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劍三今何在?”

臧克家[1]

《劍三今何在?》是陳毅同志悼念王統照先生詩作的題目。劍三是王統照先生的字,他是我的同鄉——山東諸城縣人。住相州鎮,距我們村莊60里。劍三出身于封建地主家庭,時代激流,學校教育,使他走上了反帝、反封建的道路。“五四”運動時,他在北京中國大學讀書,參加過火燒趙家樓、痛打賣國賊的愛國運動。他愛好新文藝,成為有名的小說家、詩人。他熱心提倡為人生的新文藝,和茅盾、葉圣陶、鄭振鐸諸先生發起成立進步文藝團體——文學研究會,還介紹陳毅同志入會。他和茅盾、葉圣陶、鄭振鐸諸先生及陳毅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終生不渝。他英語學得不錯,翻譯了一些作品,記得在一本雜志上看到過他翻譯的列寧作品。有一件事,我記憶很深,他在某一篇譯文中搞錯了一個字,惹得林語堂寫了一首打油詩對他大加嘲諷,登在《語絲》上。那時劍三不過是二十幾歲的一個青年,林語堂抓住一字之差,擺出權威架勢,想一棍子把他打死。當年看了這首打油詩,我心里憤憤不平!

我第一次見到劍三,是1924年。印度詩人泰戈爾到了濟南,在“鳥籠子”[2]里講演,劍三任翻譯,少年英俊,叫我不勝欽佩和羨慕。當時風傳我們的學校——山東省立第一師范,要請他教書,結果沒有來,我們空歡喜了一場。

我和劍三交往,開始于1929年,在青島。青島觀海二路四十九號,有座小樓,這寓所就是他的家。觀海路,地勢聳然,居高臨下,俯觀大海,水天一色。那時,他在市立中學教書,后來又在國立山東大學兼過課。他在觀海二路寓所的兩間小小會客室里,接待過聞一多、老舍、洪深……諸位先生,我和吳伯簫同志更是他的座上熟客。劍三為人熱情、敦厚、謙遜、誠摯。他的思想并不激進,但能與時俱進;待人接物有點謹慎,但富有詩人氣質。他對中國古典文學,對外國文學,修養很深。他愛好美術,寫一筆好字,為儕輩所贊許。

我在山東大學讀書期間,不時到他的觀海二路寓所去。大鐵門西向,院子很小,一進大門,右首一座小平房,兩個通間,這就是會客室。室內陳設簡單,只有一張桌子,幾把椅子和一匣“全唐詩”。我一到,老工友上樓通報一聲,一會兒看到主人扶著陡直的欄桿,滑梯似的飛躍而下。樓很小,又高高踞上,真可稱為危樓了。劍三,瘦削,體弱,很健談,興致來時,拘謹不見了,高談闊論,又說又笑,詩人情態,芒角畢露。有時談得近乎進餐的時分了,便留我吃家鄉風味的便飯:煎餅、小豆腐,極簡單,但極可口。這時候,“九一八”,“一·二八”剛過去不久,國民黨反動派,不攘外卻全力“安內”——“圍剿”紅軍,鎮壓人民愛國情緒和行動,人心郁憤。劍三在創作他的有名長篇《山雨》。這本書反映了時勢的動亂,農村的破產,兆示了暴風雨即將到來。它表現了劍三的思想和感情。書一出版,遭到國民黨的查禁,并要把它的作者列入黑名單,足見這本書的內容和影響。劍三為這本書寫了序言,其中有一首詩,末兩句是:“書生救國慚無力,把筆愁為說部篇。”我想這個“愁”字很可以看出劍三的思想和性格,讀到這兩句的時候,我心里想,把“愁”字改為“憤”字,意味就迥乎不同。當然,這樣一來,平仄就不對頭了。

劍三很看重友誼,真誠待人,給我以溫暖,如陳年老酒,越久越覺得醇厚。對我這個后進,鼓勵、扶掖,不遺余力。我的第一本詩集,他是鑒定者、資助者,又做了它的出版人。沒有劍三就不大可能有這本小書問世,這么說也不為過。1936年,他去上海主編當時有很大影響的雜志《文學》月刊。在這之前他就推薦我向該刊投稿,像我初期比較重要的詩作《罪惡的黑手》就發表在《文學》上。劍三愛才,但他不徇情。做了主編以后,我有的詩,他認為不宜發表,就在來信中說明不發表的理由,使你不但不感到失望反而覺得從中得到教益,衷心感謝。吳伯簫同志,1938年去延安之前,把他的一部散文《羽書集》的稿子交給了劍三。地角天涯,南北兩極,重新會面,何日何年!后來伯簫告訴我說:“我在延安,有一天,一位同志對我說:‘我看到你新出版了一本書。’我聽了大為驚異,出版了一本什么書?!急忙借來一看,原來是《羽書集》。我感動得不得了!”分手之后,劍三的處境是那么困難,但對朋友的囑托卻如此負責。

