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所知道的胡宗南
- 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
- 843字
- 2019-09-16 14:28:57
三、“妙計”不妙折兵又損將
四川廣元原有守軍,除川軍外有胡宗南的獨立旅一個團,因別處吃緊,胡將這一團他調,但又怕川軍“不穩”,恐有不測之變。1935年二三月間,胡乃令第一旅全部由寧羌開入廣元。我們到達后,看到城內糧食奇缺,每日總有百數十人餓死。李鐵軍乃召集營長以上干部開會,研究對策,并指出依靠后方甘肅補給是絕對辦不到的。當時由第二團團長楊定南建議,第三團團長嚴明同意(第一團團長李正先,因怕打仗不表示意見),其建議要點如下:1.打開城門讓城內居民愿意回鄉者準予出城,但只準許出不許入(因過去已封閉數月,城外有紅軍,怕“混進來”,怕走漏軍情),以此減少糧食的消耗和受到餓死的威脅的恐慌;2.大規模組織軍民搶糧隊,由第二團團長楊定南統一指揮,擔任掩護搶糧,第二團第三團各派一個加強營共同組織掩護隊;3.凡部隊沒有戰斗任務者,攜帶馱馬負責搶糧,居民則各自備裝糧工具,部隊所搶的糧食統一調配,居民所搶的糧準予自用。滿以為這是一條“妙計”,可以暫時解決目前的糧食困難問題。在軍事上也曾作了一些“周密”的布置,首先由楊定南團長率部攻占南山,以此掩護全局,另以第三團一個營由營長陳文杞擔任攻擊通往旺蒼大道上的一個高地,防止紅軍襲擊搶糧隊,但對當時的紅軍情況全不清楚,全憑主觀臆測決定,做出冒冒失失的行動。而在南山上的紅軍,由于嚴密隱蔽,一聲不作,好像沒有部隊一樣。楊定南趾高氣揚地率領該部第三營分三路向南山爬上,及到距離山頭三五十步左右地帶,在南山上準備好了的紅軍,以手榴彈及機關槍一齊發作,楊被打傷,從山腰滾到山腳,其他排、連長亦大部負傷,同時進攻通往旺蒼大道某高地的第三團營長陳文杞亦負傷。當時搶糧隊看見部隊被紅軍打得七零八落,潰不成隊,所有搶糧的軍民逃回城內時,沿途被人、馬踏傷者比比皆是。我當時亦隨楊到山麓,留在該地策應后方,迨楊由山腰滾下來之后,我即電話報告副團長楊杰抽調部隊前來掩護后撤,免受包圍。這場冒失行動,不但對搶糧毫無所獲,反而受到莫大損失,造成嚴重傷亡,真是“妙計”不妙,折兵又損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