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清末地方督撫轄區變革與改制

督撫制度起源于明,形成于清。明代總督與巡撫建置,起先只是由朝廷臨時差遣,因事設裁,轄區不定,明中葉以后方逐漸向地方化和制度化轉變,但終明之世未能完成。清沿明制,督撫制度在康熙初年略具雛形,總督與巡撫由朝廷臨時差遣官成為正式的地方最高軍政長官,督撫轄區與省的界線大致相合而由“準政區”成為正式的地方最高一級行政區劃,其后再經調整變化,至乾隆中葉最終完成其制度化的過程而基本定型,成為一種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關于明清督撫制度的一般研究,參見靳潤成《明朝總督巡撫轄區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1996;傅宗懋:《清代督撫制度》(《臺灣政治大學政治研究叢刊》第四種),臺北,政治大學研究所,1963。按:傅宗懋書承臺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潘光哲先生影贈,特此致謝。嘉、道以后,除了東北、蒙古、西藏等邊疆地區以外,全國十八行省計八大總督、十五巡撫的格局漸趨穩定。八大總督指直隸總督、兩江總督、湖廣總督、閩浙總督、兩廣總督、云貴總督、陜甘總督、四川總督(不計漕運總督與河道總督),十五巡撫為山東巡撫、河南巡撫、江蘇巡撫、安徽巡撫、浙江巡撫、江西巡撫、湖北巡撫、湖南巡撫、福建巡撫、廣東巡撫、廣西巡撫、貴州巡撫、云南巡撫、山西巡撫、陜西巡撫。雖然咸、同時期督撫的職權大有變化,咸、同時期督撫職權的變化主要是軍權與財權的擴大,另外就是兼銜,如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兩江總督兼南洋大臣,以及各省督撫均兼總理衙門大臣銜,等等。但其轄區格局并無改變。光緒十年(1884)、十一年(1885),新疆、臺灣相繼建立行省,分別設置甘肅新疆巡撫和改福建巡撫為臺灣巡撫,是督撫制度在晚清的重要變化。光緒后期至宣統時期,在新政逐漸開展的過程中,政區變革也被不時地提上議事日程,使督撫制度進一步發生了一些較大的變化。

主站蜘蛛池模板: 瓮安县| 阳春市| 固安县| 安平县| 库车县| 望谟县| 新乡市| 林周县| 滦平县| 新余市| 阳朔县| 仁化县| 通渭县| 榆中县| 临沧市| 五指山市| 曲沃县| 房产| 冀州市| 梁河县| 化德县| 肃南| 龙岩市| 宜阳县| 剑河县| 和硕县| 蓬安县| 静乐县| 安泽县| 广灵县| 台州市| 满洲里市| 新龙县| 青龙| 嘉善县| 和龙市| 永丰县| 通海县| 普陀区| 沐川县| 顺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