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房地產周期波動區域差異研究
- 鄒琳華
- 796字
- 2019-08-06 16:54:35
四 研究思路、內容與結構
除結論部分外,全書共分6章。
第一章為本書的緒論部分,除了為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論和方法準備外,主要解決本文如何界定與描述房地產周期的問題。
第二章在對經濟周期理論做出系統梳理的基礎上,利用蛛網模型、存量—流量模型等基于沖擊—傳導的理論模型對房地產周期波動的成因做出簡要解釋。本章主要解決為什么會發生房地產周期,或對房地產周期應作何種理論解釋的問題。
第三章結合中國區域房地產市場的特性,構建了中國區域市場特性修正的存量—流量模型,并通過參數模擬的方法探討了市場結構及經濟基本面因素對房地產周期波動特征模式的決定性影響。由于市場結構與經濟基本面因素都屬于具有較強地域性的變量,因而模型實際上對房地產周期波動區域差異的形成原因做出理論解釋。
第四章改變了傳統房地產周期理論模型中,把宏觀(區域)經濟變量視為房地產市場外生沖擊因素的局部均衡處理方法。在考慮金融信貸市場中介作用的基礎上,構建了包含金融加速器效應的動態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房地產周期與宏觀(區域)經濟波動的相互作用機理及其后果。本章主要解決房地產周期波動是否會反過來對宏觀(區域)經濟構成影響,以及其動態特征如何的問題。
第五章綜合運用HP濾波、譜密度分析及BP濾波等方法,對北京、上海、廣州、深圳4個一線城市房地產價格周期、供求周期及房地產開發投資周期進行經驗測度與階段劃分,進而對4城市的房地產周期差異進行簡單比較。本章主要解決我國存在什么樣的區域房地產周期的問題。
第六章以東、中、西部10個重要城市為例,通過互譜分析等方法測度我國不同區域房地產周期的相關性、領先滯后關系及波動性差異。本章主要解決我國房地產周期波動區域差異的具體表現形式或特征是什么的問題。
第一章、第二章為全書的理論基礎部分,第三章、第四章為理論推導及數理模擬部分,第五章、第六章為實證檢驗部分。
全書的邏輯框架具體如圖1-5所示。

圖1-5 房地產周期波動分析的邏輯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