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6章 截搭題

  • 明朝當官那些年
  • 驚年渡
  • 3367字
  • 2018-12-15 10:05:00

如果說第一題是普通題,那么第二題就是拉分題了。陳惇敢保證,第二題會拉下去一大批人,如果自己不留心的話,也會加入到這個行列里去。

曹正出的是一道截搭題,而且不是簡單的截搭,“大學(xué)之道,天命之謂性,學(xué)而時習(xí)之,孟子見梁惠王”這四句話,是四書每一書第一句話,“大學(xué)之道”取自《大學(xué)》,“天命之謂性”取自《中庸》,“學(xué)而時習(xí)之”取自《論語》,“孟子見梁惠王”取自《孟子》。

這種混搭無怪大部分考生一看題就想回家,但也有例外的,比如陳惇看到一個考子甚至沒有做第一題,而是微笑著開始做第二題,顯然已經(jīng)成功破題。但更多的人是苦思冥想,汗流浹背,甚至面露痛苦,茫然不已。

這種截搭題雖說困難,但是的確是很有奧義,它要求考生要熟知經(jīng)義,知道搭在一起的一句或者幾句話分別出自哪里,同時還要找出這風(fēng)馬牛不相及的兩句話之間的邏輯,提取中心思想然后自圓其說。

所以世人說,大題不如小題難,小題都是截搭題,考察考生不受束縛的思維能力,這在陳惇眼里,不是難事;在徐渭的眼里,更是輕而易舉。但是在當今絕大多數(shù)讀書人那里,他們思維僵化,根本不懂得隨機應(yīng)變,“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竭盡一生精力鉆研八股文的寫法,只是按照題目的字義敷衍成文,不僅造成八股文內(nèi)容空洞,專講形式,成了文字游戲,同樣讀書人為了考取功名,整日里誦高頭講章、背程文窗稿,早已經(jīng)成了古板迂腐,百無一用的泥人。

陳惇還沒有收到這樣的荼毒,他思維靈活,既有聯(lián)想力,又有靈敏的邏輯思維,這在曹正考驗他的時候,顯得很突出。所以曹正才說了幾次,一定保舉為案首的話——當年曹正也是卡在小題上,痛苦了十幾年才一舉高中,本以為這家伙對截搭題是深惡痛絕,沒想到當了主考官之后,卻偏愛這種題型。

這也是陳惇敢嘗試縣試的原因。

他把這一次考試,稱之為“嘗試”,因為他覺得自己的水平還有所欠缺,雖然他發(fā)現(xiàn)了自己過目不忘的神奇技能,也利用這個技能迅速背熟了許多程文講章,但是他還是覺得自己不能達到其他考生應(yīng)有的水準——但是當他知道了截搭題的存在,他就又覺得自己理應(yīng)試一試了。若是說死板的八股文,他還做得不好;但是這種天馬行空的截搭題,卻可以給他發(fā)揮的空間。

制藝即八股文也,八股文要求用對偶句行文,每篇經(jīng)義文章,都分為破題、承題、起講、入題、起股、出題、中股、后股、束股、落下十部分組成。在國朝初年的時候,內(nèi)容有嚴格的限制,作文只能引用《四書五經(jīng)》的語句,不許任意發(fā)揮自己的見解,須使用古人語氣,代圣賢立言,即按程、朱對儒家經(jīng)典的解釋演繹成文。

但是后來風(fēng)氣開放,考生可以使用譬如《左傳》、《國語》等書中的語言,引用《史記》、《漢書》等史書中的語句,甚至引用諸子百家的語言。

陳惇深吸了一口氣,搓了搓手。他絲毫沒有發(fā)現(xiàn)自己的雙手已經(jīng)凍紅了,有些考生已經(jīng)被凍得不由自主地跺地了。

八股文,破題最重要,你怎么破,就得怎么寫,可是這道題該怎么破呢?

第一句,大學(xué)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陳惇不由自主開始默念之后的段落,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大學(xué)》開宗明義便是說這修身齊家的話,從“格物致知”開始,達到最后的“治國平天下”,是一步步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

第二句,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這句話是在說人的自然稟賦叫做“性”,順著本性行事叫做“道”,修道的方法就是“教化”。這句話是在說明人人都有的本性和大家遵循的原則達到“中和”的境界,便是圣人了。

第三句,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意思是學(xué)過的內(nèi)容要實踐它。并不是學(xué)過的東西,要時常溫習(xí)!雖然朱熹在注釋中提到“習(xí)”字含有的“反復(fù)不斷”的含義,但習(xí)字并不是“重復(fù)學(xué)”的意思,要大家學(xué)習(xí)了之后再學(xué)習(xí)?而且是反復(fù)溫習(xí)同一種東西?不,“學(xué)”是“學(xué)”,“習(xí)”是“習(xí)”,從“學(xué)”到“習(xí)”的過程,是從理論到實踐的過程。

第四句,孟子見梁惠王,梁惠王說:“老頭啊,你不遠千里而來,一定是有什么對我的國家有利的高見吧?”孟子回答說:“大王!何必說利呢?只要說仁義就行了?!边@句話的核心就是儒家的核心,仁義。

所以這四句話,怎么才能貫通,且提煉出一條完整的邏輯呢?

陳惇思考起來,他先問了自己一個問題:讀書人的最高追求是什么?

毫無疑問,治國平天下!這是第一句引發(fā)出來的話。

第二個問題,陳惇問自己,怎么才能治國平天下?

簡單,因為《大學(xué)》說了,要先格物致知,然后誠意、正心、修身、齊家……為什么格物致知之后,就可以治國平天下了呢?