他在上海主編《文學》,團結了許多進步作家,有些新人在上面嶄露頭角,端木蕻良同志就是其中的一個。他一連發表了他兩個短篇:《鴜鷺湖的憂郁》《遙遠的風沙》,接著長篇《大地的海》又開始連載,引起了廣泛的注意。劍三回青島時,我問他:“端木蕻良是誰?是真名還是筆名?”他只是笑,但不作回答。我又追問:“是男的還是女的?”他依然只是神秘地笑一笑,我所以這樣問他,因為許多人認為端木蕻良是位女作家。1938年在武漢初次見到端木,談及此事,彼此捧腹大笑。這也表現了劍三處世風格的一個側面。

1934年,劍三因《山雨》遭查禁,自費到歐洲去游歷、學習。我和伯簫去碼頭相送,別緒依依。船開了,把我們手中的彩紙越牽越長。最后彩紙斷了,船遠了。劍三這次出國,經埃及去歐洲,游歷了八九個國家,在倫敦住了一個時期,在世界馳名的“大不列顛博物館”里閱讀,抄錄美術資料。同時去倫敦大學研究文學。劍三對美學有興趣也有研究,歸國后把他從國外帶回的美術作品選刊在他主編的《文學》雜志上。他到意大利,憑吊詩人雪萊,在他的墓前徘徊不能去。回來寫了《雪萊墓上》的長詩,抒發了深沉的詩的感情,寄托了無限的感慨。異域招魂,曠一世而相感。詩寫得好,音調鏗鏘,讀之心動而為之共鳴。在羅馬,在威尼斯,在佛羅倫薩,雙腳踏上這些歷史勝地,緬懷往古,念天地之悠悠。歷代多少英雄豪杰被時代罡風吹盡,而文化遺跡斑斕猶在,萬古灼灼。劍三帶著滿腹悲憤遠去祖國以舒心懷,面對人類古代文化,俯察資本主義的腐朽現狀,思古撫今,何勝感慨!他回國之后寫了游記,也寫了不少詩篇。

抗戰前夕,劍三在上海參加“上海文化界救國會”,和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等文藝方面的代表人物一起在《文藝界同人為團結御侮與言論自由宣言》上簽名。號召文藝工作者團結抗日,爭取言論自由。這時候,上海成立了“文藝家協會”,劍三在來信上介紹了它的宗旨和成立的意義,我簽名參加了。

抗日戰爭爆發,音信杳杳,各自天涯。劍三憂國憂時,對國民黨的喪權辱國,積憤在心,敢怒不敢言;而至團結抗日,我想雖歷險茹苦,劍三也一定會心甘情愿的吧。我對這樣一位尊敬的長者,親密的朋友,懷念之情,無時或已。

1949年7月,第一次文代大會在北京隆重開幕。我和劍三,在憂患中分手,在新中國成立后重逢,那種興奮、歡快之情,實在無法形容。劍三雖然增加了幾歲年紀,但精神健旺不減當年。開會余暇,一同逛什剎海,那時它舊的顏容未改,我倆坐在荒廢的岸涯上看淺水蕩漾,荷花朵朵。這會勾起他多少回憶呵,這里是他青年時代讀大學時足跡常到之處,荒涼、破敗、污穢不堪,而今它也得到了新生,隨著祖國的繁榮將煥出一幅清潔、明凈、繁盛、熱鬧的嶄新面容。在這次文代會期間,他受到偉大領袖毛主席的接見,周總理給他題字留念,他興奮感激之情,溢乎言表,形于顏色。

1950年,我到濟南參加山東省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得與劍三相會于“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泉城。就是在這座古城中,我們先后度過了中學時代。二十幾年前,我在這里第一次見到他。故人相會于故鄉,那種感受和心情無法用文字形容。這時,他擔任了許多負責工作,但好像越忙越精神。在會議余暇,我們一道吃故鄉風味的著名小館,我們一道游覽金線泉,參觀了李清照的故居,想見其為人;我們一道踏過鵲華橋到大明湖畔,劃小舟,穿荷花,到歷下亭去,在這“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的湖心小亭里,我們清茶一杯,看李北海和歷代名流的題句。時代邈遠,而詩心應感,多少往事,涌上心頭!我們一道登上千佛山,居高遠望。相聚無多日,但其樂無窮。回憶舊時代那深重的苦難,難堪的遭遇,痛苦的心情,比比新中國成立后的幸福、歡愉、舒暢的胸懷,真是如同天淵。我和劍三、臧云遠一起照了相。這張照片,至今猶存,而劍三已不在人間了!

