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區經濟與創意營造:2017澳門文化產業研究報告
- 向勇 崔世平 徐秀菊主編
- 1416字
- 2024-04-03 19:00:16
序二 智能社會、創意生活與澳門文創的未來
向勇[1]
澳門是一座精致美麗的國際城市,也是一個高度城市化和社群網絡化的發達社區。澳門是一座小城市,更是一個大社區。在人類歷史上,社區經歷了部落、鄉村、街道、城鎮、城市、城市群、網絡社群的形態變化,但作為人與人之間生命連接的功能屬性,卻始終如一。在澳門這個獨一無二的城市-社區里,人與人在此連接,街道與街道在此連接,商圈與商圈在此連接,文化與文化在此連接。社區不僅是澳門本地人安居樂業的生活空間,而且是外地人生命行走的體驗場域。在澳門,社區是一個復合空間,是一個想象的共同體,是一個賦能的高場景,是一種未來經濟的新范式。澳門特區政府新近提出的“社區經濟”的發展舉措,正是新時期對傳統社區治理愿景的超越、定位提升和模式創新。
社區作為人與人互動交往的空間,累積了寶貴而獨特的信息與數據,是一個巨量的“時空數據池”。如果運用智能傳播終端、智能大數據、智能云平臺和智能計算方法將這些日常化的生活數據和交往活動記錄下來,將公共社區的信息和知識有效地組織起來,進而總結規律,預測趨勢,提供更多、更好、更深的社區體驗,就能在澳門建立起獨一無二的智能社區和智能場景,就能將澳門創建成全球獨一無二的人工智能島。我們愿意且相信,澳門的經濟基礎、地理空間、政府雄心和居民素養,都有利于這樣的目標的達成。
澳門社區經濟的核心資源是澳門獨一無二的文化資源。文化資源具有膜拜體驗價值、展示體驗價值和交互體驗價值,這些價值連接了遺產、藝術、媒體和功能創意等不同層次的文化形態,連接了文博、文藝、表演藝術、視覺藝術、影音傳播、數碼創意等不同門類的文化行業,連接了文化旅游、創意會展、文化科技等不同形態的產業范疇,連接了社區、城市、大灣區等不同范圍的發展區域。16世紀意大利佛羅倫薩的美第奇效應和20世紀美國紐約的安迪沃霍爾經濟現象,都充分證明了文化藝術在推動一個國家和地區的地方經濟、城市發展和產業轉型中的巨大價值。
社區經濟是澳門文化創意發展在空間層面轉型突破的新階段。社區經濟的核心是社區場景的構建。一般來說,社區場景包括共享的價值觀、多元的故事性和感知的體驗性。其中,價值觀是社區經濟的核心,是社區營造的精神高地;故事性是社區經濟的載體,是社區營造的價值內核;體驗性是社區經濟的表征,是社區營造的實現手段。在澳門推動人工智能與社區營造,就是以社區為載體,實現人工智能的生命連接和價值賦能,實現社區經濟的綜合效益。
澳門要發展人工智能與社區經濟,就需要澳門特區政府運用合理的宏觀規劃和合適的治理政策,創造適宜的土壤、陽光、水分和空氣。正如百度公司創始人、董事長李彥宏先生所說,“互聯網+”之后是“智能+”,那些為人工智能驅動的新經濟要實現,就需要有確保數據獲得的暢通的渠道、開放共享的工具平臺、產品孵化的市場機制、持續升級的應用研究和人才輩出的教育體系等一系列基礎條件。澳門為了發展人工智能驅動型社區經濟,也需要制定有利于培育這些發展元素的長遠規劃,開展近期行動。
人類社會的變革都是人推動的變革,在我們即將身處的那個偉大的智能時代,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都將被記錄、被數據化、被分析、被數字化、被計算、被智能化,但智能社會、創意生活與社區經濟這些美好的語詞,已經不是字面意義的修辭,而是一種生活意義的實踐,本質上都是為了人類自身更好地生活,更好地存在。這是人類進步的真實寫照,也是人類進步的動力所在。
[1]向勇,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