陳惇在這里,不能引用任何除了程朱理學(xué)之外的對“格物致知”的理解。要知道,自古對于“格物致知”這四個字,眾說紛紜。很多學(xué)派都提出了不同的理解,但在科舉考試中,陳惇只能用朱熹對這四個字的標準注釋:窮究事物道理,致使知性通達至極。

窮究事物的道理,事物有什么道理呢?

陳惇略有些茫然地抬起頭來,他環(huán)視整個考場。就在這一刻,他仿佛有所悟。

整個考場,有埋頭苦答的考生,有分發(fā)卷子的書吏,有監(jiān)視考場的衙役,有出題的考官,還會有改卷子的人,這些人共同組成了一個名字,科舉考試。

這種考試已經(jīng)形成了,但它是怎么形成的?它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運行方式,它為什么能形成這樣的運行方式?

所以格物致知,就是認識這種事物,以及它背后的這種運行方式。

那不就是認識社會嗎?

社會是什么呢?

社會是人啊。是人組成了社會啊。

所以大學(xué)之道,是讓你認識社會,了解社會,了解組成這個社會的人。

可是人是什么?人,是有七情六欲的動物,不是草木。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天性,是自然賦予的,只能壓抑、只能抗拒,卻抹殺不掉的東西。

那你要了解人,是不是要知道人的這種天性是怎么回事呢?既然有本性,那就一定有后天社會加在人身上的東西,這就是你要格物致知要知道的東西,

第一句和第二句串在了一起,陳惇用筆點了一下,“性”,是指自然天性,“道”,是指由天性而發(fā),自然而然形成了規(guī)矩原則,“教”是指主動及被動性地適應(yīng)這種規(guī)矩原則,而這種規(guī)矩原則就是構(gòu)成社會的基礎(chǔ),你要想治國平天下,就應(yīng)該先了解這三種東西。

于是第三句也順理成章地接上了,你既然了解和學(xué)習(xí)過了這些知識,就應(yīng)該去實踐它。你既然知道了社會的運行規(guī)律,就可以憑此改良甚至改變這個社會,為人類做出更有益的貢獻。

那么第四句有關(guān)仁義的話,就是更上一層樓了。所謂社會和人的運行規(guī)律,是大家都有自我求生的欲望故而為了自己更好生存而與他人建立起相互聯(lián)系、相互的規(guī)定秩序,但是這種規(guī)則秩序絕不是能照顧到所有人的,因為人是利己的,所以真實的社會是戰(zhàn)爭、剝削、種族、優(yōu)勝劣汰占據(jù)的,在這個時候,儒家才提出了一種平衡社會關(guān)系的辦法,仁義。

陳惇長吁了一口氣,他知道該怎么破題了。

“自古帝王之治、圣賢之道,不外中和。中和者,舉天下萬世所宜視為標準者也。故圣人執(zhí)中以靜,使名自命,令事自定?!?

破題一句話寫完,看著浸潤的墨跡,陳惇開始承接破題,闡明題意。所謂的“中和”,喜怒哀樂沒有表現(xiàn)出來的時候叫做“中”;表現(xiàn)出來以后符合節(jié)度叫做“和”,人人都有的本性和大家遵循的原則達到“中和”的境界,這是圣人;當我們達不到圣人的水平的時候,那就遵循仁義吧。

曹正一直在觀察著考生,尤其注目陳惇。他看到很多的考生從茫然到被迫下筆,或者干脆交了白卷,三個時辰過去,留在考棚內(nèi)的考生不過十七八個了,這當中就有陳惇。

陳惇寫完最后一筆,只感覺心懷舒暢,然而卻被一道強烈地不能忽視的目光刺中,抬頭一看果然是曹老爺。被這目光盯著,陳惇都可以想到他在想什么——怕是懷疑陳惇是個內(nèi)里草包的家伙,考場上現(xiàn)了原型了。

陳惇不敢遲疑,頓時上前交卷。

接過他的卷子,曹正哼一聲道:“寫得這么慢,往日的機靈勁兒到哪兒去了?”

曹正給他輔導(dǎo)的時候,自然出過截搭題,彼時陳惇的反應(yīng)又快又準,讓曹正喜不自勝,這一次曹正自以為出的截搭題不如以往的難,卻沒想到陳惇用了將近兩個時辰才堪堪寫完。

“回去吧,”曹正一揮手道:“要是寫得不好,初試復(fù)試也不要來了!”

正場沒發(fā)揮好,還有初試復(fù)試的機會,沒想到曹老爺卻連這個機會也不給了,這樣也搞得陳惇有點壓力了,做了個鬼臉出來:“老爺明鑒,我反正是拼了命了!”

曹正把他轟了出去,快步走出考棚的陳惇頓時感覺頭腦為之一清,他遠遠就聽見尚薇的叫聲:“大哥出來啦!”

成遠有才迎上來:“怎么樣,考得好嗎?”

“一般一般,全縣第三?!标悙呛且恍Γ粗悳負?dān)憂的目光,頓時上去抱了一下他:“順利著呢,我這叫胸有成竹!”

主站蜘蛛池模板: 偏关县| 林口县| 河源市| 汽车| 沙洋县| 禄劝| 五寨县| 家居| 方正县| 色达县| 三穗县| 丰都县| 浦县| 安丘市| 日照市| 什邡市| 凤山市| 延安市| 嵩明县| 深圳市| 永济市| 荃湾区| 柘城县| 四子王旗| 西贡区| 芜湖县| 通道| 波密县| 磐安县| 南澳县| 文山县| 永登县| 庄河市| 宣威市| 阿瓦提县| 蒲城县| 呼伦贝尔市| 屏边| 东乡县| 宝兴县| 彩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