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你愛不釋手的極簡清朝史
- 王小軍
- 7968字
- 2019-05-21 14:42:28
第一章 滿洲勢力崛起,大明衰亡
大清王朝的奠基者——后金可汗努爾哈赤
后金汗國的開創(chuàng)者努爾哈赤,大清王朝的奠基人,一個傾其半生征戰(zhàn)四方、在中國歷史上寫下濃重一筆的人,同樣也是一個極具爭議性的人物。有些人崇拜他,如著名的學(xué)者閻崇年,認為他是“中華歷史上、也是世界歷史上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民族英雄”,更將他看作可與“漢高祖劉邦、唐高祖李淵和明太祖朱元璋”比肩的偉大君主;有些人卻反對這樣的看法,學(xué)者李亞平等人就認為努爾哈赤根本談不上是什么杰出的政治家,只不過是一個“嗜血成性的軍事?lián)尳偌瘓F的首領(lǐng)”,根本沒有資格跟漢高祖劉邦、唐高祖李淵等人相提并論。那么,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究竟是怎樣的人?他所經(jīng)歷的又是怎樣的人生呢?
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出生在明朝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他的祖父覺昌安是建州左衛(wèi)枝部部落酋長,擔(dān)任明都指揮使的職位。說起愛新覺羅一族的發(fā)跡史,得從努爾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兒開始,猛哥帖木兒是清王朝所認可的開山肇祖,他接受過明成祖朱棣的招撫,被任命為建州衛(wèi)指揮使,執(zhí)掌建州左衛(wèi),后來在配合明朝遼東指揮使裴俊接回被忽刺溫女真擄掠的人口時,與東海女真展開激烈的戰(zhàn)斗,在戰(zhàn)斗中不幸身亡。從猛哥帖木兒開始,愛新覺羅一族的后人中不斷有人擔(dān)任明朝所授予的職位。努爾哈赤的父親是覺昌安四子塔克世,母親為建州女真強酋王杲的女兒喜塔喇·厄墨氣。喜塔喇·厄墨氣先后生下三子,長子努爾哈赤,次子舒爾哈齊,三子雅爾哈齊。

努爾哈赤像
喜塔喇·厄墨氣在努爾哈赤十歲時不幸去世,塔克世正值壯年,又是部落酋長的兒子,不可能自己帶著孩子單過,于是續(xù)娶了哈達部貝勒王臺收養(yǎng)的族女那拉氏。常言道:“后娘的心,黃連的根。”說的就是繼母心狠手辣,苛待丈夫前任妻子留下的子女,很顯然努爾哈赤三兄弟是不招那拉氏待見的。有這樣一個刻薄的繼母,努爾哈赤的日子可想而知不會好過。年僅十五歲的努爾哈赤不得不寄居在外祖父——建州女真首領(lǐng)王杲家。在這期間,他帶著弟弟舒爾哈齊等人挖人參、采摘果實、蘑菇等,拿到撫順關(guān)的馬市上和漢人、蒙古人做生意。經(jīng)商時,他結(jié)交了很多朋友,也逐漸掌握了漢語和蒙古語,尤其在接觸到漢文化之后,他對《三國志》《水滸傳》等經(jīng)典名著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并從這些書中學(xué)到了兵法和韜略,這對他以后統(tǒng)一女真有著極大的幫助。
