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部分 產業研究

2016~2017年文化產業基金資助工作報告[1]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 文化產業基金

引言

根據《澳門文化產業發展政策框架》,特區政府將文化產業定義為“源自于文化積累,運用創意及知識產權,生產具文化含量的商品并提供有關服務和體驗,創造財富及就業機會,促進整體生活環境提升的經濟活動”。

特區政府發展文化產業的措施是先充分發揮現時旅游優勢,初階段重點推動“文化旅游”,以帶動創意設計、視覺藝術及文化展演的發展;同時,運用區域合作平臺和自由港的優勢,推動“文化貿易”,吸引外資。從長遠而言,運用特區“一國兩制”和貨幣自由兌換的優勢,通過金融工具鼓勵社會資本流入文化產業領域,拓展“文化金融”,壯大文化產業資本的規模。

澳門的文化產業按行業特征分為創意設計、文化展演、藝術收藏、數碼媒體四個核心領域,涵蓋十多個行業門類(見表1、圖1)。

表1 領域分布和行業門類

圖1 澳門文化產業分布

《第26/2013號行政法規》將“文化產業基金”的宗旨定位為“運用其資源支持發展澳門特別行政區文化產業項目,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扶持方向集中于推動以下項目:(1)有助于促進文化產業孵化、產業化或規模化的項目;(2)具有鮮明本土特色且具有發展潛力的項目;(3)推動文化創意商品的研發、設計、生產、營銷和推廣的項目;(4)有助促進知識產權登記的項目;(5)屬其宗旨范圍內的其他項目。

在符合“文化產業基金”的宗旨下,可申請資助的對象為在澳門特別行政區依法設立且已在財政局登記的商業企業,無論其為澳門特別行政區居民的自然人商業企業主,還是50%以上的資本由澳門特別行政區居民擁有的法人商業企業主,均可申請資助。資助方式有兩種:(1)無償資助,包括項目補貼及銀行貸款貼息;(2)免息貸款。

申請資助項目的評審標準有四個:(1)項目的原創性;(2)企業情況,包括申請企業的管理水平、項目執行團隊的技術能力,以及免息貸款下申請企業的償還能力;(3)項目的可操作性,包括三方面,一是項目預算的合理性,二是項目的市場需求程度、與同類產品或服務的競爭優勢,三是項目研發、生產策略和市場營銷策略的合理性,四是項目目標的合理性與實現的可能性;(4)預期效益,包括項目預期經濟效益,項目對發展文化產業的推動作用或社會效益,項目對塑造文化產業品牌形象的作用。

發展文化產業作為特區經濟適度多元的重要措施,需要得到一定的扶持。考慮到文化產業領域跨度大、起步難和回報慢的特點,更因應本地文創企業普遍以中、小、微企業為主,政策做出了針對性調整。建立服務平臺成為“文化產業基金”成立首階段的任務,推動中介機構成立,以孵化為主要目標,通過群聚媒合,促進澳門文化產業各方的跨界媒合,希冀為業界提供系列的營運支援服務。

因此,2014年的資助項目中,文化產業基金重點支持了一批由業界中較具實力的企業建立的針對性服務平臺,作為落實政策的輔助單元,通過以強帶弱、以點帶面,協助特區政府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首批資助的服務平臺共8個,分布在澳門的設計、時裝、音樂展演、出版、打版、品牌孵化及綜合服務等領域,透過服務平臺向初創企業和微企提供進駐空間,對平臺內的相關行業提供所需的服務支援。

在資助政策中,《第73/2014號行政長官批示》核準的《文化產業基金資助批給規章》確定的資助原則為以“企業投資為主,基金扶持為輔”。商業項目方面,文化產業基金推動澳門文化產業發展,除了改善產業發展的土壤外,也播下種子,讓更多的文創項目有機會進入市場,面對競爭。以推動產業發展為目標,拉動文化產業投資,文化產業基金的資助只占申請項目的一定比例,需要業界自己投入資源。2014~2015年,文化產業基金共支持59個商業項目,資助金額6200多萬澳門元,包括項目補貼3500多萬澳門元、免息貸款2700多萬澳門元(見圖2),拉動3.85億多澳門元的投資,創造近400個就業職位。