新中國成立以后,劍三工作繁重,但和我通信極勤,幾乎每周必有,有必厚。大事小節,均形之于字句,字體極小,不論用鋼筆還是毛筆,都寫得工整娟秀,讀了令人心快眼明,可惜這多至百封的信,經過“文化大革命”已蕩然無存了!他把在敵偽統治下,蟄居上海、埋頭易名時期寫下的舊體詩抄給我,可惜我記憶力差,于今只記得一二殘句了。“城居與野處,同此憂患俱”,這表現了那時人民的悲慘處境。“六淫郁久病,一杯難忘年”,這反映了他在那種環境之下個人的痛苦心情。新中國成立之后,他為考古學家王獻唐畫的古梅扇面題了一首詩,可惜這珍品已經湮沒,而此詩尚在心頭:“鐵骨冰胎古艷姿,冷欺霜雪破胭脂;莫言枯干閟生意,老樹著花無丑枝。”年華雖逝而青春重來的歡欣鼓舞之情,在字句中踴躍。

有一次,劍三到北京,我陪他去看老舍,這時候,他的身體已經不行了。老友重逢,親切歡快。老舍寫了許多好作品,受到群眾的歡迎,劍三當然極高興,寫了一首七言詩送給他,表示自己的心意:“善政合民例得書,浚溝啟宇到龍須,傳神自有生花筆,刮目重新看老舒。”大家一起聊天,回憶1935年在青島度過的那些日子,也談到大家搞《避暑錄話》的往事。這次會面之后,我見到老舍,他嘆息了一聲:“你看,我們的朋友當中,劍三要先走。”說完,神色黯然。

劍三的健康情況一年不如一年。嚴重的氣管炎折磨得他說一句話得喘半個小時,身體虛弱,走路須人扶持。但他還是勤奮寫作,在《人民日報》上發表了關于埃及的詩,毛主席看到了,高興地說:“百花齊放,老作家王統照也發表作品了,這很好。”我立即把這消息寫信告訴了他,他的興奮心情可想而知,他在和病魔斗爭中,還立大志,寫長篇,雄心勃勃,在社會主義時代,誰不想有一分熱發它二分光呢?

王統照先生的體質本來很弱,他常說:“在舊社會里,我的奢望是活到五十。”解放后的新中國,使他精神奮發,心情愉快,不論工作、生活,他都感到滿意。這幾年來,他的氣管炎癥,每到冬天總要大發一場,等于過一次鬼門關。朋友們看到這種情況,總是勸他保重身體,好更長久地為人民服務。我每次給他寫信必苦苦勸告,曉以理,動以情,請他嚴加注意,珍惜寶貴的生命。他回信總說要到青島休養,或說一定聽從勸告,到南方去避寒。信上這么說,而人呢,總是在濟南不動。他的職務多,責任重,由于對新社會的熱愛所產生的責任心,使他不肯放下工作,朋友勸告,使他感動,但也總是戀著工作,不肯離去。他心里可能這么想:“生命反正不會太久了,趁活著的時候,多為社會主義事業盡一分力量吧。”

1957年的夏天一個晚上,8點鐘,我已經快就寢了(身體不好,總是早睡),忽然聽到款款的叩門聲,開門一看,劍三先生到了!瘦的雙臂像枯柴,服務員和我架著他進了屋。我又驚又喜地問這問那,他擺了擺手,一勁地咳個不停。坐下以后還是上氣不接下氣,說一句話咳嗽半天。聽他說話真叫人難受!不讓他說,他又抑不住對朋友的熱情。

“這樣子,你又何必來開會呢?”

“應該來開會,也借著看看朋友。”

他的意思我明白了。我的心突突地亂跳。我責備他,對工作不能“巨細不捐”地搞,他解釋而又自嘲地說,“說不上‘細’,大事情他們和我商量商量,自己的責任哪能丟開不管啊。”

我明白,這次他來,是向北京告別,是向朋友永訣。他情感特別熱烈,內心卻十分悲切!買了很漂亮的紀念冊,請茅盾、葉圣陶、鄭振鐸先生和我,題句留念。我心里想,回到濟南,他要一天多少次翻閱這些老朋友們的手跡呵。