年近弱冠的努爾哈赤為謀生計,在遼東總兵李成梁麾下效力。參加戰(zhàn)斗的時候,努爾哈赤總是沖在最前線,與敵人拼死力戰(zhàn),屢屢立下戰(zhàn)功,深受李成梁的器重,并逐漸完成了由一個無名小卒到李成梁親密隨從并與之情同父子的轉(zhuǎn)變。李成梁身為東北地區(qū)主要軍事力量的掌控者,他自有維持各部落平衡的方法,那就是利用部落之間的矛盾來掌控局勢,有些影響是潛移默化的,跟隨李成梁的時間久了,努爾哈赤耳聞目睹了李成梁的制衡之道,自然受益匪淺。但如果說沒有后來祖父覺昌安和父親塔克世的死于非命,也許努爾哈赤未必能有統(tǒng)一女真部落的決心。
由于努爾哈赤所在的部落勢力弱小,部落酋長也就是努爾哈赤的祖父覺昌安歸附了擔(dān)任建州右指揮使的“強酋”王杲,王杲本就是努爾哈赤的外祖父,為了使自身地位更加有保障,覺昌安還把孫女嫁給了王杲的兒子阿臺章京做妻子,可謂親上加親,就是輩分有點兒亂了。萬歷二年(公元1574年),王杲起兵大舉進攻大明的遼陽、沈陽地區(qū)。王杲以卵擊石攻打明朝,可覺昌安父子并不想與明朝這樣的大國為敵,所以干脆也不顧兩家的情誼,直接給大明當(dāng)了向?qū)В髞硗蹶降牟肯卤焕畛闪簱魸ⅲ蹶揭脖徽D殺,他的兒子阿臺章京卻逃過了一劫。逃走的阿臺章京并沒有茍且偷生,而是暗自修筑了古勒城,籌謀著為父報仇的事。萬歷十一年(公元1583年),阿臺章京聯(lián)合蒙古部落,開始為父報仇,他率兵頻頻滋擾大明邊境,但可惜的是阿臺章京身上并沒有努爾哈赤的男主光環(huán)。李成梁的部將直接圍了阿臺章京的老巢古勒城,覺昌安與阿臺章京畢竟是姻親,不忍看他就此死掉,于是父子兩人一同進入古勒城勸降阿臺章京。但意外就在這個時候發(fā)生了,由于古勒城連攻兩天都沒拿下,李成梁遷怒圖倫城主尼堪外蘭,尼堪外蘭騙開了城門之后,放任士兵縱火屠城,兩千多無辜軍民慘遭屠戮,覺昌安父子也未能幸免于難。
噩耗傳來,努爾哈赤悲痛萬分,擱在任何人身上,兩個至親之人同時離開也是難以承受的打擊,殺父之仇不共戴天,努爾哈赤自然不會忍氣吞聲。他立即前往撫順城追問明將死因,明將自知理虧,便把覺昌安父子的尸體還給了努爾哈赤,并把塔克世的土地、人馬等送給努爾哈赤,承諾讓他承襲都督指揮銜作為補償。但努爾哈赤認為尼堪外蘭才是真正導(dǎo)致祖父和父親死亡的仇人,所以他又一次前往撫順關(guān),指責(zé)尼堪外蘭唆使明軍殺死祖父和父親,強烈要求大明殺死尼堪外蘭,撫順邊關(guān)將領(lǐng)的公關(guān)爛得一塌糊涂,眼見隨口的敷衍糊弄不了努爾哈赤,索性出言威脅努爾哈赤:“你要再不識相,大明就扶持尼堪外蘭建立甲版城,做建州之主了。”尼堪外蘭本來就立下了大功,與大明邊將關(guān)系密切,地位也水漲船高。這位明將的話一經(jīng)傳出,建州許多部落更是聞風(fēng)而動,紛紛歸附尼堪外蘭。
無功而返的努爾哈赤在途中遇到額亦都等人,幾個人相談甚歡,努爾哈赤得到了他們的追隨和擁戴。回到祖居之后,努爾哈赤整合了一下舊部,老兵新兵加一塊,也不過數(shù)十人。但兵不在多而在精,他麾下這些部將個頂個的猛,努爾哈赤便用祖、父遺留下的十三副甲胄起兵,開始著手統(tǒng)一建州的各個女真部落。
