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街上回蕩著李二死了
- 得以
- 孫小米拉
- 1421字
- 2018-12-21 10:20:13
幸運的是,腦袋開花的小販只是受了點皮外傷,隨即就爬了起來。如果身上沒壓著一個人,應該會更快。兩個小販坐地上,一臉期待地觀看大馬之后的走向。令他們失望的是,大馬根本沒碰到他們的攤位。倆人耷拉著腦袋,很明顯,受傷那位比不受傷那位更加悲傷。倒不是因為頭受傷了,而是因為頭白受傷了。看到這副場景,胡小山心里多少欣慰一點。為了不讓更多人受傷,最有效的辦法是把馬攔下來。他想了兩個策略,先用第一個。
只見胡小山站在道路中央,也就是馬的正前方,指著馬大喊一聲:停!!!
旁邊熱心人提示:你至少喊“吁”啊。
胡小山一想對啊,正準備改口,馬已到跟前。策略二隨即啟動。說時遲那時快,胡小山墊步凌腰,飛身上馬。剛才思考策略時他就料到策略一不管用,只不過本著“君子動口不動手”原則,他想給大馬一個機會。他不想當小人,卻不料此大馬是個小馬。上馬之后,胡小山就開始猛勒韁繩。突然發現,勒韁繩容易騎馬難。從沒學過騎馬的人,坐在靜止的馬上就像坐在懸崖邊上,坐在狂奔的馬上就好比坐在正在崩塌的懸崖邊上。胡小山打心底里信服了這個道理。再這樣下去,別人會不會被撞死他不敢說,自己一定會摔死。于是,馬還沒勒停,他趕緊下來避避,穩當下來后跳上去繼續勒。如此不斷重復。雖然每次勒的時間很短暫,除了降低馬的速度,胡小山還盡量調整了馬的方向,防止撞到路旁小販。這個努力沒白做,在他的干擾下,馬艱難地沿著近乎筆直的路線跑過市集。在市集的盡頭,大馬也終于停了下來。
沿途小販紛紛瞠目結合,嘆為觀止。從剛剛起,他們的注意力已經從馬身上轉移到了胡小山身上。大家都被他那一手花式駐馬的絕活所震懾。這不光是武藝,還是一種文藝。小販們交頭接耳,今年“斗藝大會”要上一個新高度了。這其中的苦只有胡小山知道,他是迫不得已。這就好比有個地方著火了,大家都站在那潑水,而他腳踩高蹺,一停就容易摔倒,于是來回跑,每次路過的時候潑一盆水。他本想著攔馬成功后大吐一番苦水,卻發現這并不是廣大看客想要的答案。無論在何時,真實與美好往往背道而馳。這是個誤會,胡小山蒙蔽了大家的雙眼。放在平時,他是不允許這種事情發生的。今天他決定破例一次。別人造成誤會使人難過,他造成誤會使人快樂。
胡小山下馬,不住撫摸著馬脖子。剛剛把馬安撫下來,跑過來一個人,拿著棍子就開始打馬。胡小山一看這怎么行,我好容易攔下來,一打又驚了,這是不尊重我的勞動成果。
那人邊打邊罵:你這個畜牲,看你把攤位糟蹋的。
胡小山上山攔他,揪住他的手腕,防止他打到馬。那人力氣很大,好幾次差點從胡小山手里掙脫。幾個回個下來,胡小山頭上冒出了汗珠。但他決心已定,無論如何也要攔住他,因為再怎么說,他也比馬好攔多了。
胡小山說:有話好好說,你是哪個攤位的主人?
那人說:我是它的主人!
胡小山說:哦,那接下來交給你了。
馬主人聽完平靜很多,很顯然,馬造成的損失要由他來賠償,胡小山剛才已經為他節約了好多錢。如果再把馬打驚了,不但要承擔攤位賠償的損失,萬一馬跑遠了,還要承擔一匹馬的損失。
胡小山說:把棍子給我。
馬主人說:哦,好。
他知道胡小山是在善意阻止他打馬,而此時他也已知錯。剛才就應該感謝胡小山就沒謝,現在一定要用非常誠懇的態度來配合他的教化。
胡小山接到棍子,說:走了啊。
馬主人說:我……的棍子。
胡小山說:你不是給我了嗎。
馬主人說:您說的是“把棍子給我”,并不是讓我把棍子給您。
胡小山說:有區別嗎?
馬主人憨笑一聲,說:嘿嘿,沒有。謝謝,您慢走。
正要走,身后有人大呼:李二死了!李二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