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意義概述

金融資源作為經濟跨越式發展的軟性保障,深刻影響著我國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廣度和深度。隨著我國資本總量的快速增長及流動性的結構性過剩,區域內決定經濟增長的各要素因受益程度不同,其風險敞口也逐步顯現。2010年10月8日發布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指出要“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加快經濟社會各領域信息化……加強重要信息系統建設,強化地理、人口、金融、稅收、統計等基礎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構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觀審慎管理制度框架,加強金融監管協調,建立健全系統性金融風險防范預警體系和處置機制”。2012年末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則提出“需要重視金融資源使用宏觀質量,構建利用效率新模式以化解產能過剩,促進產業升級”。這些都說明了金融資源、金融行業具有影響其他行業發展的典型特征。

從目前理論研究的現狀和實踐來看,金融活動效率評價除了因虛擬化導致量化研究不準確之外,也多考慮中國幅員廣袤,區域情況各不相同,對結構性失衡導致的系統性偏差研究很不夠。如溫州“企業融資困難”、鄂爾多斯“資金充足下的消費亂象”等問題層出不窮,這也使得中央銀行貨幣信貸政策對松緊時機和量的選擇困難很多。傳統的貨幣金融理論已無法對統一經濟體中不同區域(尤其是中國這樣一個大國)的金融發展水平差異如此明顯做出完整解釋。因此,從實體產業傳導和金融地理視角,借助相關效率模型衡量金融活動效率,從而構建產業傳導關聯背景下更具針對性的金融活動效率評價模型與經濟協同發展持續穩定機制,是非常緊迫的重要課題。

有鑒于此,本書將影響金融活動及金融效率的主要指標作為研究和討論對象,以期從產業傳導理論和金融經濟理論視角對金融效率與經濟發展問題展開研究。在理論上,希望對金融活動效率評價、區域金融與經濟發展的路徑選擇有所啟發;在實踐上,嘗試為優化我國區域金融資源配置、改善和提高金融資源活動效率提供有價值的政策建議和指導。

同時,在對中東部典型區域和城市的金融活動效率進行評價時引入產業傳導異速理論,這也是金融發展理論的新熱點,但由于其研究視角受局限(如在研究區域經濟發展差距與金融發展時,一般局限于金融業不同行業發展如何影響經濟發展上),因此本書并未深入探討其中的影響機制和途徑。近年來興起的金融地理學,其思想和理念為本書考察金融問題提供了全新的視角和方法論,如借用地理學上常用的地圖工具(地理遙感,尤其是地理信息系統,即GIS系統)、系統論中的社會網絡分析法(Social Network Analysis, SNA)來考察金融經濟關系,將金融空間結構關聯、金融資源流動方式展現于相應區位地圖上,從而更加清晰地了解金融資源的空間地理分布及其演化過程——可以觀察到較長時間內金融資源集中和擴散趨勢、區域金融活動格局變遷等。

實證方面,本書在應用產業傳導異速理論對金融業不同部門與經濟發展關系展開分析后,應用特征價格變量和潛變量結構方程構建區域(城市)金融活動效率評價模型;并借助社會網絡分析法在一定程度上對金融活動效率地理意義上集中體現區域,即在國際金融中心和區域金融中心的圈層結構中結合產業傳導關聯理論進行空間金融活動質量的分析與探討,從而相對完整地從理論邏輯推導和空間范圍應用這兩方面對金融活動效率進行微觀和宏觀雙重評價:展示基于潛變量建模的金融活動效率改進途徑和空間范圍金融活動圖景。

本書具有較顯著的預期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通過在產業傳導關聯基礎上研究金融效率合理評價方式,嘗試解決如下問題:①從產業傳導關聯理論所引致的特征價格變量看金融發展狀態、金融集聚下的區域金融集聚區應如何布局;②如何在已有金融效率模型基礎上構建加入特征價格變量的結構方程;③嘗試建立基于潛變量特征價格結構模型的金融業活動效率評價模型;④應用社會網絡分析法介入形成金融社會網絡結構圖,在實證意義上揭示東部和中部主要區域的金融活動效率差異、來源及東部和中部區域金融集聚空間圖景的時間序列表達。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盐山县| 乌鲁木齐市| 会昌县| 麟游县| 新平| 澄江县| 天镇县| 莱芜市| 临朐县| 苍南县| 闽清县| 岑溪市| 临泉县| 中卫市| 梁平县| 开原市| 蓬莱市| 汕尾市| 台中县| 清涧县| 若羌县| 商河县| 肃北| 沂源县| 方城县| 工布江达县| 桓台县| 内丘县| 大田县| 岫岩| 县级市| 平陆县| 新和县| 常州市| 西盟| 通许县| 蓬溪县| 汽车| 绍兴市| 济阳县| 德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