圖2 2014~2015年一般商業項目資助情況

澳門特區政府統計暨普查局2015年文化產業統計數字顯示,在澳門“創意設計”、“文化展演”、“藝術收藏”、“數碼媒體”四大領域中,“創意設計”和“數碼媒體”領域的機構、從業員較多,其次是“文化展演”,最后是“藝術收藏”。同樣,在2014~2015年的文化產業基金申請中,“創意設計”和“數碼媒體”領域的申請項目較多,其次是“文化展演”,而“藝術收藏”較少。這反映出澳門文化產業的發展情況。

如果說2014年和2015年是澳門首次通過資助推動企業以“文化產業”作為發展目標,讓社會大眾知道“文化產業”項目,那么2016和2017年,文化產業基金基于過去兩年的經驗積累,聽取業界對資助發放和監察流程的建議,將工作集中于優化資助流程,推出更多面向企業的服務,從企業預約申請開始,增加輔導服務,加快批給和通知審批流程,向申請企業講解評審對其項目的優化建議,優化資助項目的部分監察流程,推動業界、媒合企業與政府部門合力協作,在大型活動中推廣文創。通過對2014年和2015年批給資助的“文化產業”項目進度報告的分析,文化產業基金掌握了企業在實務發展方面的更多信息,從中研究澳門文化產業的發展方向。

一 2016年資助申請項目的整體情況

文化產業基金在2014年首次接受文化產業項目的申請時,收到321個申請,2015年相對回落至41個。2016年,文化產業基金收到63個申請項目,按領域劃分,“創意設計”、“文化展演”、“藝術收藏”、“數碼媒體”和“其他”所占比例分別為47.62%、9.52%、6.35%、26.98%、9.52%(見圖3),即申請項目以“創意設計”“數碼媒體”領域為主。

圖3 2016年申請項目領域分布情況

說明:主要根據申請企業填寫的領域/行業進行劃分。

(一)2016年項目評審情況

2016年文化產業基金共評審了42個項目,余下的21個項目中,有14個項目于2017年備齊文件完成評審,另有7個項目由于企業自身原因于2017年取消申請。以下分析將集中于42個評審項目,而2017年評審的14個項目將被歸類到2017年進行分析。

從2015年開始,文化產業基金對所有申請均設立評審答辯環節,這有助于企業更清晰地表達項目內容;2016年,從企業預約申請開始,增加輔導服務,申請人對“文化產業”的概念加深認識,開始從文化事業轉向產業發展,在申請的過程中優化計劃書,學習商業項目的營運經驗,因此開始看到項目通過率上升,從2014年和2015年的26.79%和24.39%,上升至47.62%。42個評審項目中,順利通過的有20個,其中包括1個電影后期制作和發行的服務平臺。

從領域分布來看,“文化展演”、“創意設計”、“數碼媒體”領域評審項目的通過率較高,分別為75%、55%、50%(見表2),“藝術收藏”領域沒有項目獲通過。

2016年的42個評審項目中,8個項目(占19.05%)屬重新申請項目(包括:曾申請但未成功,現經修改計劃書重新申請的項目;受資助項目因計劃出現較大調整而重新申請;受資助項目申請免息貸款資助方式),8個項目(占19.05%)是曾申請企業提交的新項目,另有26個項目(占61.90%)是新企業申請的新項目(見表3)。從申請企業的經營年數來看,一般都是成立時間低于3年的初創企業(見圖4、圖5、圖6)。

表2 通過項目領域分布情況

表3 通過項目情況

圖4 2016年通過項目的分類

圖5 企業的經營年數(經營年數為開業日期與2016年6月30日相隔年數)評審項目(共42個,平均年數2.22年)、通過項目(共20個,平均年數2.7年)

圖6 通過項目的企業經營年數(經營年數為開業日期與2016年6月30日相隔年數)平臺項目(共2個,平均年數2.02年)、一般商業項目(共18個,平均年數2.78年)

文化產業基金從“創新性”、“企業情況”、“項目可操作性”“預期效益”四個方面共十個評審標準對每一個申請項目進行評審,從2016年的評審結果來看,可歸納為三大特點。

