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沙山路偶遇
- 航天霸主
- 快舟
- 2277字
- 2019-02-18 18:43:01
技術問題并不需要太擔心,所有項目都處于正軌狀態。
實際章昭心里很清楚,隱藏在表面風光狀態之下,實際是目前日益捉襟見肘的資金問題,自己投資肯定是下下之策,上策最好還是選擇風投公司。
而放眼整個硅谷,那些真正對航空航天有長期投資的風投,結果都按兵不動。
很顯然,大家似乎都選擇對EPAT這個新冒出來的公司視而不見,至于原因是什么情況,章昭倒是通過各種渠道知道了一些,而在經過仔細思考過后,終究也沒打算針鋒相對。
風投公司是什么德行,最近也算看清楚了,你越是把它看得太重,它就越把你看輕,現在上桿子貼過去,就算能夠拿到融資,公司要付出的代價肯定也小不了。
于是,章昭再次選擇轉變思路。
為什么一定要局限于傳統航空航天領域的風投,就因為對方手上的產業鏈、技術資源嗎?
這不是搞笑吧!
商業航天之所以能夠打破常規,所依靠的正是產業鏈垂直整合等手段,以及可以在全球范圍之內尋找高性價比供應商。
再說直接些,商業航天產業核心就是要打破傳統的航天產業鏈,重新整合上下游,那現在的EPAT又何必要再鉆進套子里面去,完全就沒有任何理由要這樣做嘛。
趕緊收拾心情,同樣也是為了爭取最后的可能,章昭已經連續五天徘徊于硅谷沙山路。
從斯坦福大學出門開始,一路往南至圣何塞市,沿途都會穿越沙山路,路邊低矮或高聳的辦公樓在街道旁醒目地矗立,這里是風險投資公司的大本營,甚至號稱西部華爾街,而它確實也是硅谷科技創業公司的金融發動機。
沒有其它選擇了,沙山路這邊雖然不是專業的航空航天風投,但章昭現在身份顯然也不是航天火箭公司總裁。
換個說法,他目前是一家科技創新公司的CEO,只不過公司產品偏向航天產業罷了。
先要拜訪的,還是KPCB公司,作為硅谷地區數一數二的風投,KPCB投資過很多重磅對象,太陽公司、美國在線、康柏電腦、基因科技等等....
最近一次大動作,好像是對谷歌公司的投資。
不過章昭很遺憾地發現,這家公司其實真是亞馬遜的投資方,在見過四位創始人之一的Byers過后,融資接觸直接宣布失敗。
很簡單,KPCB連老朋友貝索斯創立藍色起源都沒興趣,更何況EPAT這種不太了解的公司。
在硅谷風投圈子里,人脈關系的權重甚至比國內都有過之而無不及,在國內辦事要靠人際關系,在硅谷的風投圈,這種現象其實更嚴重。
如此下來,人脈關系更深的貝索斯都尚且沒引起KPCB注意,那章昭自然是轉身離開。
隨后,又是硅谷最富傳奇的風投公司,Mayfield雖然愿意做長線投資,但它的主業實際是比較偏向生物基因和電子產業,畢竟是成功投資了世界上最大的兩家生物公司Genentech和Amgen的存在,而這兩家公司又占全世界生物公司總市值的一半左右。
由此之后,Mayfield重心偏向生物科技也可以理解,但真正讓章昭頭疼的是。
對方CEO或許抽風還是怎么滴,談話的時候雖然也表示對EPAT有興趣,但隨后提出要求,居然說是想要讓公司轉向太空-生物育種領域......
臥槽!
在章昭記憶中,太空育種雖然是一個聽起來高大上的行業,但EPAT是商業火箭公司啊,如何還跨界到太空育種。
說實話,這要求有點兒膈應人,你不愿意投錢就算了,反而跑來指手畫腳干嘛。
好在做為創業者的基本素養擺在哪里,縱然心里有一萬個MAP想說,但嘴上還依舊是笑嘻嘻,微笑著遞上名片。
融資不成,終歸仁義還在,章昭轉身也當起業務員:
“EPAT專注于運載火箭成本控制,我們能夠提供1噸以下的近地軌道發射能力,如果Mayfield有研發團隊需要發射育種載荷,那EPAT絕對是最有效率的、并且還有超高性價比!”
本質上來說,太空育種的載荷不會太重,普遍就是幾十、上百公斤而已,擱以往,這些載荷都是順便搭其它衛星發射的順風車上天,在時間上面普遍無法控制,而太空育種又對時效性有很大的要求。
于是乎,一款能夠專門打幾十上百公斤載荷的小火箭,其實這才是太空育種最佳選擇。
反正不管未來怎么樣,章昭把話都先說到這里,至于以后能否有機會繼續合作,那就看天意如何。
再說硅谷最重磅的風投機構,也就是紅杉資本,章昭其實在沙山路3000號的山腳處停留過。
在山頂上,登高遠望可以看見海濱美景,山坡上的花木有專人精心修剪,包括寶馬和奔馳等豪車都在停車場上一字排開。
沒錯,紅杉資本就位于此處,但章昭并沒有選擇走進這家公司。
它太大了,而且久負盛名,這種體量的風投本身都是對創業公司要求很高,且消息靈通,前面兩次碰壁之后,章昭已經明白,現在EPAT暫時被硅谷風投圈冷藏,找誰都不好使。
無奈長嘆一聲,隨后是轉身走進路邊一家還算不錯的餐廳,正好時間已經到中午,趕緊吃點東西。
點單完畢,安靜地坐在頂樓靠窗的卡座上,從此處放眼望去,同樣也能眺望加州海岸風景。
人就這樣安靜地坐著,而背后的卡座卻隱約傳來熟悉地鄉音,仔細一聽,這絕對沒錯,肯定是來自大陸的口音。
能在異國他鄉,而且是硅谷沙山路最繁華路段聽到這些,絕對是難得遇到。
緊接著,隱約又聽到:“付總,那你覺得哪一家風投會對我們ATL感興趣,再繼續像現在這樣無頭亂撞,我覺得是完全沒有意義?!?
付總?
ATL.....
好像在哪里聽說過,但就是記不太清楚,隱約記得是一家數碼3C產品的電池供應商,以前章昭的手機就是這家公司提供電池。
還沒等章昭反應過來,隔壁那位被稱之為付總的開口了,點撥到:
“不不,若ATL要想快速壯大,那你就必須要接觸風投公司,只有現在不斷地接觸這些,以后才能從容地面對那些真正對ATL感興趣的風投,這都是公司領導者所必須要有的經歷,我投資白度的時候,創始人李眼宏甚至連續跑了兩個月,你猜他接觸過多少風投?”
盡管對面說的很小聲,但架不住頂樓人少啊,章昭在隔壁聽的清清楚楚。
真是沒想到,沒想到啊!
居然是投資過白度的投資人,想想倒也算是一位高人,而且這個ATL應該也是有些名堂才對,更何況人還是專門做電池好嗎。
想到法拉第火箭,以及目前制約著電泵循環的技術瓶頸,章昭倒覺得可以跟對方接觸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