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 概述:國際人權法對中國法治的影響

國際人權法對整個國際社會和中國的國內生活都有影響。而這種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即法律義務、道義責任和法文化資源。

首先,國際人權法是國際法的一個分支,它包括很多有法律拘束力的規則。現在,由于人權領域的國際法編纂比較發達,有了大量的多邊人權公約或者相關文件,所以人們談論公約較多。當然,對國家產生法律約束力的國際人權法規則既包括國際條約規則,也包括國際習慣法規則。雖然國際習慣的證明問題比較復雜,但是國際習慣一經確立則對所有國家發生效力。在一國沒有參加有關的國際公約時,有關國際公約中所表明的國際習慣法規則依然可以對該國發生法律約束力。所以國際習慣有不可忽視的意義。法律義務是要付諸行動的,它會直接對個人、組織和社會產生影響。

其次,作為法律文件的人權公約也會成為道義責任的淵源。人權法和人權思想本身都有其深刻的人文內涵和道義基礎,國際人權法實施過程中的輿論影響、道德評價都會使其發生超越法律規則的效果。因此,在國際人權法中,《世界人權宣言》等重要聯合國決議的影響甚至超出一些國家間公約。在社會生活中,常常會出現對人權公約具體條文并非依據法理的任意引用,而不問具體的法律程序。換句話說,公約是否生效,對相關國家是否構成約束,相關國際公約是否可以直接發生效力而被據以主張權利被置之度外了,相關的引用更多的是在道義上發生影響和作用。法律是法律價值的載體,在這個意義上說,法律是有道德的。國際人權法所彰顯的人權理念是法治的價值目標之一。

再次,作為法文化資源,它意味著,國際人權法是各國實行法治的重要法文化資源。國際法提供一種國際社會的法律共識,或者說共同標準。如果說借鑒某一國家的法律經驗,是借鑒某一外國的先進經驗的話,那么對國際法尤其是國際人權公約的參考,則是對國際社會某種意義上的共同文明成果進行的借鑒。國際人權法的各個公約可能是區域性組織在其地區層次上達成的若干國家的共識,也可能是世界范圍內在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協調下通過國際會議等達成的共識,它們是在各國代表以及各種非政府組織參與和影響下達成的,反映各種法律觀、文化觀交流與碰撞后的結晶,往往是最低標準或者共同目標。作為一種法律資源,一個國家即使未參加某個公約,也可能參考或借鑒公約的有關規定。例如,中國雖然尚未批準《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但是中國在制定和修改《刑法》和《刑事訴訟法》等重要法律時,都會參考其宗旨、原則和相關規定。

可見,國際人權法的意義和影響要遠遠超過一般的國際法規則。隨著2004年中國憲法寫入“尊重和保障人權”的專門條款,國際人權法對中國法治建設的影響越來越大。

本文將介紹中國參加聯合國人權公約的情況,包括中國對“國際人權憲章”的立場和態度、2005年中國政府在國際人權法領域的重要活動以及在國內發生的與人權相關的重要事件和活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仁县| 仁怀市| 宜兰县| 静海县| 荔波县| 佛教| 梅州市| 工布江达县| 柳州市| 廊坊市| 东宁县| 福清市| 柘荣县| 明星| 九江市| 邮箱| 驻马店市| 桦南县| 威宁| 楚雄市| 谷城县| 澄城县| 阳新县| 白沙| 荆门市| 康平县| 郑州市| 睢宁县| 油尖旺区| 鹰潭市| 商南县| 石狮市| 观塘区| 城固县| 蓬溪县| 枣庄市| 双桥区| 会理县| 沂源县| 册亨县| 合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