1.項目普遍在原創性及企業情況方面得分較高

2016年的42個評審項目,無論通過與否,在“項目的原創性”及“申請企業的管理水平及項目執行團隊的技術能力”方面的得分均比其他幾個方面指標的得分高。這也說明澳門業界在創新方面和過往的經驗及技能積累方面,具備發展文化產業的潛力。

2.項目可操作性有改進空間

可操作性的四個具體評審指標得分明顯低于其他幾個方面的指標,這些指標主要衡量企業能否合理運用資源、選擇合適的營運策略(包括研發、生產、市場營銷策略等)以及做出正確的市場定位,以完成預期的目標,這要求企業對項目進行詳細深入的規劃,以產業化的角度運作項目。由于澳門文化產業處于發展初期,業界尚未熟悉市場運作規律,這需要業界通過不斷學習逐步提高。

3.較為注重社會效益,對經濟效益不夠重視

預期效益方面,“項目對塑造文化產業品牌形象的作用”及“項目對發展文化產業的推動作用或社會效益”兩項指標得分均明顯高于“項目預期的經濟效益”,這一方面是由于現時市場尚未培養文化消費習慣,在這一客觀的背景下,較難獲得較大的收益;另一方面是由于業界從過往的文化事業轉型從事文化產業,主觀上仍以社會效益為主導,故此項目評審委員會在答辯時不斷向申請者強調應以市場為主,重視經濟效益及可持續經營。

(二)2016年項目批給情況

在2016年通過的20個項目中,1個項目由于內容變更于2017年取消并重新申請,故2016年接受資助的項目為19個,包括:(1)2個服務平臺項目,1個新的電影后期制作和發行平臺和1個申請免息貸款是2014年的平臺項目;(2)17個一般商業項目,包括6個資助方式為項目補貼的一般商業項目,5個資助方式為免息貸款的一般商業項目(包括4個申請余下資助方式的2014年的申請項目)、6個資助方式為混合式的一般商業項目(見表4)。

表5是資助款項的分布情況匯總。

表4 通過項目及已批給項目情況

表5 平臺的行業分布(按資助金額)

圖7和圖8是2016年資助的一般商業項目領域分布。

圖7 2016年資助的一般商業項目領域分布

17個一般文產商業項目行業分布情況,如表6所示。

圖8 2016年資助的一般商業項目領域分布情況

表6 17個一般文產商業項目的領域行業分布(按資助金額)

(三)2016年資助申請總結

2016年的總資助金額約為3300萬澳門元,包括項目補貼、銀行貸款貼息和免息貸款。經評估,這些項目的總投資額接近3.3億澳門元(見表7),這些項目將提供620個就業職位,其中包括200多個在澳門的工作機會。

領域行業分布方面,無論是項目數目、投資規模還是創造職位數目,都與特區政府統計暨普查局2016年文化產業統計數字一致(見表8、表9),以“創意設計”、“數碼媒體”為多,其次是“文化展演”。這也是澳門目前文化產業發展現狀。

表7 2016年資助項目情況(19個項目)

表8 創造職位數目(19個項目)

表9 2016年度資助金額

(四)2016年資助項目的監察工作整體情況

1.商業項目

文化產業基金于2014年開放資助申請,首批協議書于2015年簽訂。一般情況下,資助額高于或等于500萬澳門元的商業項目每6個月提交一次報告,資助額低于500萬澳門元的商業項目每12個月提交一次報告,故文化產業基金于2016年內共收到56個商業項目的58份進度報告。對報告進行統計分析可知,受資助企業均按照申請內容執行項目,項目的投放資金主要由企業自行承擔,免息貸款的償還情況正常,大部分項目已取得收入,其中營運情況較好的項目已成功盈利。

(1)企業投資占主導地位

56個受資助商業項目的總投資額約為1.47億澳門元(見圖9),其中企業自有資金為1.16億澳門元,占總投資額的79%;另有約2000萬澳門元屬于文化產業基金免息貸款的資助款項,最終亦需由企業償還,故企業在項目上的投資額合計約為1.35億澳門元,占總投資額的92%;文化產業基金無償資助的額度約為1150萬澳門元,占總投資額的8%。

