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南海有仙(上)
- 小李飛刀萬界縱橫
- 屋上松風急雨
- 2218字
- 2018-12-05 16:01:00
力量強大的人往往會在心靈上有所缺漏,這并不是實力所能解決的問題。
古人云:“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北闶沁@個道理。
所以,在大戰前,他們往往會去見一些與眾不同的凡人,彌補自己心靈的漏洞。
道門門主,昊天之下的第一人觀主并不是例外。所以他要在大戰之前,花費寶貴的時間,去南海見一位仙人。并不需要刻意去收獲什么的時候,往往反而會無意間得到什么。
即使是超脫一切的小李飛刀,超脫的也只是一把飛刀,或者說是一條大道。人,是由千百條大道編織而成的;一條道足以支撐一把刀,但并不足以支撐一個人。所以,就連李尋歡,也準備去拜訪一個人,一個賢人。
這些人,不過是凡人,沒有力量,但正因如此,他們在精神上更加的超脫與偉大,令那些彈指間一界生滅的大能都必須鄭重對待。
人間,這樣的人被世人賦予仙人,圣人,賢人等不同的稱謂。這是在力量均等的條件下,人們對于那些心靈境界高深的人致以的崇高敬意。
當夫子還在人間的時候,夫子的師弟,書院小師叔柯皓然曾經拔劍戰天,后敗于昊天之手,身隕。
夫子聞之,即悲且憤;親身駕臨西陵神殿,上桃山,期間飲了兩壺酒,斬盡漫山桃花。
觀主邀懸空寺首座并肩抗夫子,不敵,被放逐至南海。
觀主在南海上,一飄泊就是許多年,直到夫子登天,觀主才重新回到了陸地。
南海上,絕大部分的人都是茹毛飲血,不得教化之徒,否則也不必逼的觀主不得不和南海采珠女交合,生下陳皮皮。
但是,凡事都有例外。南海這樣恐怖的茹毛飲血之地,世人視之有去無回;因此,在各大王朝中,都喜歡將在政治斗爭中失敗,而又不好殺的人貶謫到南海。
觀主在南海的這么多年里,見過很多這樣的人,他們中間絕大多數都喜歡怨天尤人,或者回憶以往的風光。對于這些人,觀主自然沒有心情與他們交流,一律無視之。
但是,在這么長的年月里,這么多的精英中,觀主有幸,找到了一個非凡之人。
一個才華,情操,思想上都可以稱呼的上仙人的人。
他的名字叫做蘇軾。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世人謂之“蘇仙”。
這位才子雖然曾經在南晉為官,但他的聲名與才華,卻遠遠不是他的官職所能描述的。他的大腦仿佛就像是一個無底洞一樣,每時每刻都有奇妙的想法雋涌而出;而他在詩,詞,文,畫,吃,穿等各方面卓有建樹,都可以稱得上是天下絕品。
只可惜的是,南晉是劍圣柳白的南晉,是劍閣的南晉。這個世界,也不看其他,而是以修行者為尊。
固然,蘇軾的才華,人品,性情等各方面都受到了眾人的愛戴;但是當他上書朝廷,奏稱“劍閣對南晉內政干涉過多”時,他的悲劇也就無可避免了。
柳白并不是不識才之人,劍閣中更有許多蘇仙的崇拜者,無奈蘇軾在朝堂上當著眾人的面指責劍閣干政的種種后果——打人又打臉,即使是武則天也只能感嘆一聲,殺死駱冰王;何況是心如磐石的劍圣柳白呢?
于是乎,”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迅速的,蘇軾就被貶謫了。
一開始,劍閣中人也并沒有想對蘇軾真的下死手——人們通常都會敬佩這樣的人物。
然而,蘇軾貶謫引起的激烈反應大出南晉朝廷以及劍閣的意外,在蘇軾恐怖的人格魅力之下,大量的官員們都以沉默的方式反抗者劍閣的命令。這就引起了兩方高度的重視。
而蘇軾本人,恰好在政治方面的嗅覺并不靈敏。這位千年一遇的絕世奇才如果成為一方土地的父母官,無疑是一個好官;但涉及到高層政治斗爭,終究有所缺陷。
在貶謫的過程中,為了表示自己與劍閣抗爭倒底的精神,經常作詩表達自己的歡愉之情。
譬如貶謫于廣東惠州時,蘇軾落魄到借宿在寺廟里,卻寫出來了“報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輕打五更鐘”的詩句,而到了湖北黃岡境內,借鄰居半畝地種菜,仍有“我與何曾同一飽,不知可苦食雞豚”的名句流傳。
蘇軾的本意,一來表達對南晉,劍閣無言的抗爭,二來激勵自己發奮圖強;可到了朝廷反對方手里,則變成了抗擊劍閣壓迫的英雄——事實上蘇軾并沒有全盤否認劍閣對于南晉的功勞。
然而,在被這樣利用以后,一切就向著不可知的方向發展;為了打壓這股勢力,朝廷以及劍閣所做的,是對蘇軾打壓再打壓,直到貶無可貶,到了南海。
在昊天世界的任何一個國度里,流放到海南都與賜死是一個級別的刑罰,再向上的只有”滿門抄斬?!?
在南海,除了超脫五境之上的絕世存在,沒有人能夠保證自己的安全。這里并不完全屬于任何一個國家,雖然所有國家都宣布擁有海南諸島的所有權——
蘇軾是作為南晉在海南的最高負責人被派來的,可惜的是,他能夠負責的,只有自己一行人。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
在這樣困難,痛苦,絕望的時刻,反而真正鑄就了蘇仙的一顆無匹道心。
在經過生死的考量,理想的幻滅后,蘇仙依舊笑著,傲著,對這俗世的人,投以憐憫的笑容。因為,他看的比這些人更深,更遠。
觀主大袖飄飄,凌虛飛渡,動用了無距的手段,千萬里路程不過一息間。
前方,觀主停下腳步,落在一處竹林旁邊。
竹林中,傳來了一道朗朗的讀書聲,已然到了尾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里也,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人之勵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后文似有未盡之語,但這聲音就此到了尾聲。
觀主聽得聲音停歇,沒有貿然進入,而是躬身行了一個弟子禮,眼中滿是尊敬。
昊天世界中,修行者如恒河沙數,至高者不過寥寥數人。
夫子立于人間絕頂,幾近乎天,除他以外,近二三十年此等人杰,唯柳白與觀主二人。
柳白不敬昊天,不語鬼神,一生唯有俯首拜夫子。
觀主視夫子為對手,尊敬他,欽佩他,但不服他;觀主本以為自己一生侍奉昊天絕無二心,但終究還是鏡花水月。
沒有人能想象,觀主這樣的人杰,世間還有誰值得他一拜。
今時今日,南海竹林外,這個疑惑終于有了答案。
觀主一生不變者,唯俯首拜蘇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