萬歷十一年(公元1583年)五月,努爾哈赤決定和仇人尼堪外蘭一決雌雄,但由于自身兵力不足,他聯(lián)合了沾河寨主常書等,率領(lǐng)百余人向尼堪外蘭居住的圖倫城發(fā)起進攻。努爾哈赤麾下的猛將額亦都銳不可當(dāng),在努爾哈赤還沒來到圖倫城下的時候,額亦都就率先攻破了圖倫城,尼堪外蘭一看打不過,軍民都不要了,干脆帶著老婆孩子逃到了新建好的甲版城。努爾哈赤并不打算放過他,三個月后,努爾哈赤發(fā)兵甲版城。之前攻打圖倫城的時候,努爾哈赤還約了薩爾滸城主諾米納,但諾米納眼看尼堪外蘭有大明這座靠山,所以放了他鴿子,這次諾米納偷偷給尼堪外蘭報了信,尼堪外蘭又一次棄城而逃。努爾哈赤把尼堪外蘭的部眾全部收服之后便退兵了,但他在心里已經(jīng)給諾米納狠狠地記上了一筆賬,就等著時機一到跟諾米納好好算算。這個時機來得很快,諾米納和弟弟鼐喀達約上努爾哈赤前去攻打巴爾達城,努爾哈赤借著這個機會除掉了諾米納。
萬歷十二年(公元1584年)到萬歷十三年(公元1585年)這整整一年多的時間,努爾哈赤這個戰(zhàn)爭狂人一直沒有消停,接連對兆佳城、蘇克蘇滸部、董鄂部用兵,且取得了階段性勝利。直到他攻打哲陳部的時候,由于哲陳部準備得較為充分,努爾哈赤才無功而返。打不贏就想跑,哪有那么容易。回去的路上,努爾哈赤被界凡、薩爾滸、東佳、巴爾達四城之主率眾追擊,努爾哈赤兵卒不足一百,敵方卻有四百士兵,怎么看都不占優(yōu)勢,但努爾哈赤還真沒怕,掉轉(zhuǎn)馬頭就跟敵人交上了手,并一舉擊殺率先逼近的界凡城主訥申、巴穆尼兩人。他又帶著部將們布下疑兵之計,藏了起來,這招擒賊先擒王用得妙,追兵失去主帥之后,一下子亂了陣腳,又害怕有伏兵,自然不敢戀戰(zhàn),努爾哈赤與手下就此脫險。
萬歷十三年(公元1585年)四月,努爾哈赤帶了大約八十名士兵又去攻打哲陳部,出師未捷,先遇上了界凡等五城的八百聯(lián)軍。這次比上一次更兇險,敵方的兵力是己方的十倍。努爾哈赤麾下兩個同族兄弟札親和桑古里見狀,都把身上的鎧甲卸下來準備逃跑了,可想而知情勢有多危急。但努爾哈赤秉承著“不要慫,就是干”的精神痛罵了兩個膽小鬼之后,帶著弟弟穆爾哈齊和近侍顏布祿、兀凌噶四人與敵軍搏殺,一舉射殺了二十多名敵兵。敵軍頓時就被這四個殺神給鎮(zhèn)住了,一時之間士氣大落,再無戰(zhàn)意,四散而逃。努爾哈赤乘勝追擊,成功扭轉(zhuǎn)危局。
次年,努爾哈赤聽說了尼堪外蘭逃到鵝爾渾城的消息,立刻率兵出擊,打得尼堪外蘭連忙跑路,入了撫順關(guān),尋求大明的庇佑。努爾哈赤又一次撲了個空,怒不可遏的努爾哈赤斬殺城中十多名漢人,并派出幾名漢人俘虜前去傳信,向大明索要尼堪外蘭。努爾哈赤一部勢力逐漸崛起,如果拒絕,他未必肯善罷甘休,而尼堪外蘭眼看已是爛泥扶不上墻,一番權(quán)衡利弊之后,大明邊將本著“死道友不死貧道”的精神果斷把尼堪外蘭給賣了。努爾哈赤處死尼堪外蘭之后迅速收兵,在建州老營的廢址上建立了自己的大本營。報完祖、父之仇,努爾哈赤并沒有安守本分,當(dāng)一個部落酋長,他此時早有一統(tǒng)女真部落的遠大志向,不過首先他要做的就是把建州的女真給盡數(shù)收服,所以哲陳部在劫難逃。
