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引言

第一節 問題背景

一 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

隨著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時代對我國的經濟發展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國家之間的激烈競爭也越來越依賴于知識和技術,工程教育成為決定一國能否在競爭中占據戰略優勢地位的關鍵因素之一。《國際科技競爭力研究報告》(2010)對各國的技術創新分析顯示,1996~2006年,世界專利產出總量呈上升態勢,其中發達國家占據了專利數量的絕對優勢,我國的技術研發雖然已經進入了快速成長期,但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同時,發達國家正在通過提高研究開發的難度來搶占全球技術研究開發的先機與技術制高點。就科技研發人員而言,我國科技研發人員所占總人口的比重遠遠低于發達國家。因此從國際競爭環境來看,加大科研創新力度、提高專利技術水平、培養優秀工程科技人才是我國未來發展的迫切需要。

目前,我國企業在全球產業鏈中仍處于較低端的位置,以加工制造為主,缺乏技術創新,尤其是缺乏原創性技術。國家和企業的持續發展不能長久依靠技術含量低的加工貿易與低廉的勞動力成本來支撐,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必需。技術變革與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需要受教育水平高、研發能力強的工程科技人才進行互動配合,這也就使得高等工程教育成為這一過程中的關鍵因素。

二 國家發展戰略布局

現在我國正處在改革發展的關鍵階段,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指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這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實現我國工業現代化的快速躍升,具有重大歷史意義。

發展教育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需要。加快我國從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人力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邁進是時代發展對我們提出的要求,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人類文明進步的根本保證。高等教育強國與經濟強國的建設互為交織、雙向互動。經濟強國為高等教育強國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基礎,高等教育強國又反過來為經濟強國提供了推動力(鄔大光等,2010)。《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了“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優先發展教育,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教育體系,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指導思想與“優先發展、育人為本、改革創新、促進公平、提高質量”的工作方針。到2020年,我們的教育發展目標是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進入人力資源強國行列。《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也把“人才”提到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第一資源的重要位置,并強調了工程科技人才的培養。將“突出培養造就創新型科技人才”等作為我國人才隊伍建設的主要任務,其中包括專業技術人才隊伍與高技能人才隊伍的培養。

高等教育強國戰略的實施是落實人才強國戰略的需要,也是我國當前教育、經濟與社會發展階段的必然要求。在我國高等教育結構中,工程教育是所占比例最高的一部分,工科的招生數占到了歷年高等教育招生總數的30%以上。高等工程教育強國戰略的實施是高等教育強國目標實現的關鍵環節。

國家推出的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卓越工程師計劃等都對我國的工程教育人力資本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為了加強高等學校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吸引和培養造就一批具有國際影響的學科領軍人才,教育部從2011年起推出了新一期的長江學者獎勵計劃。自1998年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開始實施以來,在長江學者中工科精英占有相當的比例。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對提升單位科研競爭力和促進國際交流合作發揮了很大作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增強了所在學科的科研實力,對青年教師的培養起到了明顯的助推作用。

三 中國工程教育專業人才供需矛盾

要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并在國際競爭中爭得主動,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工程教育所培養的各級各類的工程技術人才(余壽文等,2004)。西方發達國家普遍面臨著工程科技人才短缺的境況。目前在我國的畢業生就業市場上,相對于其他學科來說,工科畢業生的需求較為旺盛。根據《2011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 2008屆、2009屆與2010屆本科畢業生畢業半年后就業率最高的專業門類均為工學,各年本科畢業生半年后就業率分別達到了90.4%、90.2%與93.3%;其次為管理學,分別為89.3%、89.2%與92.3%;最低的為法學,分別為79.5%、82.3%與86.7%。在2008屆、2009屆與2010屆各學科門類畢業生本科就業的專業對口率中,專業對口率最高的均為醫學,分別達到了90%、88%與88%;其次為工學,分別為77%、73%與75%;專業對口率較低的專業為歷史學與法學,均在50%左右(麥可思研究院,2011)。

工程師供需矛盾是當前西方發達國家普遍面臨的問題,工程教育生源問題很早就引起了西方學者的關注。當前我國的工程教育生源狀況也存在隱憂。1993~2008年,我國普通高等院校本科生招生總數由386458人提高到2970601人,其中工學招生數由168312人提高到943738人,但是工學招生數占總招生數的比重呈現出明顯的下降趨勢,由1993年的43.55%下降到2008年的31.77%。1993~2008年,我國研究生招生總數也由42145人提高到446422人,其中工學招生數由19458人提高到155484人,工學招生數占總招生數的比重也呈現出明顯的下降趨勢,由1993年的46.17%下降到2008年的34.83%。再看工學研究生招生的錄考比,在北京大學2009年各學科門類碩士研究生招生的錄考比中,工學的錄取率最高,為35.94%,而該校當年平均的錄取率為13.22%。在上海交通大學2009年各學科門類碩士研究生招生的錄考比中,工學的錄取率為28.14%,高于該校當年平均錄取率(23.04%)5.1個百分點。通過歷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國家線可以從一定程度上看出工程教育生源的質量,2000年以后工學碩士研究生招生國家線的總分線與單科線同其他學科相比一直處于較為靠后的位置。工程教育生源狀況體現出人們對工程教育的選擇傾向,而教育收益對教育選擇的影響也一直是學者們感興趣的主題之一。

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背景彰顯了發展工程教育的重要性,國家發展的戰略布局為工程教育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我國工程教育專業人才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等諸多背景交織下,對我國高等工程教育的收益率進行深入和系統的分析,無疑具有重要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主站蜘蛛池模板: 米林县| 仙游县| 武冈市| 绩溪县| 博乐市| 南宁市| 九龙城区| 青岛市| 玉山县| 峡江县| 平湖市| 赞皇县| 金昌市| 英德市| 佛学| 乐山市| 黄龙县| 达日县| 西乌| 伽师县| 循化| 天门市| 泸州市| 彰化市| 台东县| 绍兴县| 玛曲县| 准格尔旗| 朝阳市| 桦甸市| 弥勒县| 吴川市| 武鸣县| 遂川县| 二连浩特市| 当阳市| 秦安县| 乌拉特中旗| 东港市| 金山区| 山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