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區經濟與創意營造:2017澳門文化產業研究報告
- 向勇 崔世平 徐秀菊主編
- 994字
- 2024-04-03 19:00:17
序三 啟動創意 豐富生活 提振經濟
徐秀菊[1]
回顧2017年澳門文創產業的發展,“社區”的相關概念和議題已逐漸受到重視。欣見更多研究者加入思考與對話,以尋找到最適合澳門的社區文創和經濟策略。
2017年,社區發展的概念從傳統社會福利或民政事務角度,融合了更廣泛的經濟與文創的思維。特區政府已分別進行“社區經濟”和“社區文創產業”的研究。一年一度的“澳門文化產業論壇”,特別強調“社區經濟”這一主題;而澳門理工學院也帶領學生進入社區,結合教育和設計實務,出版了專著《社區文化與創意:荔枝碗村的十種設計想像》。這些行動,顯示特區政府和教育單位已對社區發展相當重視。
“社區”一詞不是一個新的概念;當政府致力推動社區經濟或社區文創發展時,首先必須厘清社區的含義,而這厘清的過程中則需要有更多的研究和對話。社區是人們真實生活的場域,對社區的思考,不能跳脫社區中居民的相關活動。如同這次論壇的主題“社區經濟與創意營造”,已經強調這樣的精神。社區經濟不再是產業思維下的經濟,而是透過社區的創意激發,帶動居民參與的社區經濟活動;而創意則是來自社區居民的共同發想,而且需尊重社區居民的生活經驗和生活想象,這樣才能一起面對社區居民真實的處境,并借由實踐來實現希望達成的目標。
社區是一個由居民組合而成的群體與居民所處的環境,每位居民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對于未來的發展也有不同的期待。因此,對社區議題的討論,首先要先體會到社區有它的復雜性;面對社區的環境,除了各種理論的探索外,還需要更多實際的操作、實踐與經驗分享,而且要進一步做人類學的觀察與分析。與社區發展相關的政府政策或許是自上而下形成的,但政策形成的過程與實務的探討不僅必須自下而上,而且要基于社區環境和社區居民的生活經驗。社區發展的策略并不是實驗室里的一套標準作業程序,而是需要在產業界、政府、學術機構、研究者與社區居民及其所處的環境進行的互動中產生;雖然這對政府和學術界都是一種新的挑戰,但如何擺脫一種過于單一計劃性、指導性的思維,真正去理解社區脈動、傾聽居民需求,找到相對應的社區發展方式,這才是重點。
“2017年澳門文化產業論壇”的舉辦,正為本地社區的研究與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對話空間。期待更多跨領域的對話可以作為政策形成的基礎,激發出澳門社區的活力與創意,進而帶來澳門文化創意及相關產業生機盎然和蓬勃發展的新氣象。
[1]徐秀菊,澳門理工學院文化創意產業教學暨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