萬歷十五年(公元1587年),努爾哈赤攻陷哲陳部山寨之后,派出猛將額亦都攻打哲陳部的巴爾達城。巴爾達城附近有正在漲潮的渾河作為一道天然屏障,巴爾達城的士兵以為河流湍急,努爾哈赤一部必然難以渡河,誰知道額亦都竟然想出了用繩子連接所有士兵的法子過了河,并帶著渡河的士兵趁熱打鐵搞了個夜襲。夜襲的一方殺氣騰騰地沖了過來,守城的一方卻睡眼惺忪,這場戰(zhàn)役的結(jié)果可想而知。努爾哈赤乘勝追擊,兵指哲陳部最后一個據(jù)點洞城,洞城城主扎海比較識時務(wù),果斷投降了,隨著扎海的投降,建州女真五部之一的哲陳部被努爾哈赤吞并。
萬歷十六年(1588年)九月,蘇完部長索爾果、董鄂部長何和禮、雅爾古部長扈爾漢為免遭刀兵之禍,也為了自身的發(fā)展考量,帶著軍民歸附了努爾哈赤。這三部的到來使得努爾哈赤的勢力得到了空前壯大。雖然人多了,但怎么對待這些前來歸附的人也是個技術(shù)活兒,處理好了,還會有其他部落前來歸附,處理不好恐怕要出大亂子。努爾哈赤使用聯(lián)姻、收養(yǎng)子、重權(quán)相許的方式成功籠絡(luò)了這三個部落,并獲得了費英東、何和禮、扈爾漢三名猛將,這三個人和之前的額亦都、安費揚古并稱為“五大臣”,為努爾哈赤的統(tǒng)治提供了極大的幫助。隨著兆佳城、完顏王甲城被攻陷,建州五部在努爾哈赤的不懈努力下迎來了新的統(tǒng)一。但這只是努爾哈赤統(tǒng)一計劃的一小部分而已,他下一個要統(tǒng)一的是整個女真部落。
分裂割據(jù)的女真部落
15世紀初期,女真眾多部落經(jīng)過長期的征戰(zhàn)、遷徙、融合,逐步分化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東海)女真三大部。按照地域可分為建州、長白、東海、扈倫四大部分。建州女真居住在撫順關(guān)以東,由于受到大明的影響,建州女真已經(jīng)逐步定居并開始務(wù)農(nóng),海西女真生活方式則與蒙古人相同,多為游牧民,而住在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河谷的女真人生活方式更為原始,以狩獵和打漁為生,所以被稱為野人女真。這些女真部落眾多、居處又散亂、各自發(fā)展,誰也不歸附誰,長期處于分裂割據(jù)的狀態(tài)。而明王朝所采取的分而治之、相互牽制的策略更加劇了女真部落的混亂和割據(jù)。
大明萬歷十九年(公元1591年)正月,努爾哈赤正式踏上了統(tǒng)一女真部落的征途。他的第一個目標是長白山部。開始征討長白山部以來,努爾哈赤可謂戰(zhàn)無不勝,攻無不克,沒遇到過像樣的反擊。直到萬歷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九月,努爾哈赤正打算繼續(xù)征討長白山各部落的時候,才遭到了海西女真葉赫部與烏拉、輝發(fā)、哈達及蒙古科爾沁等九個部落的聯(lián)合進攻。海西女真的軍事實力在女真各部之中最為強悍,建州女真勢力的崛起對于海西女真來說無疑是巨大的威脅,雙方勢必有一場較量,這場較量就在古勒山進行,史稱此役為“古勒山之戰(zhàn)”。努爾哈赤秉承著“任爾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的軍事理念,集結(jié)兵力,向敵軍主力發(fā)動迅猛進攻,并根據(jù)古勒山的地形設(shè)下埋伏,大敗敵軍,不僅殺死葉赫部的卜寨,還捉到了烏拉部首領(lǐng)布占泰。