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企業政策:國際經驗與中國選擇
- 李健
- 1081字
- 2019-07-17 11:59:44
經驗篇
第三章 歐美社會企業政策
依據前文對社會企業和政策分層等概念的界定,第三、四章試圖對歐洲和美洲的社會企業政策進行掃描,從政策背景、政策層級與架構、社會企業范圍、主管部門、政策支持、規范監管和政策影響七個方面全面梳理各國政策內容。
在國家和地區的選擇上,我們主要依據歐盟面向成員國開展的社會企業國別報告和比利時列日大學蒂芙尼教授領銜的國際社會企業模式比較項目(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Social Enterprise Models, ICSEM)開展的社會企業國別報告。前者一共有29個國家(包括當時28個歐盟成員國和瑞士),歐盟研究發現樣本中有19個國家出臺了促進社會企業發展的相關政策,相關報告可以參見歐盟官方網頁。本研究對歐盟國家樣本的選擇以此為準,但在內容呈現上有所區別。后者一共有46個國家和地區,目前為止完成了32個報告,主要以工作論文的形式發布在官方網頁上
。此外,我們還查閱了EMES官方網站公開發布的歷年社會企業年會論文,這里有很多關于各國社會企業發展狀況的最新介紹,也便于我們了解各國社會企業政策的動向
。
我們依據上述報告進一步補充了加拿大、法國、日本、南非、韓國、中國臺灣、美國、越南等國家和地區的樣本。盡管這兩份主要國別報告在豐富世界范圍社會企業研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但依然存在不足,比如前者主要針對歐盟成員國,后者主要針對項目組成員所在國家和地區,作為世界范圍國別研究還存在遺漏問題。為此,我們又對其他一些國家和地區的社會企業政策進行了篩選,并補充了印度、新加坡、中國香港、菲律賓、泰國等幾個亞洲國家和地區的樣本,總樣本數量為32個。除了上述三個主要案例來源庫外,我們專門建立了跨國別研究團隊,通過互聯網檢索了其他一些資料:包括逐一用“英文”+“本國語言”分別搜索“國別”+“社會企業”的媒體報道、學術論文和官方文件,大部分案例的資料總量10~20篇文本不等,個別國家如英國、美國的文本數量達到百余個。我們逐一閱讀該國別下的文章,提煉出與政策有關的相關資料加以補充。整個資料收集工作自2016年9月開始,2017年9月結束,過程持續一年,經過不同來源資料交叉校驗,可以保證數據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
樣本篩選遵循以下幾個原則:第一,歐盟國別報告中提及出臺社會企業政策的國家自動成為國別研究對象;第二,如果發現某一國家或地區有明確的社會企業立法或認證制度,則其自動成為國別研究對象;第三,如果某一國家或地區尚無社會企業立法,但政府專門制定了面向社會企業的支持政策,其也成為國別研究對象。盡管從數量上來說,該報告已經是目前梳理國家和地區最多的一份關于社會企業政策報告,但顯然本研究的目的并不在于窮盡各國的做法,而是嘗試用比較研究方法,呈現一些有意義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