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之濱
集合著一群中華民族優秀的子孫
人類解放,救國的責任
全靠我們自己來擔承
同學們,努力學習
團結緊張、嚴肅活潑
我們的作風
……..
這激越嘹亮的歌聲,從操場上響起,飄蕩在藍藍的天空。
燕子來到東南抗大,已經四個多月了,同學們暗地里送她了一個外號‘女神’。
其實這個外號的來由是這樣的,當時,軍校缺乏子彈,在經過一段瞄準練習后,要進行實彈打靶,每個人只能打一顆子彈。
在實彈打靶前,因為軍校學員的文化參差不齊,從小學生到大學生都有。
所以在文化學習和考核上,那些文化程度高的就占優勢。
可是在軍事課上,那些來自部隊一線的學員,就在隊列作風,軍事操課上占上風。
平時這些學員,取長補短,互幫互學,非常融洽,但畢竟他們都是學生,都有競爭向上的欲望。
那些文化程度低,在文化課考核上,有劣勢的同學,就暗暗下決心,在軍事課上扳回來。
可在這里的軍事操課,能夠有成績的,就是投彈和射擊。
在投彈項目上,男學員比女學員本就有體能上的優勢,這和文化程度沒有關系。
文化程度高體能高,也同樣能把手榴彈,投的很遠,所以真正能夠讓那些文化程度低,軍事技術好的學員,顯露能力的地方,就是射擊。
那些平常在文化課上,有壓力的同學,就憋著一股勁,一定要在射擊項目上,顯露自己的才能,扳回一城。
可是實彈射擊,就一顆子彈。
要想打出一個不錯的成績,也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在這上面,它受到心理、動作要領、經驗、環境和風向等,諸多因素的影響。
燕子雖然沒有在一線部隊長時間呆過,但是在實彈射擊上,她自認為,自己的能力,不會輸給任何一個人。
也就是在實彈射擊的前一天,男女隊員,都在訓練場上學習瞄準,對于這樣的科目。
可以說那些來自一線的學員,都應該免試,因為他們之中有些人,在前線經歷過大大小小的戰斗,有的都有上百次之多,瞄準對他們來說,就太小兒科了。
在這個項目上,女學員的劣勢是非常明顯的,除了那些大學生和一些在白區工作的同志,即便是在戰斗部隊,她們日常的工作,大部分也是后勤、機要、報務等工作,很少沖在一線。
所以,在瞄準練習中,很多男學員,都成了女學員的教練。
在東南抗大中,這一屆有三百多名學員,而女學員只有三十多人,占學員總數的一成。
可在平時的考中,她們的平均成績卻是最高。
這和她們的文化程度有關。
在她們中間,沒有小學畢業生,大部分都是大學和高中生,只有幾個初中生。
她們這些女學員,剛來到學校的時候,整個女生隊就一個大班,有燕子擔任班長,還有兩個班副,后來為了便于管理,就成立了女生區隊,下設三個班,每班十二人,有燕子擔任區隊長。
而男學員,分兩個中隊,八個區隊,二十四個班,這樣女生被編為第九區隊。
在八個區隊長中,一區隊最為特殊,因為所有的學員,都是營級干部,特別是一班的十二名學員,都是正營級別。
所以在私底下,同學們也都把一班叫做高班,因為這個班的學員畢業之后,都會成為團級干部。
而一區隊的其它兩個班,在畢業之后,有的成為團職干部,有的可能還會在營級崗位上繼續工作。
一般來說,抗大畢業之后,都會在原來的級別上,晉升一級。
而優秀的戰士進來,經過培養之后,回到部隊,也都會成為連排干部。
因為這些,能夠來到抗大的學員,都是各個級別上的精英,來到這里,就是要他們再進步。
一區隊長甘啟亮,是來自野戰部隊一位正營職干部,軍事素質,政治素養,在所有隊員中,可以說名列前茅。
當他看到這些女學員,在射擊項目上,大部分都自動提出,讓男學員幫助的時候,就開心的對燕子說道:“九區隊長,你們女生隊,在過去的各項考核中,幾乎都是第一,這一次敢不敢和我賭一場。”
一區隊長這么說,也是在平時的考核中,這九區隊,除了一個投擲科目,其它的都在他們一區隊前邊。
所以,在校領導表揚學員區隊的時候,沒有一次,不表揚九區隊。
這讓一區隊長的心中,特別的不服氣。
特別是那一次的投彈考核,女生的平均成績最低,但校長最后在總結的時候,還說女生隊,在這次考核中,全部過關,雖然沒有延續她們的第一,也特此提出表揚。
一區隊長知道,校領導對九區隊的各項工作,都特別滿意,是學校的標兵區隊。
這一次實彈射擊,他就想,這是他們一區隊的優勢,一定要發揮高水平。
因為他們中的八成,都來一線部隊,即便是還有兩成,不在一線,但這個射擊,對他們來說,也應該是常規項目。
所以,他就提出來要和女隊比一下。
燕子聽完一區隊長,這充滿挑釁的話語,也知道他的目的,就說道:“一區隊長,你先畫個線來我看看。”
現在的燕子經過部隊和軍校的鍛煉,已經上了檔次,說話辦事,都是有章法的,可不是你一區隊,一句話,挖一個坑,我就往里邊跳。
如果我答應了你,那就等于已經輸了,因為條件我還不知道呢。
雖然燕子沒有答應,但是已經說了話,一區隊長,就感到有了希望,并且生怕她馬上拒絕,就回道:“我們兩個區隊,看看誰在這次考核中的成績最好,你看如何。”
“你是不是還要說,輸了就要受到懲罰對吧。”
“知我者,非九區隊也,怎么樣有沒有勇氣。”
“讓我先聽聽你的懲罰項目。”
“很簡單,輸得區隊,要給贏的區隊,打飯一個星期。”
“區隊的面太大,影響不好,要不這樣,我們兩個一班,來個輸贏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