古勒山之戰(zhàn)的勝利表明女真部落的軍事優(yōu)勢已經(jīng)由海西女真轉(zhuǎn)移到了建州女真。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努爾哈赤深知海西女真這個饅頭有點兒大,一口吃不完,得慢慢消化,而且他現(xiàn)在并不打算吃,所以他一方面向明朝廷表示臣服,另一方面對朝鮮、蒙古等示好,對于海西女真中勢力較強的葉赫部和烏拉部更是大肆拉攏,不僅放還了布占泰,更與其聯(lián)姻,將他的妹妹娶作妻子。自古以來,聯(lián)姻就是個密切雙方關(guān)系的好方法,努爾哈赤故技重演,與葉赫部首領(lǐng)布楊古、錦臺失也進行了聯(lián)姻,并與海西女真多個部落結(jié)盟,暗中逐步分化海西女真勢力,更借機滅掉哈達部。如此一來,海西女真的勢力便不足為患,努爾哈赤可以毫無后顧之憂地去攻打東海女真了。
萬歷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歸附烏拉部的東海女真瓦爾喀部蜚悠城主策穆特黑不堪忍受烏拉部布占泰的多番侮辱,前來拜見努爾哈赤,希望能夠歸附建州女真。能壯大勢力這還有什么好猶豫的?努爾哈赤當(dāng)即命令舒爾哈齊和兒子褚英、代善等人率部將前去蜚悠城,收服瓦爾喀部的民眾。這就引發(fā)了布占泰的不滿,歸附我烏拉部的人,你們建州女真想帶走就帶走,這哪行?布占泰連忙派兵前去阻攔,雙方在烏碣巖打響了遭遇戰(zhàn),褚英、代善率兵包抄,聯(lián)合扈爾漢、揚古利打敗烏拉軍,殺死了主將博克多父子和三千多名烏拉士兵,繳獲了大批戰(zhàn)利品。烏碣巖之戰(zhàn)后,烏拉部的勢力被大大削弱,加上之后褚英、代善兩人率兵攻克了烏拉部的宜罕山城,努爾哈赤和布占泰算是徹底撕破臉了。
萬歷四十年(公元1612年)九月,布占泰進行了反擊,他聯(lián)合蒙古科爾沁部落攻打了渥集部虎爾哈路。勝利的喜悅沒有維持多久,三個月后,努爾哈赤親征烏拉,連拔烏拉河西六座城池還不夠,一直攻打到烏拉城門下,打得布占泰連忙告饒。畢竟有著姻親關(guān)系在,努爾哈赤沒有斬盡殺絕,痛罵了布占泰一頓后便退兵了,但布占泰回去后遷怒于自己的兩個妻子,不僅拿箭射向其中一個妻子,還把兩個妻子都給囚禁了,布占泰這兩個妻子不是別人,一個是努爾哈赤的女兒穆庫什,一個是努爾哈赤的侄女額實泰。此時布占泰的愚蠢已經(jīng)超過了努爾哈赤容忍的極限,次年,努爾哈赤又一次率兵親征烏拉部,烏拉部上至貴族下至民眾紛紛投降,這一仗努爾哈赤打得格外輕松,直接把烏拉部給滅了。唯一的缺憾就是讓布占泰逃了。布占泰也沒別的地方去,就投奔了葉赫部。
努爾哈赤向葉赫部要人,葉赫部不給,談不攏那就開打吧!萬歷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九月,努爾哈赤發(fā)兵四萬親征葉赫部,驍勇善戰(zhàn)的建州兵接連攻克葉赫部十九座城寨,眼看撐不住了,葉赫急忙向大明發(fā)出求救訊號,大明也不愿意讓努爾哈赤一家獨大,就派出一千士兵,帶著火器給葉赫部撐腰。在火器的威脅下,努爾哈赤不敢貿(mào)然行動,放了把火,燒了葉赫部的房舍之后帶著降民撤兵了。
