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內部危機
- 航天霸主
- 快舟
- 2951字
- 2019-01-04 16:08:55
地面推力(KN):28.45
室壓......
在數據報告中,所有的數據章昭都不感到吃驚,包括地面比沖都是預料之中。
唯一在意料之外的問題,大概也就是關于這款發動機的地面推力,倒不是說它數據偏小,現在問題反而是數據有些偏大。
原計劃的設計目標是地面推力25KN左右,上下浮動0.5就算差不多,但章昭是萬萬沒想到,這測試結果一出來,居然大大超出了預定推力12%以上。
推力溢出12%之多,意味著什么?
意味著手上這款發動機設計已經遠遠超出了開發團隊的預期值,但這并不是什么好事兒。
推力超出了經過嚴格計算的數據結果,很大可能就是某一處設計閥值有所超標,或者干脆是超過了零部件的額定工作范圍。
現在發動機還沒能通過定型測試,同時也意味著后期的測試風險等不確定性增加,很有可能會在某個讓人完全意想不到的時刻出現炸機問題。
而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推力數據超標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雖然值得高興,這畢竟是證明了發動機的潛力還很足,但在當前這種情況下。
章昭寧愿它不要超標,安分一點兒。
待人群散去,幾位核心設計人員才趕緊坐下來,面對這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問題,團隊必須盡快拿出合適解決方案。
馬特蘭教授對此思考良久,具體的超標原因,后續還要再詳細審核設計資料、生產流程,經過仔細排查之后才知道,但對于推力超標這事本身而言,他還是很有發言權。
一馬當先,首先給出意見:
“我們在這款發動機設計之初,其實是預留了很大的設計余量,現在多出12%的推力,我認為發動機本身的硬件性能是可以承受住。”
說著,回頭又看看教研室幾位研發團隊的核心,也沒有再猶豫。
給出最終鑒定:“不管它,我們繼續推進發動機的測試工作,將推力指標修改為28KN。”
要說這建議,那絕對是非常激進了,作為專業的火箭發動機研究人員,對該決定所蘊含的利弊風險,馬特蘭自然比章昭更加清楚。
可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居然還選擇如此激進的方案,值得思考......
章昭:“我反對!”
作為這次探空火箭項目的總體設計師,章昭必須要通盤考慮各種可能發生問題,發動機推力增加確實是好事,但同樣也是壞事兒。
火箭發動機的重要性就算說破了天,那也不過是火箭的子系統罷了,子系統再強,終究也是要服從整體的設計需求才行,這是系統化工業設計的基本要求。
即便馬特蘭教授在液體火箭發動機上面的造詣遠遠地超過章昭,但就算是這樣,有些原則性問題依舊不容觸動。
狠下心,也不怕打擊大家的積極性:
“發動機推力溢出12%,從動力系統本身來說,這確實很不錯,值得高興。馬特蘭教授確認發動機能夠承受更大的推力輸出,那我也相信教授的經驗。”
迎著眾人不解的目光,章昭自是不懼,因為他是火箭的總體設計師!
再次重申:“但是,發動機推力驟然增加12%,這對于箭體結構設計而言,絕對是災難性的后果,因為箭體結構設計沒有留那么多的余量!”
說來也巧了,要是擱在以往,火箭的研制工作大多都是發動機設計定型之后才開始。
可這次不一樣,為了趕時間,章昭選擇采用并行工程來管理整個研發流程,好處是項目開發效率可以得到很大的提升,但壞處同樣也不少,首先是各系統之間必須嚴密配合,不能有絲毫的設計超標或不達標。
現在發動機推力嚴重超標,怎么還可能不著急,那搞不好就是牽一發而動全身。
這絕不是章昭保守,而是工程走到現在這一步,他只能選擇按計劃推進。
可話說到這里,旁邊一直沒怎么說話的張教授卻有些看不懂了,若是要論箭體結構設計,這點余量應該是不成問題吧?
很奇怪,完全不應該啊.....
反正也顧不上那么多,開口直接打斷章昭的發言,張教授現在非常疑惑。
問到:“這情況不對,按照NASA System Engineering Handbook(美國航天局系統工程手冊)第四部十三章規定,在探空/運載火箭的結構設計要求中,設計余量必須大于20%,若是按照這樣的要求,箭體結構設計應該是能夠滿足現在的28.45KN推力需求才對。”
這一說,似乎也有道理啊!
