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遺書
- 我和崇禎有個約定
- 白發蘇蘇
- 2512字
- 2018-12-01 13:45:53
李教諭涉嫌殺人命案的消息,一下子在李府炸了鍋,甚至還引起了吳縣舉縣的轟動。
畢竟是本縣文教的執掌者,如果李教諭竟然真的犯下殺人重罪,恐怕作為一縣之長、李教諭的直接上司,范縣令也是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的。所以,在接到舉報后,范縣令便立刻派人去李府傳喚李教諭。如果是錯案,務必盡快糾正,如果是真案,則趕緊移交法司,表明自己絕無徇私舞弊的嫌疑。算是一副公事公辦的意思。
這次,李府可以說,真是全府出動了,陪著李教諭前往縣衙。連那甚少出戶的李家小姐李玥,也頭戴“帷帽”,以輕紗覆面,與母親一左一右扶著父親,踏出了府門。奉命而來的樊典史與趙捕頭,帶著十數個衙役,若遠若近的跟在后面。畢竟李教諭在縣中令譽良好,他們也不敢肆意欺辱,能保證他不會逃跑就可以了,以免引起公憤,特別是怕引起縣學里那幫子生員們的憤慨,李教諭可是他們的授業恩師啊。
來到衙門前,執杖、立于門前的一名衙役怒喝道:“放肆,這么多人,想硬闖公堂嗎?”其他幾名衙役聞聲也紛紛將手中的水火棍打橫執起,作出一副隨時驅趕眾人的姿態。
聽到衙役喝罵,看著他們手中晃動的水火棍,顧夫人氣得手都發起抖來了,她何曾受過這等氣。
這時,陸揚站出來,喝道:“閉上你們的狗嘴,這是本縣教諭李大人,你們難道不認識嗎?”
“李教諭,哦,那又怎樣,凡是嫌犯,到了這衙門,都得老實點,更何況,你們這么多人,誰知道你們要干嘛”,那起先出頭的衙役滿不在乎道。李教諭,一個文教官員,老子文盲一個,你又不是俺們的分管上司,怕你個鳥。
“誰是嫌犯?我泰山大人乃是朝廷簡任的正八品命官,在案情查實前,豈容你一個小役編排、污蔑,待會到了公堂,我自會請大老爺做主,倒看你這小廝如何辯駁?!”陸揚怒道,他對這幫狐假虎威、拜高踩低、喜歡搞有罪推定的衙役,實在是感到厭惡。
“……”眾衙役被駁得啞口無言。惡人自有惡人磨,眾衙役平時欺負人欺負慣了,突然遇上一個陸揚這樣不怕事的“惡人”,還真有點不知所措。
“放肆,還不快給李教諭陪個不是”,在后面目睹了這一切的樊典史走到了前頭。平日在公門,那李教諭便時常指責自己縱容手下,執法不公、執法暴戾等等。所以,樊典史與李教諭可以說是向來不和、積怨已久。剛才,他也是有意落在后頭,就是要看著李家出丑。既然目的沒有達到,也不能任由雙方在衙門前僵持著,否則就顯得自己馭下無方了。
見到是樊典史,那可是分管全縣緝捕、監獄的官吏,是眾衙役們的頂頭上司,眾衙役瞬間便點頭哈腰地圍了過來,向樊典史笑嘻嘻地道歉起來。
樊典史裝模作樣道:“向我道什么歉?向李教諭賠個禮吧,他老人家總不至于跟你們幾個過不去的”。
“李老爺勿怪”、“您老大人大量”,那幾個衙役毫無誠意地應和了兩句,便將縣衙大門讓開。
還是那出頭的衙役道:“道歉歸道歉,公門自有公門的規矩,李老爺也是公門中人,不要讓小的們難做。除了家屬,其他閑人一概不得入內”。
李教諭點點頭,示意大伙都回去等消息,他相信范縣令會主持公道的。
那顧夫人,本來就心憂如焚,剛才似乎又被那衙役氣得不輕,一下子,還真沒力氣進去了,可是又不放心,便道:“顧管事,你進去陪著,可不能讓老爺平白受了冤枉”。