萬歷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草原上鼎鼎有名的絕代佳人葉赫那拉·東哥要出嫁了,這位美人曾與努爾哈赤有過婚約,但由于努爾哈赤在古勒山之戰(zhàn)中殺死了東哥的父親卜寨,東哥誓死不嫁殺父仇人,所以葉赫部單方面悔婚,并以殺死努爾哈赤為條件為東哥征婚,這令努爾哈赤大失面子。這次東哥要嫁的人是蒙古喀爾喀部達爾汗貝勒之子莽古爾岱,努爾哈赤本打算趁著這個機會消滅掉葉赫部的勢力,但大明的介入使得努爾哈赤計劃落空了。
勢力壯大的同時,努爾哈赤的稱號也不斷在升級,從貝勒、夷人之主晉級國王、可汗等,但努爾哈赤很懂得示弱和臣服,他多次前往大明朝貢,并借此獲得了明朝的一系列封號。在進入北京朝貢的時候,他趁機打探明朝廷的虛實,努爾哈赤的示弱產(chǎn)生了很好的麻痹效果,以至于大明對這個野心勃勃的老鄰居毫無察覺。萬歷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努爾哈赤已經(jīng)軟硬兼施地收服了大部分女真部落,并在赫圖阿拉稱汗,建立后金政權(quán),定國號天命,而這個后金政權(quán)就是大清國的前身。
此時的努爾哈赤已經(jīng)是大明朝不容小覷的強敵了,天命三年(公元1618年),努爾哈赤當(dāng)眾誓師,痛斥大明害其祖、父,逞兵越界等七大恨,正式向大明宣戰(zhàn)。努爾哈赤率領(lǐng)兩萬兵馬分作兩路攻打撫順,在后金軍的迅猛攻勢下,大明撫順的守將李永芳自量不敵,便棄械投降。遼東巡撫李維翰接到戰(zhàn)報,立即派出一萬明兵前往鎮(zhèn)壓,結(jié)果被后金軍伏擊,以至于全軍覆沒。同年七月,努爾哈赤圍攻清河城,攻破清河城之后,殺死了守城的明將鄒儲賢。撫順、清河兩座城池接連被攻陷,不僅震動了整個遼東,更令遠在北京城的大明君臣震撼和憂慮,連常年不理朝政的明神宗都知道了邊疆情勢危急,連忙任命兵部左侍郎楊鎬為遼東經(jīng)略,前去主持遼東防務(wù)。努爾哈赤本打算接著攻打遼陽、沈陽兩地,但一方面,明神宗已經(jīng)派兵增援遼東了,另一方面則有葉赫部偷襲之憂。一番權(quán)衡之下,努爾哈赤撤回了大本營。
為了一次性解決后金勢力,大明決定聯(lián)合葉赫部、朝鮮兩方勢力,發(fā)動一次針對后金的大規(guī)模戰(zhàn)役,這就是著名的薩爾滸戰(zhàn)役。由于明朝末年政治腐敗,駐守在遼東的明軍早已不堪其用,為了保證這一戰(zhàn)役的勝利,大明從全國各地征調(diào)軍隊,窺一斑而知全豹,遼東的兵馬尚且不堪一擊,何況其他地區(qū)呢?許多將領(lǐng)接到調(diào)令,都大哭著不愿意出關(guān)與強悍的后金軍對陣,再不愿意,大明與后金之間也勢必要大戰(zhàn)一場的。經(jīng)過九個月的籌備,大明與朝鮮、葉赫部集結(jié)了十萬人馬圍剿后金軍。
楊鎬將攻打后金的兵馬分為四路,總兵劉率軍出寬甸由東;總兵馬林率軍出三岔口由北;杜松率軍出撫順關(guān)由西;李如柏率軍出鴉鶻關(guān)由南,四路軍都直指后金的赫圖阿拉。李如柏主要采取的是分兵合擊、聲東擊西的戰(zhàn)術(shù),由東路的總兵劉
