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
- 重生之大明工藝師
- 易士心
- 2121字
- 2018-12-19 23:03:59
反觀建奴軍隊被銜尾追殺死傷慘重,努爾哈赤作為最高統帥很想反擊,可是騎兵要掉過頭反打是很困難的。最重要的是努爾哈赤不清楚這群追擊者里面有多少人手上有那種可怕的火器,所以他決定先撤退到安全的地方再說。
建奴撤退的路線一路上幾乎都很平坦,只有一處有個小山坡,山坡很平緩戰馬可以輕而易舉的跑上去,在山坡上面有一片樹林。領兵而套的努爾哈赤看到前面的山坡心里不禁暗贊一聲天助我也,他準備待前端部隊登上山坡后便組織兵力對銜尾追殺的明軍騎兵站開反擊。
可就在建奴騎兵跑到半山腰時,戰馬的速度驟然減緩,山坡上隱隱有人影出現。跑在最前端的建奴騎兵很想停下來看清楚,可是后面還有一大群騎兵跟隨,如果此刻自己停下來很快便會被后面的人馬給撞死。他只能硬著頭皮繼續往前沖。
努爾哈赤也隱約看見山坡上有人影出現,他立刻命令部隊減緩速度。但是這幾萬人的軍隊哪里能夠輕而易舉的停下來?前端的部隊速度緩緩降下來,結果后面的部隊減速不及,導致前面的部隊一下子就聚集在一起。
就在此時,從山坡上響起了一系列爆豆的聲音,聲音過后走在最前面的一大排建奴士卒至少有幾百人落馬而亡。而隨著手雷的爆炸,全面聚集在一起至少有數前人瞬間人仰馬翻。
建奴畢竟戰斗經驗豐富,不少沒受傷的建奴立馬把背上的弓箭拿出來朝著山坡上射擊。一時間飛箭密布天空。用建奴的經驗來判斷,明軍火槍射程比弓箭要短上不少,如果明軍火槍打到自己,那自己的弓箭也能射中明軍。可是事與愿違,漫天的飛箭全部插在了距離山坡頂大概四十步的地方,而正是這四十步的距離便是生與死的距離。
看到明軍火器如此強勁,建奴士卒紛紛往后退去,從而導致弓箭更難以射到山坡之上。但是這一退卻給了山坡上明軍伏兵更多的機會,槍聲再度響起,建奴士卒又不斷倒下。
努爾哈赤睚眥欲裂,他心痛的看著這些在明軍槍聲下不斷倒下的精銳騎兵部隊,此刻他心里都在滴血。但是此刻他必須快速的做出決斷,他命令到全軍快速沖過前面的伏擊點,就算用人命去填也要過去。
穿著白色鎧甲風度的吳三桂站在一棵大樹后面用魏典的望遠鏡看著戰場上的形勢。他緩緩說道:“從形勢上看建奴準備強行通過伏擊點了。”隨即他轉頭看向魏典問道:“你們準備得如何了?”
魏典露出一副憨厚的笑容說道:“少將軍放心,全部都準備好了。”
只見幾百名明軍全部騎上馬,他們繼續用手中的火槍不斷的向建奴射擊,每次槍響后都會有建奴士卒倒地。
努爾哈赤相信明軍不可能隨身攜帶有如此之多的武器,不然自己這幾萬人今日便全部折在這里了。他判斷的基本準確,這幾百人正是楊恒帶來的特戰隊員,他們把身上攜帶的子彈全部打完后便騎著馬開始逃之夭夭。
努爾哈赤恨不得立即派出人把這些打黑槍的恐怖分子全部抓起來凌遲處死,但是別人在山坡上有提前跑了,想要追?追個毛!所以他此刻只能想著先安全的回到據點后再做后續打算,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看到這群打黑槍的跑了,努爾哈赤心里也覺得比較穩了,然后讓部隊繼續往前移動。誰知道前面部隊剛要走到山坡頂的時候,地下傳來爆炸聲。
莽古爾泰對這種爆炸聲很熟悉,之前他三個牛錄的士卒就是在這種爆炸聲后一去不復返的。他跑到努爾哈赤身邊把情況匯報了一下,結果遭至努爾哈赤一陣白眼:你他娘的現在給老子說這個算個什么意思,找不痛快嗎?早就該給老子說了。
盡管死傷慘重,但建奴依然義無反顧的執行這努爾哈赤的命令:繼續往前沖,回到自己的據點就安全了。
隨著前面士兵翻過山坡,建奴的行軍速度也越來越快。待后面只剩大概一萬人斷尾的軍隊時,吳三桂發出命令:出擊!
之間大概五千人的隊伍突然從斜向殺出,直接掐斷了建奴后軍與前面部隊的聯系,而此時遼東追擊的部隊也在消滅了建奴派去斷尾的部隊后趕了上來。
這一萬多建奴騎兵在遼東鐵騎兩端夾擊下很快就敗下陣來,除了接近四千人血戰沖破戰場逃生外,其余的人馬皆全部被斬于馬下。這次沖殺速度很快,讓建奴完全沒有預料到,在他們看來埋伏的明軍就只有那不到一千放黑槍的,那些人在彈藥用完后便騎馬逃之夭夭了,但哪想剛才逃走哪些只是幌子,是為了麻痹自己的煙霧彈。
更令努爾哈赤痛心疾首的是自己竟然眼睜睜看著后面部隊被沖殺而來不及支援。這群明軍部隊在殺完人后便大搖大擺的逃之夭夭了。
待所有追擊部隊回到錦州城里時已經是傍晚時分,雖然經過幾天激烈的戰斗,但是城內所有士兵士氣高漲。他們不僅擊退了建奴的攻擊反而還追擊出去殺了建奴接近一萬多人,這種戰績是薩爾滸戰役后明軍對建奴造成最大的一次殺傷。一時間城里士氣正盛,甚至有很多士卒還覺得沒打過癮,想再去追殺一番。在此刻的他們心里,建奴也是土雞瓦狗,完全不是自己一合之敵。
孫承宗對于這種膨脹的將領們嗤之以鼻,他深知要不是楊恒前解除了建奴對援兵的封鎖線,吳襄那一萬人多半都得全部交代在那里,至于這錦州城破城的概率超過九成。也許這次大意將會對整個大明帝國造成巨大的影響。但是幸好老天給派來了一個楊恒,不然后果如何還真不知道。
孫承宗看著楊恒問道:“楊大人,后面是否繼續按照之前制定的計劃進行?”
楊恒哈哈笑道:“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孫承宗眼睛一亮,贊嘆道:“果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楊小友如此年輕便能說出這樣的話,老夫實在佩服得緊,這大明帝國只要有小友這樣的人才在,那大明消滅建奴一統華夏恢復中興便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