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系統之美作者名: (美)德內拉·梅多斯本章字數: 1121字更新時間: 2019-01-03 16:01:19
前言
即使你的工廠被拆除了,只要它的精神還在,你就能很快重新建立起另一家。如果一場革命摧毀了舊政府,但新政府思想和行為的系統模式沒有變化,它就仍然難逃再次被推翻的命運。關于系統,我們很多人經常掛在嘴上,但幾乎沒有多少人真正理解。
羅伯特·波西格,《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
本書是我個人在系統思考建模與教學方面30多年的經驗積累,也凝聚了幾十位智者的研究智慧,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曾在麻省理工學院系統動力學小組從事過教學研究工作。這其中最重要的人是我的恩師、該小組的創始人杰伊·福瑞斯特(Jay Forrester)教授。除了福瑞斯特教授之外,我的其他老師還包括艾迪·羅伯特(Ed Roberts)、杰克·皮尤(Jack Pugh)、丹尼斯·梅多斯(Dennis Meadows)、哈瑪特·博塞爾(Hartmut Bossel)、巴里·里士滿(Barry Richmond)、彼得·圣吉(Peter Senge)、約翰·斯特曼以及彼得·艾倫(Peter Allen),他們中的一些人曾經是我的學生,后來則成為了我的老師。總之,我在本書中呈現的一些觀點、案例、引用、書籍以及其他相關資料,都來自于一個更大的智慧群體。在此,我對他們表示由衷的敬仰和感激。
我也曾受教于一些其他學科的思想家們,包括格雷戈里·貝特森(Gregory Bateson)、肯尼思·博爾丁(Kenneth Boulding)、赫爾曼·戴利(Herman Daly)、愛因斯坦、加勒特·哈丁(Garrett Hardin)、瓦茨拉夫·哈維爾(Vaclav Havel)、路易斯·曼福德(Lewis Mumford)、貢納爾·默達爾(Gunnar Myrdal)、E.F.舒馬赫(E.F.Schumacher)等。就我所知,他們從來沒有使用計算機進行過系統建模,但他們都是天生的系統思考者。此外,本書還包括一些公司的高層管理者以及很多世界各地古代先賢的智慧。雖然表現形式各異,但殊途同歸,真正的系統思考從來都是超越學科和文化的,同時也可以跨越歷史。
既然講到跨越,我還要感謝派系之爭。雖然系統分析者共同使用著一些概括性的概念,但他們也是常人,也受人性的左右,這意味著他們也會形成不同的流派。事實上,系統思考領域已經形成了很多不同的學派。在這里,我使用的是系統動力學的語言和符號,因為這是我所接受的教育。同時,我在本書中也只是呈現了系統理論的核心,而不是發展的前沿。此外,我也不會針對最抽象、最深邃的理論展開分析,除非我認為適當的介紹和分析有助于大家理解和解決實際的問題。等到系統理論發展到了相對成熟的階段,到時候才有必要寫另外一本書詳加闡述,我相信會有那么一天。
因此,我想告誡大家,本書和其他所有書籍一樣,也存在偏見和不完整性。我在本書中闡述的內容可能只是系統思考領域的九牛一毛,如果你有興趣去探索,你會發現一個更加廣闊的世界,而遠不止本書所展現的這個小世界。我的目的之一就是,讓你對系統思考感興趣;而我的另一個目的,也是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讓你具備基本的理解和應對復雜系統的能力——不管你在閱讀本書前后是否接受過正式的系統訓練。
德內拉·梅多斯,1993