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航天飛機.異端!
書名: 航天霸主作者名: 快舟本章字數: 2349字更新時間: 2019-02-26 20:33:55
火箭的選擇都還好說,現在公司是受到條件限制,只能多發并聯!
但是,火箭僅僅屬于推進部分,真正要實現載人航天,并且還多次重復使用,那這里面的問題顯然又復雜了很多。
很顯然了,章昭是屬于飛船派。
因為在他拿出的“日.天”構型中,火箭上面頂那玩意兒,其實就是一個再常規不過的宇宙飛船返回艙。
橫向對比,在所有載人航天工程中,宇宙飛船的技術含量屬于最低。
所以說,出于成本和風險考慮,章昭選擇宇宙飛船是完全沒問題,這簡直再正常不過,但實際情況.....
畢竟EPAT內部是人才輩出,公司之所以能夠在短時間之內構建起龐大的工程師隊伍,很大原因就是其它航天巨頭業務下滑,大規模裁員等問題發生。
現在公司雇員里面,真正從事過載人航天研究的,其實也并不算少。
只不過當初的EPAT選擇來者不拒,而大家心里也清楚,目前已經很難找到載人航天項目,于是才下定決心要轉崗做火箭相關,這好歹也還能留在航天產業當中。
章昭不打算競爭安薩里X,自然就不會涉及到載人航天,這些已經下定決心轉崗的工程師,他們可能也就順利過渡了,但現在情況就不一樣啊,隨著安薩里X大賽的載人航天要求被提上日程,這些航天飛機派的工程師們,如今又開始蠢蠢欲動。
會議結束,其他人都已經離開,但角落中的六名工程師卻依舊興奮著,簡直難以置信!
終于,看大Boss都已經開始收拾東西,也準備要離開了,這時候又才一窩蜂的站起來,趕緊把章昭攔下來,小心地溝通。
機會實在難得,雖然大Boss內心可能更傾向于飛船方案,但萬一能說通呢?
章昭:“有什么問題嗎,看你們似乎很激動。”
六人里面,顯然又是以一位四十來歲的金發中年為骨干,那這時候當然也是由他站出來,但對方并沒有上來就直接說航天飛機多好。
反而是介紹起自己的工作簡歷......
漢斯.毛奇!
曾就職于洛克希德.馬丁公司X-33冒險星無人航天飛機項目,在項目沒被砍掉之前,一直都是被公司委派到馬歇爾航天中心負責航天飛機的現場施工與建造,經驗豐富。
以上就是章昭面前這位德裔金發中年的自我簡介,聽起來好像很牛叉。
而隨后,關于美國的次時代無人航天飛機計劃始末,終于也算第一次展示在章昭面前,聽起來也確實很宏偉的樣子。
在NASA的領導下,次時代無人航天飛機研究計劃,一共有兩個子項目互相競爭。
分別是洛克希德.馬丁的X-33單級入軌航天飛機,以及軌道科學公司的X-34,兩者之間,互相構成競爭態勢。
然而不幸的是,X-33項目一再拖延,中途甚至出現了重大科研能事故,而與此同時,項目預算嚴重超支的問題則同時出現在X-33/34上面。
于是在2001年3月,NASA最終以“開支超出獲利”為由,做出了終止兩個項目的決定。
就在這種情況下,兩家承包商就開始出現裁員行動。
漢斯.毛奇選擇離開洛克希德馬丁,隨行還帶走了兩位骨干工程師;而這另外三人里面,當年參與過X-34項目的,實際是一位來自動力分包商洛克達因公司的工程師,之所以來EPAT,原因是被公司高薪挖來,負責從事針栓式噴嘴研制。
至于最后兩位,雖然沒參與過X-33/34項目,但同樣也來頭不小。
兩位都來自奇石樂公司,曾經是公司CEO喬治.米勒的技術助理,能夠追隨航天飛機之父做技術助理,肯定也是有兩把刷子。
毫不夸張的說,現在EPAT已經算人才濟濟。
也正是如此,當章昭聽完這幫家伙的自我介紹之后,其實心里就已經隱隱猜到了情況。
別的不用多說,他也就一句話:“安薩里X大獎還有最后二十個月的期限,你們覺得,就這二十個月,能夠研制出技術難度更大的航天飛機?”
問題擺在這里,完全不用說那么多,面前這六位既然都對航天飛機深有研究,那章昭也相信對方心里都會有一桿稱。
兩年不到,從無到有,要研制一款航天飛機有多難,這還用多說.....
依舊是漢斯.毛奇:“從頭研制航天飛機的話,確實很難,但我們可以尋求NASA給予幫助,哪里有很多技術預研成果,以咱們EPAT跟NASA的關系,對方不會拒絕。”
說白了,這無非就是把NASA倉庫里面落灰的研究結果拿出來罷了,既然現在的X-33/34都已經下馬,那么全美國范圍之內,直接就找不到任何一家愿意繼續從事航天飛機研發的公司。
說句不好聽的,如今航天飛機研發已經斷代!
NASA作為政府機構,核心使命是領導美國的航天產業發展,在EPAT主動提出自費進行航天飛機研發的情況下,對方支援一些基礎技術,肯定也不是什么太大的問題。
所以漢斯.毛奇不愧是X-33項目高層,對NASA那些尿性,簡直猜的太準。
那么,章昭又如何回答?
微笑著,搖頭:“這還是不行的,即便咱們有外部技術支持,哪怕全部使用成熟的貨架商品,公司只做技術整合,這風險同樣也不會小到哪里。”
說白了,載人航天飛機確實太復雜。
需要翼面控制、變推力動力控制、非對稱氣動研究等等.....
這里面的風險到底有多大,章昭又如何還不知道,對應的,如果選擇宇宙飛船技術,那情況顯然就要好了很多。
首先,宇宙飛船的氣動外形是大致對稱,而且也沒有大的空氣動力翼面,至于變推力就更不用說,宇宙飛船壓根兒就不需要推力發動機,最多是安裝幾個姿態調整發動機罷了,至于結構強度什么的,那更不用,完全就跟航天飛機不是一個等級......
總而言之,如果選擇航天飛機路線,那技術難度絕對是地獄級副本。
即便所有子系統都已經成熟又如何,光是系統整合一項,其實就足以讓EPAT疲于奔命。
而且也正是因此,國內那邊的載人航天計劃才會選擇神舟系列宇宙飛船,原因也還是那些:安全、便宜、而且項目管理風險小。
同樣的道理,章昭已經不想再重復第二次!
但是,看到面前這六位,其實不用想就知道,肯定都應該是公司僅有的幾位載人航天工程師,如果這次要想去拿安薩里X大獎,肯定還要依靠這幾位。
于是.....
干脆先畫上一個大餅吧,把人吊著,給一個希望就好。
“按規劃,這次之所以選擇宇宙飛船方案,一方面是降低風險、成本,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驗證載人環控系統,以后如果還有機會,那么宇宙飛船方案所驗證過的環控技術也必將是我們開發載人航天飛機的技術基礎。”
這樣一說,顯然是比較容易接受。
六位從事載人航天研究的骨干工程師不在多言,也就默認了公司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