細分行業方面,數碼媒體的新媒體、動漫、軟件以及游戲、影視,創意設計中的時尚/時裝、設計,文化展演的音樂等(見圖10),都是現時主要的投入方向。

圖10顯示了商業項目資金來源(按領域劃分)情況。

圖11顯示了商業項目主要行業投資額情況。

圖9 商業項目資金來源情況

圖10 商業項目資金來源情況(按領域劃分)

圖11 商業項目主要行業投資額

(2)免息貸款償還情況正常

截至2016年,共有1個項目的免息貸款到期并已全數償還,金額為15萬澳門元。

(3)大部分項目已取得收入,個別項目已盈利

文化產業基金的宗旨是運用其資源支持發展澳門的文化產業項目,推動經濟適度發展,由此,文化產業基金期望項目能夠取得收入,逐步達至收支平衡并最終能夠盈利。從資助項目的營運情況來看,文化項目的產業化取得了一定的進展。

在56個一般商業項目中,近80%的項目已取得收入,其余約20%的項目處于前期投入階段。在取得收入的項目中,有7個項目已取得利潤;其余37個項目雖取得收入,但未達到收支平衡(見圖12)。

圖12 商業項目的營運情況

二 2017年資助申請項目的整體情況

文化產業基金于2017年共收到70個項目申請(見圖13),按領域劃分,“創意設計”、“文化展演”、“藝術收藏”、“數碼媒體”、“其他”所占比例分別為34.29%、5.71%、5.71%、48.57%、5.71%,與2016年趨勢一致,以“創意設計”、“數碼媒體”為主。

圖13 2017年申請項目領域分布情況

說明:主要根據申請企業填寫的領域/行業進行劃分。

2017年的項目通過率顯著提升,72個評審的項目中(包括58個2017年提交的項目及14個2016年底提交的項目,余下12個項目將于2018年進行評審),58個順利通過,總體通過率為80.56%(見表10),而且四個領域均有項目通過。

表10 通過項目領域分布情況

如果按照申請企業是否曾向文化產業基金遞交申請(即是否曾申請企業)及申請項目是否過往申請項目(即是否曾申請項目)進行劃分,2017年的72個評審項目中,如表11所示,有7個項目(占9.72%)是屬重新申請項目(包括:曾申請但未成功、現經修改計劃書重新申請的項目;受資助項目因計劃出現較大調整重新申請;受資助項目申請免息貸款資助方式的項目),有30個項目(占41.67%)是由曾申請企業提交的新項目,另有35個項目(占48.61%)是新企業申請的新項目。

表11 通過項目情況

圖14顯示了2017年通過項目的分類。

圖14 2017年通過項目的分類(共58個)

文化產業基金從“創新性”、“企業情況”、“項目可操作性”、“預期效益”四個方面共十個評審標準來對每一個申請項目進行評審,從2017年的評審結果來看,基本保持了和2016年相同的3個特點,即“項目原創性”、“企業情況”兩項指標得分較高;項目可操作性有改進空間;較為注重社會效益,產業的經濟效益有待提高。

圖15和圖16分別顯示了企業的經營年數和通過項目的企業經營年數。

圖15 企業的經營年數(經營年數為開業日期與2017年6月30日相隔年數)評審項目(共72個,平均年數5.26年)、通過項目(共58個,平均年數5.11年)

圖16 通過項目的企業經營年數(經營年數為開業日期與2017年6月30日相隔年數)平臺項目(共6個,平均年數7.73年)、一般商業項目(共52個,平均年數4.81年)

(一)2017年項目批給情況

2017年通過的58個項目,分為兩類:(1)6個平臺項目,包括5個2014年批出的平臺的續期計劃及1個2016年批出的申請免息貸款資助方式的平臺項目;(2)52個一般商業項目,包括16個資助方式為項目補貼的一般商業項目,7個資助方式為免息貸款的一般商業項目,29個資助方式為混合式的一般商業項目(見表12)。

表13顯示了平臺的行業分布情況。

表14顯示了受資助服務平臺情況。

表12 通過項目及已批給項目情況

表13 平臺的行業分布(按資助金額)