眾人再次將目光看向章昭這邊,正如張教授所言,結構設計應該不成問題才對,怎么還畏手畏腳的。
深呼吸,無奈地長嘆一聲,章昭也只能實話實說:
“不行,在我們做箭體結構設計的時候,其實沒有完全按照NASA官方的設計要求來執行,關于結構設計余量的問題上,我們選擇放寬到10%的位置。”
全場,
嘩然!
將NASA官方所要求的20%結構余量直接腰斬,還放寬到10%,這意味著什么?
意味著火箭的研發風險將大幅度增加;意味著章昭藐視了NASA的絕對權威;意味著來自太平洋對面的鄉下泥腿子永遠沒法融入正規的學院派!
作為全世界技術水平最高的航空航天機構,甚至自稱為全球航空航天風向標也不為過,NASA擁有無數的輝煌業績:
載人登月、航天飛機、國際空間站.......
那些被載入人類發展歷程的航天史,它們讓NASA走上神壇,也讓無數美國人為之自豪。
而就在今天,NASA官方的火箭設計標準居然被一位黃皮膚小子所質疑,這是對無數航天烈士用血淚所換來經驗的藐視。
搖搖頭,堅定地搖頭!
馬特蘭教授是萬萬沒想到,自己的戰友居然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瘋子,完全沒有任何規矩可言,這對于科研工作來說,章昭的行為完全就是一場巨大地災難。
情緒瞬間爆發,近乎歇斯底里地咆哮著:“你真是瘋了,正規箭體結構居然才留了10%的設計余量,甚至我懷疑你可能連10%的余量都沒有留夠,難道想讓火箭在發射臺上直接炸掉嗎?”
完全沒想到,儒雅隨和的馬特蘭教授會突然爆發,這讓章昭始料未及,甚至都直接傻眼。
連忙開口,解釋著:“教授,關于10%的余量,這是我經過詳細的計算和歸納之后,根據現在國際市場的.......”
憤怒地揮手:“不,我不想聽你的解釋,你簡直就是瘋子。”
粗暴地打斷章昭的解釋,此刻的馬特蘭教授已經完全聽不進的任何話語,在教研室接連暴走好幾圈之后,狂怒狀態下的馬特蘭如同一頭發狂的雄獅,死死地瞪了章昭兩眼,然后奪門而出。
走廊外,接著又傳來他憤怒地咆哮:
“我絕不會允許任何危險爆炸物出現在發射架上,你等著,學校將立刻撤銷對你的贊助,斯坦福的工程院不會讓這種炸彈運出學校。”
走廊中,馬特蘭的咆哮聲還在不斷地回蕩,留下教研室眾人面面相覷。
法拉第發動機研發團隊大都是馬特蘭教授的學生,現在教授都氣走了,怎么可能還有學生敢留在這里跟章昭繼續做項目,剛才那番話,所有人可都有聽見。
再加上章昭的做法本就離經叛道,如此藐視NASA權威的做法,這些美國人如何還不生氣,況且還是一位黃種人敢這樣干,那更讓人無法接受。
空蕩蕩地教研室內,章昭一時間心亂如麻,毫無疑問,這是他重生以來所遇到的最大麻煩。
張教授看看章昭,他現在也無話可說,許久之后.....
苦笑:“你且好自為之吧,我肯定管不了那么多了,后面的事情都需要你自己處理,我確實不太方便。”
話說完,也低著頭走出教研室。
現場只剩下章昭和蘇館長兩人,年邁的館長卻跟其他人不一樣,笑著拍拍章昭的肩膀。
此情此景,館長也感觸頗多:“別灰心,成功的道路上不可能讓所有人都認同你,曾經我選擇回國的時候,壓力也不比你這時候小到哪里。”
慢慢地,兩人走出教研室,現在確實需要緩一緩。
走到草坪前,隨處找一張長凳坐下,蘇館長有句話并沒有在之前當著所有人的面問出來,現在好了,左右就只有他跟章昭兩人。
微笑著,原話,是這樣的。
館長:“咱先不說火箭,還記得航空飛行器的結構設計余量是多少嗎?”
航空飛行器......
若是航空飛行器的話,好像也只有10%左右的樣子,或許在六七十年代能夠達到20%以上,但放眼現在這些新設計的機型來說,似乎都已經把結構強度余量降到了10%-15%之間。
猛然間,章昭明白蘇館長問他這話的意思了,想到這,整個人頓時又有了精神。
看來。
在前進的道路上,自己并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