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你受益匪淺的極簡國學
- 諸葛文
- 2382字
- 2019-05-21 15:07:05
第四節 推陳出新的唐詩
唐朝是中國詩歌的黃金時代,各種詩體無不具備,詩的風格多姿多彩,名家輩出,群星璀璨,從帝王將相到文人學士,從英雄豪杰到閨中女子,都喜歡讀詩寫詩。唐詩泛指唐朝的詩,是中華民族最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同時也對世界上許多民族和國家的文化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對于后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風俗等都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1 唐詩的發展
唐朝繼承了前朝所有優良的詩歌傳統,還發展了近代詩——律詩絕句,其被稱為近代詩是相對于古代詩而言的。

初唐時候,代表作家有“初唐四杰”——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在文風上,初唐時期的作品氣象萬千,雄渾博大,逐漸從南北朝爭相纖構狹小的宮體詩中逐漸走了出來,開辟了新的世界。
盛唐時期,經濟繁榮,國力強盛,唐詩發展至頂峰時期,題材廣闊,流派眾多。李白和杜甫是這一時期最杰出的代表。在他們的筆下,無論五律七律、五絕七絕、古風歌行皆達到很高的藝術成就,正如韓愈所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另有王維、孟浩然代表的田園詩派和高適、岑參代表的邊塞詩派。
中唐分為前期與后期,前期處于低潮,后期則重現繁榮景象。前期代表詩人有劉長卿、韋應物、盧綸、李益。后期則出現“新樂府詩派”“韓孟詩派”。白居易、劉禹錫、李賀之詩是這一時期的代表。
晚唐時期為夕陽返照時期。詩壇的整體狀況是感傷氣息濃重,雕琢風氣盛行。晚唐詩人較著名的有溫庭筠、李商隱、杜牧、韋莊等。其中,李商隱和杜牧被人們稱為“小李杜”。
唐朝以后的詩人也層出不窮,李白和杜甫的影響貫穿到兩宋時代,詩人們或直接或間接地學習他們。元代有所謂“四大家”,明代有所謂“三楊”和“閣臺體”。清初詩人有錢謙益、吳偉業與所謂的“江左三大家”,袁枚、龔自珍等。
小知識
詩人稱號:
詩骨——陳子昂 詩杰——王勃 詩狂——賀知章
詩仙——李白 詩圣——杜甫 詩豪——劉禹錫
詩囚——孟郊 詩奴——賈島 七絕圣手——王昌齡
詩佛——王維 詩魔——白居易 五言長城——劉長卿
詩鬼——李賀 詩雄——岑參 七律圣手——李商隱
2 唐詩的流派
中國古典詩歌發展到唐代形成了諸多流派。在春秋戰國時期曾出現過“百家爭鳴”的局面,當時的思想界、文學界、藝術界都異常活躍。在唐代,詩歌也出現了“百花齊放”的局面,形成了諸多流派,生動顯示了不同的風格特征。
按照創作方法,唐詩可以分為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兩大類。
說到浪漫主義不得不說李白,他是繼屈原之后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者,把浪漫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手法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李白運用奇特豐富的想象和大膽的夸張、強烈的主觀抒情和自然景物的人格化,利用神話傳說和歷史故事加以幻想和虛構,造就了一幅幅絢爛瑰麗、鮮艷生動的藝術畫面。
現實主義的詩歌,敢于揭示生活的本質。杜甫是現實主義大師,繼承了《詩經》中“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的傳統。杜甫的詩大多都反映了一種揭露民生疾苦,反映動亂離人的悲劇,“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體現了詩人胸懷天下的高尚情懷,當然,這也與他本身的生活經歷有關,在自己衣不足食的情況下,面對現實發出由衷的感慨,這樣的情懷令人敬仰,這也是其寫實主義最強音的體現。
小知識
恩格斯:“現實主義除了細節的弄虛作假實之外,還要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性格。”
按照題材,唐詩可以分為宮廷派、邊塞詩派、山水田園詩派。

3 唐詩的章法結構
唐詩的章法結構主要有如下幾種:
一句一絕,即每句寫一個景。如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照應,首尾遙相呼應,可以增強全詩的完整性,也可以使全詩脈絡清晰,結構嚴密。
起承轉合,起,即開端,是詩篇的開頭,一般是點明題旨,統領前詩,奠定基調;或托物起興,烘托鋪墊,渲染映襯;或狀物敘事,寫景鋪陳,提供背景。承,即承起,是承接上文,要扣合首聯,連貫自然。轉,即轉折,是思路轉換、發展、深化的關鍵所在,是體現詩歌主旨的重要線索。轉的形式多樣,或由實轉虛,或由正到反,或由此及彼,或自外而內,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等。合,即收束,是全詩的結尾,是作者情感和詩歌主旨的聚焦,或婉曲蘊藉;或直述心境;或呼應開頭,首尾圓合;或揭示中心,升華主旨。
波折,如李白《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忽聞”為一波折,使歌聲以及送行人之姿猶如耳目之前;“不及”為另一波折,使人透過潭水千尺去體味詩人與歌者之間的情誼。情感曲線有起有伏,將詩人的若明若暗、瞬息萬變的情感形象展現出來。
不對稱性,古典詩歌中,特別是唐代絕句,一般是在第三句轉出新意,整首詩可以均衡地分成前后兩層意思。但詩人們有時也會突破這種常規,將一句詩構成的畫面和另外三句詩構成的截然相反的畫面組合在一起,利用這種篇幅分合的一與多的懸殊表達出作者別樣的情感。
列錦,就是全部用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經過選擇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構成生動可感的圖畫,用以烘托氣氛,創造意境,表達情感。
4 唐詩的體裁和類別
唐詩主要可分為律詩、絕句、古詩三大類。律詩、絕句、古詩又各分為五言、七言。如在格律上區分,可分為古體和近體兩類。古體詩用字不講平仄,句數多寡無定,但須偶數句。押韻可通可轉,不受束縛。
近體詩包括絕句、律詩和排律,用字講平仄,句數一定,講究用韻,講求對仗。
律詩,五言的稱為五言律詩,簡稱五律;七言的稱為七言律詩,簡稱七律。一、二句為首聯、頭聯或起聯,三、四句為頷聯或前聯,五、六句為頸聯或后聯,七、八句為尾聯、末聯或結聯。二、四、六、八句的末字同韻。頷聯、頸聯必須對仗。超過八句的律詩為排律,也稱長律,每首句數不限。每句用字平仄一定,雙句末字須押韻。
絕句,又稱截句、斷句、絕詩,四句一首,短小精悍。它是唐朝流行起來的一種漢族詩歌體裁,屬于近體詩的一種形式。絕的意思是“斷絕”,古人用四句一絕的詩來完成一個思想。絕句分為律絕和古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