表13 平臺的行業分布(按資助金額)-續表1

圖17和圖18顯示了2017年資助的一般項目分布情況。

表14顯示了50個一般文產商業項目的行業分布情況。

圖17 2017年資助的一般商業項目領域分布情況(共50個)

圖18 2017年資助的一般商業項目領域分布情況(共50個)

表14 50個一般文產商業項目的領域行業分布(按資助金額)

表14 50個一般文產商業項目的領域行業分布(按資助金額)-續表1

(二)2017年資助申請總結

2017年總資助金額約為1.4億多澳門元(見表15、表17),經評估這些項目的總投資額近5億澳門元,這些項目將提供500多個就業職位,其中包括400多個在澳門工作的機會(見表16)。

表15 2017年預計資助項目情況

表15 2017年預計資助項目情況-續表1

表16 創造職位數目

表17 2017年度資助金額

(三)2017年資助項目的監察工作整體情況

1.商業項目

文化產業基金于2017年內共收到60個商業項目的63份進度報告,情況與2016年基本一致,即受資助項目均按照原計劃內容進行,企業投資占主導地位,免息貸款的償還情況基本正常,個別項目需要延期償還,大部分項目已取得收入,個別項目已盈利。

(1)企業投資比例維持在90%,仍然占主導地位

60個受資助商業項目總投資額約為澳門幣2.96億澳門元,其中企業自有資金為2.27億澳門元,占總投資額的77%;另有約3680萬澳門元屬于文化產業基金免息貸款的資助款項,最終亦需由企業償還,故此屬于企業在項目上的投資額,合共約為2.64億澳門元,占總投資額的89%;文化產業基金無償資助的額度約為3280萬澳門元,約占總投資額的11%(見圖19)。

圖19 商業項目資金來源情況

圖20顯示了商業項目資金來源。

細分行業方面,數碼媒體的新媒體、影視、動漫、軟件及游戲,創意設計中的時尚/時裝、設計,文化展演的音樂,仍是主要的投入方向,其中時尚/時裝行業及影視行業增長較快,投資額從2016年的1375萬澳門元和941萬澳門元分別增加到2017年的5188萬澳門元和4500萬澳門元(見圖21)。

圖20 商業項目資金來源情況(按領域劃分)

圖21 商業項目主要行業投資額

(2)大部分免息貸款償還情況正常,個別項目延期償還

截至2017年,共有14個免息貸款項目到期償還,合計共為374萬澳門元,其中11個項目已償還300萬澳門元(見圖22),2個項目延期償還,1個正處于抵押品償還程序中,3個項目合共需償還74萬澳門元。

圖22 免息貸款償還情況

(3)大部分項目已取得收入,個別項目已盈利

2017年項目營運情況與2016年基本一致,60個一般商業項目中,近80%的項目已取得收入,其余約20%的項目處于前期投入階段(見圖23)。在取得收入的項目中,有7個項目已取得利潤,其余40個項目未達到收支平衡。

圖23 商業項目的營運情況

圖24顯示了創造職位領域分布情況。

圖24 創造職位領域分布

創造就業職位方面,60個一般商業項目共提供了近500個與文化產業相關的就業職位,主要集中在數碼媒體、創意設計及文化展演領域。

除了經濟效益外,受資助項目也取得了一些成效,這些成效雖然在報告期內未必能夠直接轉化為收入,但通過提高企業的知名度及認受性,有望在未來逐步轉化為收入,最終帶來經濟效益。如新媒體的項目提高了市場占有率,影視及動漫的項目在內地網絡視頻平臺播放并取得了幾千萬至上億的點擊,設計的項目成功奪得眾多國際設計獎項,并于酒店內設立實體銷售點,音樂項目走出本地與外國歌手合作,也奪得香港樂壇獎項。

企業提交的項目報告內容反映出項目在執行上遇到不同的困難,主要集中在市場開拓、資金、人力資源方面。文化產業基金將因應業界的困難,完善資助監察制度,以進一步幫助業界開展文創商業項目,促進文化產業發展。

