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半月之期
- 航天霸主
- 快舟
- 2519字
- 2018-12-22 17:24:55
“電泵?”
麥克似乎察覺到了什么,嘴角掛著笑意,他從事火箭推進系統研究多年,對這方面情況還是比較清楚。
電泵循環雖然沒怎么聽說過,但光是那高達90%的效率而言,指標數據確實太好看。
然而有得必有失,在某方面極端優秀的技術,很大幾率會在其它方面存在著更大的技術缺陷,這是工業產品的必然。
“以電機為動力,這個還真沒聽說過,除非電動航模之外,我......”
話說完,更是聳了聳肩膀。
麥克顯然對電泵循環不看好,而這也算正常情理,本來雙方現在就是競爭關系,可不能指望對手都在你放出大招之后便倒頭就拜,甚至還高呼不可戰勝。
站在對手的角度,麥克現在有無數理由堅定自己的想法,繼續據理力爭。
再說另一頭的張教授,作為華人身份來說,能夠在斯坦福當教授,他自然能夠聽出麥克語言中無處不在的嘲諷之意。
在美國生活多年,早已不是什么處處與人為善的老好人形象,當即反駁,且言辭犀利。
反問:“你沒見過電動飛行器,那1999年的太陽神無人飛機總聽說過吧,NASA可不是分不清技術潛力的傻子,對嗎?”
言罷之后,甚至連話都不想多說一句。
左右其他人現在都還分不清情況,那大家就手底下見真章,這年頭還是要看實力跟成果來說話的。
他能夠當上斯坦福大學的教授,可不是靠著某些人那樣混資歷上來的。
道不同,不相為謀!
看看眾人,也就順勢提議:“既然大家對電泵循環還有疑慮,那好說,我們只要讓電泵循環的發明者將推進系統做出來,到時候大家看看試驗就明白了,左右也不過是一臺探空火箭用的小發動機而已,花的錢和時間都不會太多。”
喲!
這建議還挺好,現場當然不會有人提出反對意見,做工程設計的時候出現意見分歧,那就手底下見真章,這是自古以來的規矩。
眾人:“可行,這方案挺好。”
院長:“那就這樣辦,一個月時間,應該足夠了吧?”
張教授:“夠了夠了,其實我看半個月就行了。”
“半個月,確定這點兒時間能行?作為一款全新構型的液體火箭發動機,沒有成熟經驗可供研發參考,我看還是保守點兒,時間一個月最好。”
提議者,此人正是平時跟張教授交好的某位教授,這時候顯然也有提醒的意味在里面。
然而張教授胸有成組,因為之前章昭跟他說過,最多一周時間,技術驗證機就可以點火,甚至他自己也親自評估過技術方案,現在說半個月,那已經是把時間定的很輕松了。
微笑著解釋:“沒問題,電泵循環還有一個優勢,那就是簡單、可靠。”
緊接著,又再次提出另外一個很公平的建議,關于競爭!
“既然麥克有不同意見,那也請同時啟動你的推進系統研制吧,當然了,你要做固體發動機也沒問題,反正到時候誰的性能好,誰就主導設計。”
而這一次,教授才終于正兒八經的用正眼跟麥克對視起來。
“如何?”
僅用半個月時間,想開發出一款火箭發動機,這聽起來有可能嗎?
作為內行人士,麥克對這些基本常識還是知道的,除非提前做了大量研究,并且已經將設計方案定稿,否則開發周期絕不可能達到如此之短。
比如像他麥克那樣,之前已經受雷聲系統公司委托,一直在進行某導彈用固體火箭發動機優化研究,最近剛好做出了階段性成果,樣機已經在加工制造當中。
正所謂手中有糧,自然心里不慌:“好啊,那我們就半個月之后見分曉。”
張教授當然不知道麥克手里的底牌,但就算知道,他也不會太放在心里,同等大小的情況下,固體火箭發動機想要戰勝液體火箭發動機,這難度可不小。
皆大歡喜,按照雙方約定,大家半個月之后再評定勝負。
原本高高興興地去申請資金支持,卻沒想到本路殺出個陳咬金,雖然這影響也不是太大,但他主要是敗壞心情啊,這就讓教授不爽了大半天。
......
晚上
別墅車庫。
為了切身體驗美式車庫創業文化,章昭特意將研發場地安排到車庫,這還別說,除了溫度稍微比室外高一點兒之外,其它也就是空氣質量差,環境相對比較壓抑罷了。
至于車庫創業會不會有靈感加成,這好像還真沒感覺到,至少章昭沒有這種感覺,想想也對,可能是因為他沒有拿美國綠卡的緣故吧。
綜合體驗下來,感覺簡直就是大坑,還不如在外面的草坪上支一張帳篷靠譜。
看來美國的宣傳也不是那么多靠譜嘛,什么車庫創業,外行人聽了好像感覺不錯,但實際嘛,誰信誰傻叉。
老老實實地重新回到書房,該加班加班,該喝茶還是喝茶,爆肝到凌晨兩三點,確實扛不住了,轉身就在旁邊的小床上蒙頭就睡。
第三天中午,根據電泵循環的特殊變量,章昭成功將相關參數通過CAPILRE仿真模擬出來。
根據結果初步觀察,效果好像還挺好,而這也算是在理論上成功了一大半,后續則是對硬件進行組裝測試,問題其實都不大。
至于火箭發動機試車臺,這玩意兒平時用的不多,章昭打算自己設計個簡易臺架就行了,但打聽之后才知道,斯坦福大學居然還配備有一整套相關設備。
雖然看起來很簡陋,但這也足夠財大氣粗了。
發動機是直接弄了一臺往屆畢業生的課題成果,看起來好像還能用,根據實物結構分析,應該是采用的擠壓循環,不過這都無所謂,章昭直接將推進劑輸送系統拆掉。
隨后,再將新的推進劑管道接上電渦輪,這也就算搞定。
作為一臺技術驗證機,沒必要搞得多精細,就算再怎么丑出天際,對于耗費大量精力將其研制出來的工程師而言,它都是世界上最漂亮、最有工業美感的設備!
沒有之一!
作為推進劑的液氧跟煤油并不好弄到,2001年的911事件之后,美國政府對這些易燃易爆物品卡的比較嚴,但只要用量不大,學校科研試驗途徑還是可以順利申請到。
作為氧化劑,液氧是淡藍色的液體,看起來有點兒像藍色的梅子味可樂;而RP-1航天級煤油則是紅色液體,有點兒像西瓜味的美年達。
而不管液氧還是煤油,這兩種液體的透明度都很高,看起來還是很不錯。
發動機試車臺建在學校一處空地上,因為存在爆炸的風險,所以跟建筑物都隔離開,就連章昭也只能通過隔離窗觀看。
想看近處細節,不好意思,只能通過工業攝像頭間接獲取。
也沒有選取什么特殊的時間,更沒有邀請什么人,除了現場負責管理試車臺的學院教學助手之外,好像就只有章昭一個人。
一切準備就緒之后,這位助手倒是看看章昭,問了句:
“咱們要來個倒計嗎?”
倒計時?
想了想,感覺好像也沒必要,這又不是火箭發射現場,何必搞得那么有儀式感,簡直是浪費時間的典型。
章昭擺擺手,有些不耐煩:“免了,不需要那么多,直接啟動吧。”
既然都這樣說,教學助手也不是什么多事兒的人,二話不說,順手按下操作面板上的啟動按鈕。
便是這樣,沒有任何征兆,電泵循環火箭發動機的第一次試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