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人權法治(2002~2016)
- 田禾 呂艷濱主編
- 1381字
- 2019-07-17 12:13:03
四 中國積極參與國際人權領域的活動
促進和保護人權是《聯合國憲章》的重要宗旨和原則之一。中國一貫支持和尊重《聯合國憲章》的這一宗旨和原則,積極參與聯合國人權領域的活動。2002年,中國先后派代表團出席聯合國人權委員會第58屆會議(3月18日至4月26日)、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實質性會議(9月30日至11月20日),參加有關人權問題的討論。在人權委員會上,中方代表發表題為《攜手合作,促進人權事業健康發展》的講話,全面闡述了中國政府在人權問題上的原則立場,介紹了中國在人權領域取得的巨大成就。講話指出,第一,人權離不開和平。國際社會應樹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為核心的新安全觀,致力于以和平方式解決一切國際爭端,從根本上防止發生武裝沖突和由此帶來的大規模侵犯人權事件。第二,人權離不開發展。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是充分實現人權的基礎,貧窮是享有人權的主要障礙。國際社會必須高度重視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和發展權,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消除貧困,實現發展。第三,人權離不開國際社會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尊重國家主權是公認的國際法準則。履行國際人權文書規定的根本義務,應主要依靠各國自身的努力。各國有權自主選擇各自的民主形式和發展道路,有權創造本國促進和保護人權的模式。第四,人權離不開國際交流與合作。各國文明都包含尊重人權的積極因素,都有義務進一步促進和保護本國人民的人權。各國應彼此尊重,取長補短,加強合作,共同進步。第五,維護人權必須打擊恐怖主義。反恐必須標本兼治,不應有雙重標準。中方代表表示,中華民族歷來崇尚人的尊嚴和價值,在繼承傳統文化和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中國找到了一條適合本國國情的促進和保護人權的道路,在發展經濟、加強民主法制建設方面取得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中國政府愿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以積極和開放的態度,加強與國際社會的對話與交流,相互借鑒,攜手并進。
參加國際人權條約并認真履行有關條約義務,是中國積極參與國際人權活動的重要方面。在2002年之前,中國已參加192項國際人權條約。2002年8月29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又批準了《〈兒童權利公約〉關于兒童買賣、兒童賣淫和兒童色情制品問題的任擇議定書》。12月3日,中國向聯合國秘書長交存了議定書的批準書。2003年1月3日,該議定書對中國生效。
2002年12月,聯合國大會以表決方式通過起草工作歷時10年的《〈禁止酷刑和其他殘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處罰公約〉任擇議定書》。中國自始至終參加了議定書的起草,并支持在禁止酷刑領域加強國際合作。由于議定書規定了可隨時隨地強制查訪締約國羈押場所的國際機制,明顯沒有充分尊重締約國的主權,中國在聯合國大會對議定書進行表決時投了反對票。
中國是《兒童權利公約》的締約國。2002年,中國按照公約有關規定的要求,完成了《兒童權利公約》執行情況第2次報告的撰寫工作,全面介紹了中國在1996~2001年執行該公約的情況,于2003年向聯合國兒童權利委員會提交。
2002年,中國積極參與聯合國系統內國際人權活動的同時,還與一系列國家和國際組織開展了雙邊人權對話和交流活動,這些國家有美國、英國、挪威、加拿大、澳大利亞、瑞士等發達國家和斯里蘭卡、泰國、加蓬、肯尼亞、津巴布韋、墨西哥、智利、秘魯、阿根廷等發展中國家以及歐盟等國際組織。這些對話和交流活動增進了相互了解,擴大了共識,取得了積極成果。
(參見法治藍皮書《中國法治發展報告No.1(2003)》)
-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實施條例(2014年版)
- 中華人民共和國新法規匯編2012年第4輯(總第182輯)
- 學生常用法規掌中寶:民事訴訟法(2013—2014)
- 知識產權理論與實務
- 學生常用法規掌中寶:知識產權法(2013—2014)
- 無形財產權的類型化與體系化研究:基于信息哲學的分析
- 民法總則研究(第二版)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法律法規規章司法解釋大全(2017年版)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案例注釋版(第二版)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注解與配套(第2版)
- 《民法總則》條文理解與司法適用
- 婚姻家庭法速查速用大全集(案例應用版)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
-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典:注釋法典(2012年版)
- 中國調解離婚案件的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