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大王仁慈
- 史上最強大昏君
- 慢吞吞的烏龜
- 2067字
- 2019-11-28 06:00:00
看著怒氣沖沖離去的背影,吏部和工部官員盡皆有些錯愕。難道大王是因為,我等拒絕他加倍賞賜三軍將士,這才氣走了不成?不知道為什么,感覺心中有股暖流,雙眼也有些濕潤。面對這位仁慈的王上,此生無憾。
戶部并不富庶,褒獎數十萬青壯已經是一件極其艱難的事情。假若在提升三軍將士們的待遇,彼時就算把戶部的院子賣掉,恐怕都湊不出來。而且將士們自有一套體系,貿然插手只是加大投入,吃力不討好而已。
“諸位大人,我等如何安排,才能妥當一些?青壯們協助守城,本來就是應盡的義務,朝廷提供食物已經算得上王恩浩蕩。如今大王又下旨,調撥錢財,以五倍的工錢發放,這……”
有人露出為難的神色。
沒有工錢,應該怎么發放?所謂的五倍工錢,自然就模糊了不少。以什么樣的標準,用什么樣的標準,真正發放到青壯們手中的又是什么,數額有多少。這些東西,就算討論幾天幾夜也討論不出來。
要是平時也就罷了,可現在大軍壓境,所有事情都宜快不宜慢。在拖下去,只怕會出現變故。
“如果以錢財數量發放,不同的標準能給出不同的錢帛。這樣做稍顯不公,倒不如全部用糧食折算如何?一個人一頓飯吃多少糧食,然后在以五倍的數量發放,至少從表面上看就顯得公允些。青壯服役一天需要管兩頓飯,算下來半天一頓飯。加班按照正常五倍來算,半個時辰就給一頓飯的口糧,這樣算下來……”
旁邊的官員聽著連連點頭,緊接著交頭接耳起來。這一戰動用的青壯數十萬,如果每個人都這樣發放,只怕位于都城內戶部的存量將會少一大半。這僅僅只是第一天,若是持續下去,恐怕難以為繼。
閣老們能順利把東部的糧食,在薊都糧食耗盡前送達嗎?眾官員盡皆浮現出一絲隱憂。
大王旨意已經下達,此刻唯一能做的就是遵從。
“時不我待,諸位開始行動吧。”
“是?!?
眾戶部官吏躬身回復。
隨后帶著眾人往戶部大院外魚貫而出。
賈福和一眾工部官員面面相窺,感覺自己在這里顯得有些多余。于是對著戶部諸位同僚躬身一禮,也快速往外面走去。大王下達的旨意,恐怕整個戶部有的忙了。
……
“砰砰砰……”
“開門、開門……”
一連串的敲擊聲在大街小巷響起,無數戶部官員不畏夜間的寒冷,敲開一扇扇百姓家的大門。有人手持毛筆,拿出空白名冊緊隨其后。目光環視里面,隨后快速記錄。
“茶幾一套,略微有些殘破。房屋兩間,沒有拆毀的痕跡。”
“看什么看?大王有旨所有百姓財物都登記在冊。假若因大戰的原因造成損壞,待此戰結束后就立即給予對應的補償?!?
小吏打扮的人,一手拿著毛筆一手捧著厚厚的空白書冊,在上面寫著字跡。說的雖然漫不經心,但聽到消息的百姓,卻久久沒有回過味來。大晚上一群官吏跑過來,又加上城外大戰,腦海中的弦早已拉到了極致。本以為朝廷會強行拉壯丁,想不到居然是所謂的財物登記,故而有些發懵。
“王三、因為晚上你運送巨石,忙碌了兩個時辰。大王恩旨,給你四頓飯的口糧。拿好、可別掉了?!?
“去下一家?!?
“是。”
眾人回復。
簇擁著持筆小吏往下一個街道走出。
“大人請稍等,何為給予對應的補償?”
“就是在這場大戰中你損壞了一張案幾,在大戰結束后,朝廷就賠你一張案幾。一切東西都以名冊上記錄的為準,到時候自然會有人逐一核對。大王仁慈,不會讓爾等流血流汗又流淚。”
整條街道陷入到短暫的寂靜中,紛紛以為自己聽錯了。大燕立國已經數百年,從來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情。不、別說大燕,就算其它國家也不可能發生這樣的事。
假如大戰爆發,軍隊不以戰爭為借口強行收集財物也就罷了,甚至還會拉壯丁。
可偏偏大王卻沒有這樣做,而是登記所有人的財物,許諾大戰結束后給予對應補償。就連本應該由我等承擔的勞作,也折算成糧食。假若孤竹攻破薊都,那么這些東西孤竹會認嗎?
看著急沖沖的官員,這一刻突然感覺他們無比可愛。百姓可不傻,他們分得清怎么選擇對自己來說更有利。況且朝廷養百姓已經數百年,這里對燕國的認同度也是最高的。別說沒有這么好的待遇,就算沒有他們也不反對被拉壯丁,在必要的時刻上戰場。
“諸位、從古至今沒有哪位大王和當今王上一樣仁慈。老朽不才,愿散盡家財資助朝廷度過難關。待此戰過后,何愁不能才從朝廷處拿到對應的補償。”
一名老者滿臉感慨的說著,如果有選擇,誰又愿意眼睜睜看著孤竹大軍殺入城中。到時候別說家財不保,就算這條老命,恐怕都要玩完了。
霎時整條街道的百姓,引起共鳴。
“俺雖然沒有什么財物,但卻有股力氣,愿和諸位共赴國難。誰愿和我一同前往兵部參軍,斬殺城外的孤竹賊寇。”
“算我一個,算我一個……”
眾人紛紛響應。
也許在燕國遼闊的疆域上有這樣和那樣的問題,但這里是都城。燕國數百年的影響,幾乎蔓延到它的方方面面。他們對燕國的認同,也是其它地方難以想象的。
哪怕三十萬孤竹大軍以泰山壓頂之勢而來,官員中出現一群投降派。但燕都百姓并沒有被嚇倒,可以說一句不負責任的話。假若沒有百姓鼎力相助,五萬大軍根本就撐不到這個時候。
這還是在朝廷沒有明確的指令下,都能做到這一步。假若稍微引導,必然能爆發出更加巨大的力量。
而戶部的舉動顯然成了一個導火索,讓所有百姓再無后顧之憂。
無數青壯匯聚,他們拿著糧食,浩浩蕩蕩往兵部方向疾馳而去。孤竹想要進來,不知道有沒有問過,燕都百姓會不會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