“好嘞,夫人”,顧管事道。話音未落,便聽到兩聲異口同聲的“我也去”。
原來是陸揚與李玥同時出聲了。陸揚不禁看了左側的李玥一眼,李玥臉色頓時微紅,但戴著帷帽,倒也看不出來。
“嗯,也好,玥兒,你去陪著你父親”,說完,顧夫人又看著陸揚,點了點頭,示意他也一塊去吧。
陸揚也略一點頭,便與李玥一左一右地扶著李教諭往里走去,倒真宛如一對璧人。
~~~
進得衙門,自然不得再戴帷帽,李玥默默將其取下,遞給顧管事拿著,自己則繼續扶著父親。
扶著李教諭,走在其另一側的陸揚,不經意間,瞥見了李玥一眼,這才發現她已摘掉帷帽,沒想到那可惡的帷帽下,竟然隱藏著如此美艷而又端莊、秀麗的一張臉龐,螓首蛾眉,雙眸似水,絳唇微抿,真是“朱粉不深勻,閑花淡淡香”啊,一句感慨,差點脫口而出。
陸揚前世今生,還真是頭一回見到如此令人心動的女子,一顆小心臟,不自覺的怦怦雀躍起來,亂了往常的節奏,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怦然心動”?!陸揚自問道。
再凝神細看,卻又看到李玥那緊蹙的黛眉,杏眸中那濃濃的憂郁之情。陸揚趕緊暗罵自己一句,收拾收拾思緒,回神于當下,準備應對即將來臨的堂審。決不能讓無辜的李老頭蒙受那不白之冤,陸揚暗暗誓道。
走到公堂之下,陸揚便見那海水朝日的屏風前、明鏡高懸的牌匾下,坐著一個身著官服的中年男人,自然便是這吳縣的父母官范縣令。
范縣令瞅了李教諭等一眼,看到他蒼白的臉色,情知他受了不少驚嚇,對他的懷疑一瞬間便消散了不少,便道:“來人,給李教諭上條椅子。坐下再回話”。后面那句話,自然是對李教諭說的。
待陸揚、李玥扶著李教諭坐下后,陸揚卻發現對面還站著一個惡形惡狀的猥瑣壯漢,不是那黃霸天又是誰?他怎么會在這?陸揚微感錯愕,暗暗警惕道。
這時,便聽那范縣令開口道:“李教諭,是這樣一回兒事。今日一早,便有本縣鄉紳黃員外與他家佃戶吳三來到衙門前擊鼓報案,說是吳三的妻子楊氏不見了,請本縣查找。走失人口,乃是大案,本縣不敢疏忽,忙令趙捕頭帶人隨著吳三回到他家附近查找,連帶到他屋里看了看,沒想到,雖沒找到人,卻找到了一封‘遺書’”。說著,范縣令向旁邊那師爺點點頭,師爺便從范縣令手中接過一封書信模樣的紙張,轉身走下堂來,呈給李教諭過目。
李教諭不看不要緊,一看之下,差點又氣暈了過去。陸揚與李玥站在李教諭身后,當李教諭看時,他們倆自然也將那“遺書”的內容看了個八九不離十。
原來那“遺書”乃吳三的妻子所留,信中講:自己為本縣李教諭玷污,無顏見人,也愧對夫君,只好投井自盡,以盡婦節。
“……”李教諭是一個讀書人,又是一個傳道授業的師者,對道德名聲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一下子卻被扣上了這樣一個逼奸良家婦女,并致其投井自盡的惡名,情急之下,如何還說得出話。
“敢問堂尊,為何吳三不直接將‘遺書’拿出,而要等到趙捕頭上門時,才會‘無意’間發現?”
說話的是陸揚,他自然深知李教諭不會做出那等傷天害理的畜生行徑,由此反推,其中必定有人作怪。陸揚是個天生心細的人,一下子便把握到“遺書”的背后,很可能有隱情。
“公堂之上,有你說話的份嗎?”黃霸天出聲打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