芙蓉
- 1188字
- 2018-12-11 13:59:18
在人們的眼里,植物似乎總是默默無聞地生活著,不管外界條件如何變化,它們永遠無聲地忍耐著。但近年來,科學研究發現,植物其實也有自己獨特的“語言”,目前,世界各國的科學家們正在通過各種實驗來證實并破譯植物的“語言”。
20世紀70年代,一位澳大利亞科學家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現象,那就是當植物遭到嚴重干旱時,會發出“咔嗒、咔嗒”的聲音。后來通過進一步的測量發現,聲音是由植物桿莖微小的“輸水管震動”產生的。不過,當時科學家還無法解釋這聲音是出于偶然還是由于植物渴望喝水而有意發出的。如果是后者,那可就太令人驚訝了,這意味著植物也存在能表示自己意愿的特殊語言。
不久以后,英國科學家米切爾把微型話筒放在植物莖部,傾聽它是否發出聲音。經過長期測聽,雖然沒有得到更多的證據來說明植物確實存在語言,但他對植物“語言”的研究,仍然熱情不減。1980年,美國科學家金斯勒和他的同事,在一個干旱的峽谷里裝上遙感裝置,用來監聽植物生長時發出的電信號,結果他發現,當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將養分轉換成生長的原料時,就會發出一種信號。了解這種信號是很重要的,因為只要把這些信號譯出來,人類就能對農作物生長的每個階段了如指掌。
金斯勒的研究成果公布后,引起了許多科學家的興趣。但他們同時又懷疑,這些植物的“電信號語言”是否能真實而又完整地表達出植物各個生長階段的情況,它是植物的“語言”嗎?
1983年,美國的兩位科學家宣稱,能代表植物“語言”的也許不是聲音或電信號,而是某種特殊的化學物質。因為他們在研究受到災害襲擊的樹木時發現,植物會在空中傳播化學物質,對周圍鄰近的樹木傳遞警告信息。
為了能更徹底地了解植物表達“感情”的奧秘,英國科學家羅德和日本科學家巖尾憲三特意設計出一臺別具一格的“植物活性翻譯機”。這種儀器非常奇妙,只要連接上放大器和合成器,就能夠直接聽到植物的聲音。根據對大量錄音記錄的分析發現,植物似乎有豐富的感覺,而且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會發出不同的聲音。例如有些植物聲音會隨房間中光線明暗的變化而變化,當植物在黑暗中突然受到強光照射時,能發生類似驚訝的聲音;當植物遇到變天刮風或缺水時,就會發出低沉、可怕和混亂的聲音,仿佛表明它們正在忍受某種痛苦。在平時,有的植物發出的聲音好像口笛在悲鳴,有些卻似病人臨終前發出的喘息聲。還有一些原來聲音很難聽的植物,受到溫暖適宜的陽光照射或被澆過水以后,聲音會變得較為動聽。
破譯植物的語言是一項開拓性工作,因此引起了不少科學家的濃厚興趣。經過多年的研究,雖然人們已經對植物的語言有了多種解釋,但目前還有許多科學家不承認植物語言的存在,植物究竟有沒有“語言”,看來只有等待今后的進一步研究才能給出答案。
知識鏈接
一些科學家們預言,植物語言的破譯,對于植物病蟲害的抑制、作物生長發育最適環境的調控、農業耕作的安排、植物各種藥用成分的分離提取以及水果和蔬菜的儲藏和運輸等都有重要的實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