人民代表大會沒有開完,他就暈倒在會場上,進了北京醫院。

我到醫院去看他,他躺在病床上,上氣不接下氣,說一句停幾次。在這種情況下,他還要我給他弄一千塊錢。我聽了有點驚異,他看出了這情況,解釋說:“我要替……咯咯咯咯,山……山東……圖……圖書……館買書……咯咯咯咯……”我吃力地聽懂了他的意思,感動的淚水在眼眶里轉,強忍著不讓它流出來,怕他看見。

他在病床上,心里還計劃著整理過去的詩,編選一本,他告訴我,他身體如果好一點,想寫一部長篇小說,反映“五四”前后各個時代的情況。他自己對這些情況比較熟悉一點,德國人占據“膠州灣”時代的材料,他曾經進行過調查,他說,一天寫兩小時,寫千把字,一年也可以寫幾十萬字呀。

劍三先生是從舊社會來的,親身經過了幾個大時代,他對過去的舊社會越憎恨,對目前新社會也就越喜愛。舊社會給他的折磨實在太深了,全國解放以后,人民給了他很大的榮譽,給了他很重要的負責工作。他滿腔感激之情,因而更不肯放松自己。他要努力工作,報答社會主義祖國給予他的光榮。他有寫作的雄心,想憑自己的經驗和才能寫出比《山雨》更為優秀的作品來。

他從北京回到濟南以后,我幾乎天天有信給他。他回信也快。11月間,我去了信,回信馬上來了,依然是印著“文化局”的信封,而筆跡卻不對頭了,我愣了一下,不敢去打開它,卻又急于去打開它。這時候,他正躺在濟南第二人民醫院的病床上,情況已是十分嚴重!他的青年服務員代他寫的信,他本人已經無力執筆了。我接連去了幾封信,那位小青年同志也每信必復。這些信,等于病人生命的判決書,讀了實在令人心疼。我把剛剛出版的《毛主席詩詞十八首講解》寄給了他,希望在他還沒有合上眼睛之前,能從中得到一點喜悅。因為他對毛主席的詩詞是極為喜愛的。

我把他病重的消息告訴了在京的他的好朋友,動員大家給他寫信。有的已經到達,有的卻永遠找不到它的收信人了!

1957年11月30日,我正在文聯大禮堂開會,一位同志遞了個小條給我,上面寫著:“王統照先生已于昨日凌晨五時在濟南病逝。”這個噩耗,其實對我已經不是什么意外了。前兩天我早得到了他“病危”的消息,從那時起,心就懸懸著,怕接到電報,怕突然來一個長途電話,郵遞員同志來送信也總使我一怔。然而當這張小條子遞到我手里時,這個意中的消息卻成了意外的了。它給了我沉重的一擊!我半道退出了會場,跑回家里,忍不住號啕大哭!寫到這里,我淚珠成串,雙眼模糊了。

我痛哭的情況,驚動了家人,她們又不敢問,停了一會兒,我才把噩耗對家人說了。我8歲的大女兒驚異而又天真地問我:“爸爸,死了的是那位買皮球拍不起的王老伯吧?”前幾年,劍三到我家來,給孩子買了個大皮球,她一拍,跳不起來,她笑王老伯不會買。這件事,給她印象很深,所以這么問我。

劍三去了。濟南開了隆重的追悼大會。省委送了挽聯,上面寫著十個大字:“文藝老戰士,黨的好朋友。”劍三在舊社會,國民黨把他列入黑名單,查禁他的著作,在社會主義社會,偉大領袖毛主席贊揚、鼓勵他,其生也榮,其死也哀。劍三長眠在金牛山下,該面有笑容的吧。

劍三逝世之后,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他的《山雨》,又出版了他的《詩選》。我仔細捧讀,替他寫了長篇序言。我覺得劍三的詩,寫得好,而且有時代氣息。讀到劍三的作品,更增加了對他的懷念。劍三今何在?

(原載1979年6月《人民文學》第6期,略有修改。)

注釋

[1]作者曾任全國政協常委,《詩刊》顧問,中國寫作協會會長等。

[2]系舊“山東省議會”的別名,建筑的形象似鳥籠子。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千阳县| 崇仁县| 若尔盖县| 彭山县| 松原市| 巴楚县| 永丰县| 德阳市| 漠河县| 巨鹿县| 将乐县| 合山市| 鲁甸县| 玛沁县| 哈巴河县| 滨州市| 惠州市| 丘北县| 渝北区| 鹿邑县| 十堰市| 永康市| 呼伦贝尔市| 淮滨县| 辽源市| 邓州市| 淮北市| 沭阳县| 和田县| 扶绥县| 博客| 潼南县| 河津市| 西华县| 疏勒县| 肥城市| 台南县| 衡南县| 津南区| 云林县| 泗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