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關于科舉
- 楓凌渡
- 奶茶汐夢
- 1362字
- 2018-12-14 20:00:00
從各種資料以及村民們的口中得知,他現在所處的國家叫大夏國,現在是明盛六年。溫璟嚴重懷疑,開國皇帝將國名取為大夏,是有紀念一下故鄉華夏的意思。
將這些基本東西做了一下大概的了解,他也不像剛開始的時候對這個世界茫然無知。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他都待在溫家的書房里閱讀關于科舉的用書。
剛開始他對李氏說他想要先背一下啟蒙書籍,并非全是托詞。一來他確實需要時間來了解一下這個世界,二來一時半會兒也找不到合適的先生,最后是他真的需要好好地學習一下這個世界的科舉知識。不說別的,就連最基本的啟蒙書籍《三字經》他也只會背前幾句。
在古代一般學生進學是在六七歲左右,當然這只是對于普通學子而言,像那些天資聰穎的學生四五歲就入學的也不是沒有,只是這部分人畢竟很少,而那些底蘊深厚大家世族更是在三歲就開始對家中子弟啟蒙,這也是寒門難出貴子的一個重要原因。教育資源的不平等,使寒門學子天生就落后世家子弟一大截。
他現在的這個身體五歲,按說還未到入學的年齡,可是他等不了那么久。要想先生收下他,他只能表現的聰慧一些,不說達到天才的地步,也必須要到普通孩童六七歲的程度。
現在他比旁人多的一個優勢,大概就是在現代的閱歷與所受到的教育了吧。但是這些在現在,并不能在科舉這條路上給他提供太大的幫助,只能在以后做官的時候才能真正的派上用場。
按照溫璟的能力,就算是現在就上官場,他也能應付的下來。只是以他現在的情況不經過科舉就不可能做上官,這也是一個無可奈何的情況,所以現在的他也只能按著這個時代的規則,老老實實的走科舉入仕這條路。
溫璟從來就沒覺得他是一個天才,從下到大長輩們對他最多的評價就是清醒。
正是因為他的清醒,他才能夠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能夠明確的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冷靜的分析自己的優劣勢,從而拼盡全力去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就像現在,他決定了現在就要去進學,首先就必須要得到先生的承認,收下他這個弟子,才能達成目標。
而現在進入學堂第一步要學習的必是《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這三本識字課本,當然他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就把這三本課本背熟。
一般來說,入學后的啟蒙識字教育都是需要兩年,而他現在只需要把《三字經》背熟了,通過先生的入學考試便不成問題。
在科舉一路上他所需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比如習慣性的寫簡體字,不會寫毛筆字,對繁體字不甚熟悉……這些都需要他慢慢的習慣,學習,和改正。
索性,他現在的年齡還小,可以一步步的慢慢學習,養成這些習慣。否則以后要是在科舉考試中因為這些問題而落榜,真的會讓人欲哭無淚。
而且,科舉考試并非年年都有,錯過了一次還要再等上三年。溫璟可不想因為犯下這些錯誤,而讓自己再白白的浪費三年的光陰。
想清楚這些后,溫璟便不再浪費時間,捧起一本《三字經》讀了起來。
《三字經》的書頁早已泛黃,邊角也微微卷起,一看便知是有了不少的年頭,流經了不少人之手,卻沒有破損的情況出現,想來得到此書的人必定都是極其愛書之人。
這樣想著,溫璟捧書的動作又小心了幾分。他仿佛從這本書上看到了一個個埋頭苦讀的學子,這讓他的心中也生出了一番別樣的情懷。
李氏經過書房,聽著兒子朗朗的讀書聲,欣慰的同時也有些酸澀。若是夫君在世,看到兒子現在的樣子,必也是極為高興的吧。
她一定要把兒子培養成人,這樣才能對得起婆婆對自己的恩情,夫君對自己的愛護,才能告慰溫家的列祖列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