表18說明了細分行業的發展情況。

表18 細分行業取得的進展及成效

表18 細分行業取得的進展及成效-續表1

圖25列出了受資助項目遇到的問題。

圖25 受資助項目遇到的困難

(四)已完成項目情況

1.商業項目

(1)投資規模符合預期,創造多元文創職位,營運情況有改善空間

文化產業基金于2014~2017年共批給126個一般商業項目的資助申請,其中5個是申請余下免息貸款資助方式的受資助項目,故最終共有121個獨立的商業項目,截至2017年底,34個商業項目已順利完成。

整體而言,34個受資助商業項目的投資額度符合預期,合共8930萬澳門元,占預估投資額的80%。其中,企業自有資金為7370萬澳門元,占總投資額的83%;另有約570萬澳門元屬于基金免息貸款的資助款項,最終亦需由企業償還,故此屬于企業在項目上的投資額,合共約7940萬澳門元,占總投資額的89%;基金無償資助約為990萬澳門元,占總投資額的11%(見圖26)。

圖27顯示了商業項目資金來源。

細分行業方面,數碼媒體的影視、軟件及游戲,創意設計中的時尚/時裝、設計,文化展演的音樂是主要投入方向(見圖28)。

創造就業職位方面,34個受資助商業項目共創造了160個就業職位(見圖29),占預估就業職位數目的80%,符合預期,其中以數碼媒體及創意設計領域為主。

營運情況方面,近95%的項目取得收入,只有2個項目最終未能取得收入。在取得收入的項目中,有6個項目已取得了利潤,其余26個項目未達到收支平衡(見圖30)。

圖26 商業項目資金來源情況

圖27 商業項目資金來源情況(按領域劃分)

圖28 商業項目主要行業投資額

圖29 創造職位領域分布

圖30 商業項目的營運情況

表19 細分行業取得的進展及成效

表19 細分行業取得的進展及成效-續表1

(四)服務平臺情況

4.服務平臺項目

服務平臺致力扶持澳門文創中小企業,運用其專業技術、經驗及營運網絡,通過以大帶小、以強帶弱,發揮對行業的領軍作用,在多方面以不同方式彰顯孵化功能,文化產業基金在過去兩年共資助了9個服務平臺,運作情況如下。

(1)為本地企業提供工作空間

現時有5個服務平臺,共提供137個工作空間供本地文創企業進駐。

進駐的企業除獲得專業技術協助、場地及設備支援、商業運作咨詢外,在群體效應下,更可以加速進駐企業的發展。

(2)為本地文創企業提供打版服務

服務平臺擁有豐富的生產文創產品和工藝品的經驗,以及先進的生產技術,客戶包括設計師、機構、團體等,幫助設計師把概念變成設計圖,協調各階段的生產物料零件配置,最終成為可生產的作品。

平臺自2015年設立至今,已為395家企業及機構的984件作品提供了打版服務。

(3)帶領文創企業參加本地及內地活動

服務平臺舉辦和參加的本地及內地(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義烏、中山)活動超過200場,包括設計比賽、交易會、文博會、時裝展銷會、書展以及講座等,帶領澳門企業“走出去”,為其開拓更多的銷售渠道,打造品牌,實現企業市場化。

(4)為文創企業洽談商業對接服務

服務平臺凝聚業界力量,為不同界別、范疇的文創企業提供商業對接服務,使其互動合作,產生協同效應。例如,集結超過100位本地跨領域人士打造的光影節、與騰訊等內地企業簽署的戰略合作協議,推動了本地文創企業的發展,為雙方的合作開辟了空間等。

表20顯示了服務平臺發展情況。

表20 服務平臺具體進展

表20 服務平臺具體進展-續表1

表20 服務平臺具體進展-續表2


[1]本文資料來源于文化產業基金雙年報。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鄯善县| 西林县| 夏津县| 台湾省| 台北县| 鄂托克旗| 来安县| 陈巴尔虎旗| 贵州省| 清新县| 临沂市| 陆丰市| 全椒县| 克什克腾旗| 广宗县| 石渠县| 丰顺县| 沙湾县| 南川市| 牡丹江市| 防城港市| 太和县| 沙河市| 英德市| 娱乐| 徐州市| 崇仁县| 海城市| 武城县| 汉源县| 博客| 鞍山市| 昌图县| 渭南市| 视频| 潜山县| 滕州市| 美姑县| 荔波县| 西城区| 西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