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量子領域的變化
- 我有一個末世位面
- 懶惰走開
- 2075字
- 2019-01-26 00:08:30
“關于糧食方面的問題,我來處理。”王寒道。
叢書平道:“在城內,我們開墾了一些土地,用來種植糧食,目前還沒有成熟。”
“沒事,公司有足夠的糧食供基地人員消耗,放心吧。”王寒道。
“另外你上次說到的物理學常量變化的問題,有沒有什么進展?”
叢書平凝重道:“基礎物理學常量幾乎沒有什么變化,但是在量子領域的變化就比較詭異了。”
王寒瞳孔微縮道:“詭異?什么意思?”
這時,從門外走進來了一個頭不高的中年男子。
男子看起來40歲左右,身上散發著濃濃的書卷氣。
叢書平看到男子對王寒道:“老板,給您介紹一位大才。”
說完拉著中年男子道:“這位是原來南科院的物理學博士俞明路,因為某些原因滯留在柳州附近,后來被基地的探險隊給救了回來。”
“現在他也已經是饕餮研究院的一員了。”
中年男子看著王寒驚異道:“沒想到保護傘基地的主人竟然這么年輕,實在是大出所料。”
王寒笑道:“俞博士,歡迎來到保護傘基地。”
“不知道您為什么沒有被轉移到喜馬拉雅山去。”
俞博士對他的問題也不驚訝。現在的保護傘基地高層,幾乎所有人都知道了有個“火種計劃名單”和國朝最后的藏身之地-喜馬拉雅山脈這個消息。
當然這也有王寒沒有刻意隱瞞的結果。
“我被排除在了名單之外。”俞明路攤手道。
王寒挑了挑眉,沒有說話。
俞明路苦笑道:“有一個和我理念有著巨大分歧的科學家,正好是火種計劃的制定者之一。”
“他認為自己的理念才是對的,只有他的方法,才能最終拯救人類。”
“為了避免高層舉棋不定,他就把我排除在了名單之外。”
“不過作為補償,他將我的家人和孩子都帶到了喜馬拉雅。”
王寒沉聲道:“也就是說,那個和你的理念有巨大分歧的科學家,正在喜馬拉雅執掌大權。”
俞明路點頭道:“可以這么說,現在整個國朝剩余力量都在實踐他的理論。”
“火種計劃就是他提出來的。”
王寒指了指旁邊的椅子道:“俞博士快坐。”
“我有一些問題,不知道俞博士能否為我解答一番。”
俞明路笑道:“您盡管問。”
王寒微微有些迫切道:“你和那個…火種計劃的制定者,到底是在哪方面的產生巨大分歧?你們的理論和理念又分別是什么?”
“你剛才說,那人認為自己的理論才能拯救人類。到底是怎么回事?”
俞明路思考了會道:“這些問題,我會逐一給你解答。”
“先回到我進門時,叢書平說的話。”
王寒回想道:“叢書平剛才說基礎物理學常量幾乎沒什么變化,但是在量子領域的變化就比較詭異了。”
俞明路點頭道:
“量子是能量和物質的最小單位,分子、原子、光子、電子都是量子的表現形態。”
“著名的雙縫干涉實驗,你應該也聽說說過。”
王寒點頭,當初叢書平他們做這個實驗的時候,他就在旁邊看著。
俞明路道:“它們更活躍了!”
王寒驚訝道:“什么?”
俞明路道:“所有加入觀測的實驗,量子態都更加活躍了。”
王寒心中疑惑,這幫科學家為什么說話都這么難懂呢。
“那這代表著什么呢?量子態在觀測環境下更活躍,然后呢?”
俞明路總結道:“說明這個世界正在不斷的變化。”
“意識和量子之間的聯系也更加緊密了。”
王寒思考道:“我可不可以理解成,你的意思是說,人類意識對微觀量子態的影響越來越大了。”
“它們之間產生的聯系也越來越深了。”
俞明路稱贊道:“就是這個意思,你的理解能力很棒。”
王寒又想了一會,腦洞大開道:“那是不是說,人類意識就可以對物質和能量產生干涉了?”
“比如出現神話傳說和國外科幻電影里的超能力?”
俞明路搖頭道:“……應該不會,目前觀測到的量子態活躍,還沒達到影響物質形態變化的程度。”
“而且人的意識到底是什么?到現在人類還沒有弄明白。”
“實際上,從微觀角度看人類也是有無數的量子組成的。你的一個呼吸就有可能是無數的量子。”
王寒喃喃道:“意識?”
俞明路道:“是的,那么意識到底是什么呢?”
“所有人都知道,光速是宇宙中的最快速度。”
“但是人的意識念動之間比光速還要快。”
“意識是靈魂嗎?還是說意識只是大腦中的一個反饋機制。”
“那靈魂是否又存在呢?”
王寒定定的看著俞路明道:“俞博士認為,這世界上有沒有靈魂呢?”
俞明路道:“我不知道。但是我認為人死后意識會產生量子糾纏反應,在遙遠未知的地方,人的所有信息都會在那里留下痕跡。”
王寒挑眉道:“天堂?地獄?”
俞明路不置可否。
王寒知道自己因為備受玄幻小說的熏陶,所以思維比較跳脫,想象力也比較豐富。
但是看俞明路和叢書平的表情,顯然是不認為有什么地獄和天堂的。
“那你的理論是什么?喜馬拉雅的那人的理論又是什么?”
俞明路嘆了口氣道:“這要從三十年前,國朝空間站收到了3道來自宇宙深處的無線電信號說起。”
王寒驚異道:“哦?這個我倒是聽馬院士說起過一點。”
俞明路點頭道:“既然馬院士和你說過,那么我就不在細說了。”
“從收到并破譯這三段無線電波信號后,短短3年的時間,地球人類向宇宙深處發射了100多枚探測器。”
“其中國朝占據了一半。”
王寒猜測道:“難道是為了探查那信號源的地方?”
俞明路點頭道:“是的,基本是這個目的。”
王寒皺眉道:“那這些探測器得走多少年才能到達地方啊,我記得馬院士好像說這是來自30億光年之外的宇宙深處。”
俞明路道:“是要走很長時間,有可能都到達不了目的地。”
“不過它們的使命并不光是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