虛張聲勢來吸引后金兵力,但主力軍卻是西路的杜松。努爾哈赤掌握了明軍的作戰(zhàn)方針,對前來圍剿的四路兵馬進行了分析,最終決定還是用老招數(shù)——“任爾幾路來,我只一路去”,把全部兵力集結(jié)起來,全力攻打杜松所帶領(lǐng)的西路軍主力。此時馬林和李如柏南北兩路軍距赫圖阿拉路途遙遠,且一路上山高水險,行軍十分困難,一時間不能到達,杜松走的路則較為順暢,很快就到達了薩爾滸。后金六萬兵馬對上杜松孤軍深入的三萬人,欺負得跟玩兒似的,毫無意外,杜松的西路軍被后金軍盡數(shù)殲滅,隨即后金八旗軍揮兵北上,迎擊北路馬林軍,馬林比杜松好一點兒,起碼他和幾十名士兵逃了出來,剩下的兵馬全軍覆沒。前往支援的葉赫貝勒金臺石、布揚古兩人一聽說明軍敗了,連忙撤兵返回葉赫部。努爾哈赤這邊一刻不停地舉兵南下,以誘敵深入之計設(shè)下埋伏,最后全殲大明東路劉
軍,朝鮮軍隊的元帥姜弘立率領(lǐng)五千多名殘兵投降后金。此時大明的主要軍力除去李如柏,已經(jīng)被努爾哈赤各個擊破。坐鎮(zhèn)沈陽的楊鎬雖然手握著一支機動兵力,卻按兵不動,還在做著四路兵馬圍殲后金的美夢,直到聽說西、北、東三路軍全軍覆沒之后,才連忙急召李如柏回來,李如柏撤退時遇上后金哨探,自亂陣腳,發(fā)生了踩踏事件,導(dǎo)致死傷千余名士兵。短短五天時間,努爾哈赤就以少勝多打了一場漂亮的殲滅戰(zhàn)。很快努爾哈赤又拿下了開元和鐵嶺,明朝東北地區(qū)的統(tǒng)治開始全面崩潰。薩爾滸之戰(zhàn)不僅使明朝在遼東的軍事實力遭到了毀滅性打擊,更決定了兩個王朝的興亡走向。自此大明更加衰弱,不得不轉(zhuǎn)攻為守,而后金則轉(zhuǎn)守為攻,站在了食物鏈的最頂端。

寧遠之戰(zhàn)示意圖
此時被孤立的葉赫部成了一塊任人宰割的肥肉,努爾哈赤當(dāng)然不會放過這個良機,同年八月,他率兵親征葉赫部,并一舉滅掉了葉赫部。
天命六年(公元1621年),努爾哈赤遷都遼陽,并針對明朝發(fā)動了一系列軍事攻勢,奪取大明遼西重鎮(zhèn)廣寧,又拿下遼西義州、錦州等四十多座城池。
天命十一年(公元1626年)正月,努爾哈赤發(fā)動寧遠之戰(zhàn),在這次戰(zhàn)役之中,一向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的努爾哈赤遇到了他此生最大的克星袁崇煥。袁崇煥這個人雖然愛吹牛皮,但絕不是空談?wù)`國之輩,在袁崇煥的指揮之下,大明守軍奮勇作戰(zhàn),誓死守城,努爾哈赤的后金軍在明軍的十一尊紅夷大炮的轟擊下?lián)p失慘重,許多后金士兵畏懼炮火的威力而不敢靠前。努爾哈赤無奈之下只好撤兵。攻打?qū)庍h不下,努爾哈赤并不打算就這么走,他掉轉(zhuǎn)兵力突襲了大明關(guān)外的后勤基地——覺華島。此時正值隆冬,覺華島沒有任何屏障,島上寡不敵眾的明軍,包括守將金冠全員戰(zhàn)死,后來前去迎接父親棺槨的金士麒和八百名隨從也與后金軍展開激戰(zhàn),結(jié)果金士麒一行全部被殺,居住在島上的一萬四千多名民眾也被后金軍盡數(shù)屠殺,島上數(shù)萬石糧食和兩千多艘船只被全部燒毀。直到毛文龍出兵襲擊后金永寧,努爾哈赤才不得不回兵。
天命十一年(公元1626年)七月,身患毒疽的努爾哈赤前往清河湯泉療養(yǎng),但令他失望的是他的病情不但沒有絲毫減輕的跡象,反而逐步加重,同年八月,努爾哈赤因病去世,結(jié)束了殺戮的一生,終年六十八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